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群
開展校園科技節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領略宇宙的奧秘,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欲望和學習科學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推動了校園科技節活動的落地與實施,但因各種相關資料不夠豐富,許多學校和教師缺乏經驗,校園科技節活動開展得比較困難。筆者結合自身執教科學課程與多次舉辦科技節活動的經驗,總結出關于校園科技節活動如何開展的一些方法,希望能為學校和教師開展校園科技節活動提供參考。
一、科學籌劃,準備充分
校園科技節活動上學期一般安排在5月的第三周,這一周為全國統一的科技活動周,下學期一般定在9月第三個公休日前后,因為9月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這兩個時間段是集中開展科技節活動比較合適的時間,各學校也可以根據本校工作需要進行科學調整。
校園科技節活動通常包括專家航模表演、科技小制作、科學幻想繪畫、科學小論文、科學普及體驗活動、科技創意競賽活動、機器人體驗活動、科學知識講座、觀看科普電影等,科學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場地、設備等實際情況,制訂合理可行的活動方案。在活動開展前,學校科技輔導員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站對全校師生進行宣講,讓學生對科技節活動的項目有充分了解,并選擇自己喜愛的活動項目做好前期準備。對科技小制作、科學幻想繪畫、科學小論文這類活動,科學教師可以提前組織,收集學生創作的作品,于科技節前在校園內展出,營造積極的科普氛圍。
二、豐富內容,妙趣橫生
科技節活動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在科技節活動內容的安排上,科學教師應從“內容豐富、形式創新、妙趣橫生、貼近生活”入手,注重優化科技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與實踐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同時,科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參與和探究中積極進行思考、分析,從不同角度加深學生對科技節活動的理解,使其感受科技節活動帶來的身心愉悅感,進而提高其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1.活動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科技節活動需要考慮的重要原則,活動可以新、奇、絕、妙、疑等為特點來吸引學生踴躍參與。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發現,他們普遍對各種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校園科技節活動的趣味性對引導學生進入科學的快樂天地,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能為激活學生學習物理、生物、化學、地理等學科的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
2.活動的多樣性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他們對科技節活動的需求和期望也各不相同,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的活動。比如對低年級學生,可以安排懸浮的乒乓球、泡泡秀、自制雞尾酒、“千里眼”之神奇的望遠鏡等科學普及體驗活動;對中年級學生,可以安排足球機器人、滑軌小車、彈力射擊、魔方機器人等機器人體驗活動;對高年級學生,可以安排多米諾骨牌創意表演賽、手投飛機競距、噴氣小車競速、胡蘿卜搭高塔等科技創意競賽活動。
3.活動的育人性
育人性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等各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活動僅僅是一種手段、一種形式,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是科技節活動真正的意圖。因此,科技節活動設計的每一個項目都應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鍛煉各項技能,提高綜合素養,以此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三、科學組織,智慧實施
學校應科學周密地組織和安排好負責人員,建立一個精干、高效的組織實施架構。若科技節活動比較大型,學校必須調動所有負責人員的積極性,讓眾人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在實施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各種大型科技節活動中,細節問題特別重要,必須認真考慮,精心安排,智慧實施。活動實施前,所有細節都應仔細核對,保證每一個環節都能銜接上。比如在小制作作品展示區,應全程配備足夠的講解示范人員,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明白作品的原理、學會小制作的操作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展示區的效果,也能體現活動面向全體學生的特點。
四、全面總結,拓展提升
科技節活動結束后,學校、教師應及時總結,分析活動的優點與不足,以便科學合理地拓展提升。同時,應及時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頒獎、鼓勵,對作出貢獻的教師進行表揚、稱贊,對奉獻時間和智慧的家長予以祝福和贊揚,以此進一步激發全校師生及家長探索創新的精神和熱情。此外,還應及時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與其他媒體平臺,推送學校成功舉辦校園科技節的消息,擴大外界對科技節活動的了解。
總之,開展校園科技節活動,學校和教師應該考慮全面,注重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創新性、趣味性及多樣性,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的,為學生打造一個充分展現自我和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空間與平臺,最終促進學校科技創新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