姜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對手的英德兩國各自發展“未來武器”,展開了一場空中和水上對決。這番較量的結果決定了世界海空武器的發展方向。
如今航母是大國海軍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歷史上,航母第一次參與大型實戰是在一戰期間——英軍出動航母,奇襲德軍飛艇基地。這場較量的結果使航母成為20世紀海空作戰的主力武器。
1917年,德國的公海艦隊被英軍封鎖在港口之內,當時英軍擔憂的不再是德軍的戰列艦,而是德軍的齊柏林飛艇。
一戰爆發前,德國陸軍和海軍就建立了自己的飛艇部隊。一戰爆發初期,德國已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空部隊。這支空中力量由德國“帝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和“帝國海軍航空勤務隊”兩部分組成,負責實施陸上偵察、情報收集以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務。
德國擴大航空部隊的重點并沒有放在飛機上,而是放在了飛艇上,指望用龐大的飛艇來執行戰術、戰略任務。
早在1900年7月,德國人斐迪南·齊柏林伯爵就設計建造并試飛了世界上第一艘齊柏林飛艇。他作為德國軍人到美國參觀訪問時,首次看到美國內戰中使用的載人氣球,萌生設計更好的飛行器的念頭。之前的飛艇都是軟式結構,并沒有跳出氣球的范疇,原理和氫氣球并無區別,所以缺點太過明顯,飛艇本身過于脆弱且不牢靠,對氣候和風向有極高的要求。齊柏林設計的飛艇開創性地使用了硬式結構。其浮力裝置主要由鋁制骨架和十幾個充滿氫氣的氣囊組成,氣囊在不同的艙室中,用鋁制骨架覆蓋,外面再蒙上綢布,看上去就像只有一個氣囊。齊柏林飛艇的頂部有和艇體等長的鋁制棧道,用來吊掛壓艙物和吊艙。飛艇有兩個吊艙,前面的吊艙是指揮艙,飛艇駕駛員就在這個艙內活動,后面則是動力艙,用來放置發動機和燃料。
軍用齊柏林飛艇長163.37米,直徑18.59米,裝填氫氣,搭載4臺邁巴赫210馬力引擎,飛行時速96千米。
起初,德軍使用飛機對英軍實施轟炸,但由于當時軍用飛機剛投入使用不久,空中載量較小——只能搭載小型炸彈,因而對地轟炸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德軍轉而開發并使用齊柏林飛艇實施轟炸。盡管齊柏林飛艇龐大的身軀易遭攻擊,但在1917年之前,德軍長期使用這種飛艇對英國本土進行轟炸,因為它可以裝載幾百千克級的航空炸彈。
德軍的齊柏林飛艇從1915年1月開始空襲英國本土。它們的任務是飛臨英國大城市上空并投彈,進而打擊英國士氣。針對英國倫敦的第一次飛艇空襲由德軍林納茨上尉指揮。他的LZ—38號飛艇在倫敦破壞了一些住宅和商業建筑物,造成40人傷亡。德軍飛艇還在英國投下了恐嚇信,上面寫著:“英國人,我們已經來過,而且還要再來。不投降就是死!”
以往憑借海峽天險躲避戰禍的英國本土,一開始對飛艇這一恐怖的新型戰爭機器束手無策。飛艇通常于傍晚時分從德國本土的庫克斯港、科隆和杜塞爾多夫等處基地起飛,于華燈初上時到達英國城市上空。英國城市的路燈和房屋里面透出來的燈火是飛艇最好的路標——當時英國本土不存在“燈火管制”。扔下炸彈之后,飛艇掉頭東飛,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國。

齊柏林飛艇
一戰初期,英國大城市根本沒有防空意識,防空力量也非常薄弱,只有少數機槍和探照燈。英國情報機關在戰前從未了解齊柏林飛艇是如何建造的。倫敦被炸后,英國人一度以為每艘齊柏林飛艇在外層和內層之間,有一層厚厚的惰性氣體,因而不懼被子彈擊中。
另外,當時一戰剛剛爆發不久,英國軍機的性能還很弱,沒有力量去阻止飛艇的“光臨”。特別是沒有能夠在夜間攔截飛艇的戰斗機。由于普通機槍子彈對齊柏林飛艇無效,英國飛行員甚至曾嘗試飛到齊柏林飛艇上方,向其投擲小炸彈。但這些炸彈往往在爆炸前就滾離了飛艇。初期,唯一能夠阻止這些德國空中巨物去英國轟炸的,就是海上變化無常的天氣。
一時間,德軍自信地認為,齊柏林飛艇是他們手中的“終極武器”——無往不勝,無堅不摧。
1916年,情況發生了改變。英國戰斗機性能大大加強,并配備了能發射燃燒子彈和高爆子彈的機載機槍——高爆子彈打穿德軍飛艇的氣囊,讓逃逸出來的高純度氫氣與空氣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燒子彈將這一大團混合氣體引爆,進而摧毀飛艇。由于空襲英國本土的難度不斷加大,德軍飛艇部隊改變了策略:轉而集中力量攻擊遠離英國本土、不在英國戰機航程范圍內的海上船只。
1917年8月21日清晨,丹麥海岸附近,德軍L—23號齊柏林飛艇飛臨英國第一輕巡洋艦中隊上空。飛艇指揮官丁特爾自認為這次攻擊萬無一失,因為英國戰艦搭載的老式水上飛機拿飛艇沒轍。但隨后他大吃一驚——附近竟然出現了英軍的索普威斯“駱駝”短程戰斗機。L—23號飛艇被幾十顆高爆及燃燒子彈擊中后,化作一團火球,墜向大海。

英國索普威斯戰斗機
這些戰斗機是從英軍的“雅茅斯”號巡洋艦上起飛的。當時英國已經開始研制、測試可供飛機起飛的“準航母”,以增強艦隊攔截德軍飛艇的能力。“雅茅斯”號改裝后,可供“駱駝”戰斗機起飛。
德國空中壓力下的英國,把目光轉向另一個方面——可搭載飛機的水上平臺,策劃遠程攻擊德軍的齊柏林飛艇基地。
早在1915年3月,為方便空襲北海(大西洋東北部邊緣海,位于歐洲大陸的西北)的英國艦艇,德軍在靠近丹麥的湯登建造了兩座大型飛艇基地,分別是托比亞斯基地和托尼基地。這兩座基地均設有能儲存1萬升飛艇燃油的油罐。當地還設有氫氣工廠以及飛艇維修設施。每座基地駐扎600名德軍官兵。高炮部隊和5架德軍“信天翁”雙翼戰斗機也駐扎當地,負責護衛飛艇基地。德軍“信天翁”戰斗機的最大特征,是擁有流線形的木制機身。這種機身強度高,且不難制造。BE3D981C-D142-4959-B39E-825BADAEE9BC
英國軍方早就知道上述飛艇基地的存在,但無可奈何。當時歐洲大陸沿海有大量德國潛艇出沒,英國大型戰艦難以靠近。所以,英軍無法使用艦炮轟擊飛艇基地。同時,當時駐扎英國本土的軍機航程有限,難以遠程空襲(1914年,英軍曾依托比利時的機場空襲德軍飛艇基地,但戰果不大)。唯有搭載戰斗機的英軍航母,才能在不進入德軍潛艇活動圈的前提下,遠程襲擊飛艇基地。
為實現攻擊飛艇基地的目標,英軍需要新的水上平臺——“暴怒”號航母。它是由正在建造中的“暴怒”號巡洋艦改造而成的,于1917年7月投入使用。
原本用作巡洋艦的“暴怒”號,設計搭載兩門主炮。后來為了打造航母,英國工程師改變了該艦的原定設計:“暴怒”號取消主炮,轉而安裝了飛行甲板。船廠工人在艦體前半部鋪設了69.5米長的木制飛行跑道。原炮塔和彈藥艙的位置留作容納8架艦載機的機庫。
當時的“準航母”普遍存在一個問題:起飛后,艦載機無法返回母艦,只能去陸地機場著陸。為解決這一難題,英國軍方要求通過“暴怒”號開展艦載機著艦測試,以實現“飛機既能在航母上起飛,又能降落于航母”。1917年8月2日,英國海軍少校鄧寧駕駛“幼犬”戰斗機,成功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這是世界上首次有飛機成功降落于航行中的軍艦上。幾天之后,鄧寧再次嘗試這種危險的降落,飛機翻出飛行甲板,墜入海中,鄧寧以身殉職,但飛機降落航母的方案得以成形。后來英國工程師在“暴怒”號的上層建筑后部,安裝了延伸至艦尾、長86.6米的后飛行甲板,并設置了簡單的降落攔阻裝置,以供飛機降落。
“暴怒”號由此成為英國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改裝型航母:它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筑為界,前部甲板用于飛機起飛,后部甲板用于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干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盡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第一艘安裝全通式飛行甲板的航母,是英國的“百眼巨人”號。
“暴怒”號的誕生,使得英軍遠程空襲德軍成為可能。
1918年6月末,搭載偵察機、戰斗機的“暴怒”號,與英國第一輕巡洋艦中隊組成第一支航母戰斗群,駛向德軍飛艇基地。
航行途中,兩架德軍水上偵察機發現了外形奇怪的“暴怒”號。它們試圖靠近“暴怒”號一探究竟。英國艦載戰斗機立即從“暴怒”號上起飛,對德軍偵察機進行攔截。最終,一架德軍飛機在閃避時墜入大海,另一架逃之夭夭。
“暴怒”號還遇到了其他挑戰。一艘德軍潛艇發現了“暴怒”號,所幸,由于有大量艦艇護航,德軍潛艇沒敢發動攻擊,主動撤離。惡劣的海況也是巨大的挑戰。一名曾參與任務的英國軍官回憶道:“航母在大風中艱難地破浪前進。海浪太大了,這會給返航的艦載機帶來麻煩。它們可能無法順利著陸。”
1918年7月19日凌晨3時15分,在距離德軍基地約120千米的水域,8架“駱駝”艦載戰斗機從“暴怒”號上起飛,奔向德軍的飛艇基地。不過,其中一架戰斗機起飛不久后就遭遇機械故障,被迫返回航母。
清晨,7架英軍飛機抵達目標上空。
曾駐扎德軍飛艇基地的布特勒回憶稱:“當時我還在睡覺。突然,我聽到飛機引擎的聲音。我意識到情況不妙,因為這不是齊柏林飛艇的聲音。我跑到窗戶旁,發現數架英國飛機低空來襲。”當時英國艦載機的飛行高度不足200米,它們的首攻目標是基地內的齊柏林飛艇庫。4座飛艇庫被炸彈引燃,當時庫內的飛艇還載著航空炸彈。有兩座機庫的庫門開著,德軍士兵拼死將飛艇移至庫外,以避免其被大火引爆。
有兩架齊柏林飛艇因來不及撤離而被大火吞噬。德軍開始反擊。基地駐扎的3個高炮小隊開火。炮火非常猛烈,英國飛行員以接近極限的速度向目標俯沖投彈,然后拉起飛機,他們看到飛艇庫被引燃,發生劇烈爆炸。英軍戰斗機還攻擊了氫氣生產工廠,但未能將其引燃。
英國人并不戀戰,扔完炸彈后迅速撤離戰場,以避免德軍飛機起飛攔截。

“暴怒”號被改裝為航空母艦
最終,在早上6時左右,兩架艦載機成功返回“暴怒”號。其余艦載機因為燃料不夠,選擇在丹麥境內的機場迫降。飛行員最終都被送回英國。
盡管摧毀的飛艇數量不多,但英軍認為這次襲擊大獲成功——德軍幾乎棄用飛艇基地,對飛艇的信心進一步降低了。更重要的是,“暴怒”號的首次實戰,證明了航母具有重大軍事價值。
德國飛艇部隊的“王牌指揮官”——施特拉塞于1918年8月5日親自率領飛艇部隊,最后一次空襲倫敦,結果他被英軍炮火擊中身亡,齊柏林飛艇空襲行動也就此結束。1915年至1918年,德國共出動飛艇208艘次,投彈約300噸,造成約1300人死亡,3000人負傷。約80艘齊柏林飛艇被毀。德國最高統帥部意識到,靠飛艇擊敗英國是不可能的。
一戰結束后,齊柏林飛艇被用于民用航空。1937年德國“興登堡”號飛艇發生空難事故之后,世界各國對飛艇這種大型空中裝備失去了興趣。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BE3D981C-D142-4959-B39E-825BADAEE9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