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夕龍 鞠文靜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東臺市持續發力不間斷,打好落地“組合拳”,出臺了《東臺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十項要求》。
一、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各中小學成立作業管理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面負責作業管理工作。行政人員蹲點各個備課組,全程參與作業設計,把控作業質量、作業總量和作業批閱等工作。教導處牽頭設計作業專項檢查方案和記錄表,定期對作業質量、作業總量、組內統一和作業批閱等進行專項檢查,同時,關注作業分層設計、學生訂正和二次批閱等工作。學校設計作業專項測評表,定期對作業設計質量和學生完成作業時長、布置和批改等方面進行專項量化測評,測評結果納入教師和分管領導考核。
二、規范作業設計流程
作業設計遵循主備人設計—主備人說作業(集體備課時,主備人圍繞練什么、為什么這么呈現、怎么講三方面闡述)—集體研討—主備人完善—審核人試做、終審—統一送印的流程。各學科作業統一由年級主任簽字,備課組長負責送印,文印室拒絕印刷非全年級統一的作業。
三、完善作業公示制度
完善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各年級通過適當方式對每日作業進行公示,接受學校、家長和社會監督。各備課組長每周都要將本周作業清單上交教導處,教導處匯總后在校內公示。此外,學校還要開通監督反饋渠道,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了解學生作業完成時間、難度等,了解家長對學校作業管理的看法和需求。
四、控制書面作業總量
明確作業總量和時長,確保不給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的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生的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所有書面作業都要由審核人先試做一次,并記錄試做的時長,把握好作業的質和量。每月末,審核人要將試做的書面作業整理裝訂,交教導處留存。教師要利用好校內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間內將書面作業基本完成。
五、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精心設計、精心選擇,抓住知識的關鍵所在設計作業,最大化地減輕學生的書面作業負擔。開發校本作業,不能單純地以現成教輔資料代替作業,倡導自主設計,形成校本化作業體系,做到難度適中、形式多樣、聯系實際。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處罰性作業,杜絕統一作業以外強加的作業。
六、豐富學科作業形式
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注重作業的探究性、體驗性和實踐性。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梯級的分層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不要拘泥于書面作業,要開發形式多樣的作業,如積累型作業(課外閱讀、練字等)、實踐型作業(手工制作、社會調查、家庭實驗等)、自主作業(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培優補弱、錯題訂正、自主復習等)等。設計作業還要加強試題情境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試題與學生學習狀態的聯系,如對多數學生未熟練掌握的知識,在習題中要多關注,作業中的易錯題在周末作業、復習階段作業中要多進行變式呈現。
七、落實書面作業批改
所有書面作業都要做到“五有五必”,即有練必研(教師先做,把握好作業的質和量)、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實施作業面批制度,教師每周面批學生不少于20%。落實二次批閱的要求,推行首次批閱—學生訂正—二次批閱的作業批閱流程。通過二次批閱,教師能夠了解學生錯題和錯點的掌握鞏固情況。此外,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以家長檢查、批改及學生自批、互批來替代教師批改作業。
八、發揮作業反饋功能
作業批改要及時、細致、準確,杜絕漏批、誤批現象。教師批改作業時要使用規范符號,有批改痕跡和批改日期,批語要規范、清楚,讓學生認得出、看得懂,便于學生訂正。此外,教師要認真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記錄典型錯誤和個性錯誤,分析作業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然后充分利用作業中暴露出的錯誤,積極進行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反饋與分析,讓教學內容在作業過程中不斷升華。
九、規范教輔資料管理
按照“一科一輔”和“雙減”等相關要求,在省、市級推薦目錄中遴選教輔材料。嚴禁要求學生購買、統一代購推薦目錄之外的任何教輔資料。對他校、外縣的試卷,統一由教導處審核,擇優有限使用,禁止濫用外來試卷,杜絕備課組私自使用外來試卷的行為。
十、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建立優秀學生作業展評制度,每學期期中和期末舉行優秀作業展覽,以年級為單位,評出“最佳作業本”“最佳糾錯作業本”和“優秀作業之星”“作業進步之星”“態度端正之星”等,進行表彰。通過展示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樹立學習榜樣。
建立高效作業獎勵制度,根據專項檢查和量化考核的結果,學校每學期都會對作業設計高效輕負、特色鮮明和方法創新的備課組,對認真批改、落實二次批改和發揮作業學情反饋功能好的教師,對堅持原則、認真審核和試做的作業審核人給予表揚獎勵,以便發揮他們的榜樣示范引領作用。鼓勵以年級、備課組或班級為單位,通過美篇App將優秀作業發群展覽,通過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將好的做法和優秀備課組、教師的事跡進行推介宣傳。每學期還會對宣傳推介工作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