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天舒
我的太婆婆家有一個小小的園子,面積可能不到10平方米,卻是我童年時的“游樂場”。
小小的園子與院外小路隔著一圈矮墻。矮墻上長滿了爬山虎和薔薇。春天的時候,墻上泄下一片綠油油的“瀑布”,瀑布里還散著一朵朵粉色的“浪花”。我問太婆婆:“能不能摘幾朵花,編成花環?”太婆婆笑著說:“摘去吧。”
園子里面長年種著花草樹木:有散發著淡淡清香的蘭花,有濃香撲鼻的蠟梅,有四季常青的萬年青,也有色彩斑斕的月季。太婆婆將它們照料得非常仔細,經常給它們澆水、松土、施肥。太婆婆告訴我,花兒和人一樣,也是有脾氣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開得鮮艷。
園子里還有一位客人經常翻墻來玩,是一只全身黝黑的小貓。聽說它原來是一只流浪貓,因為太婆婆經常喂它,于是就成了園子里的常客。我給它起名叫小黑。有時候,我搬個小板凳坐在園子里曬太陽,小黑就陪在我身邊,一待就是大半天。
時間的長河波瀾壯闊,童年的小園子一不小心就被卷了進去,不見蹤影。
百歲高齡的太婆婆駕鶴西去,老房子連帶小園子將要被賣掉了。數年后,我再次踏入小園子,這也是我最后一次走進小園子。園子已經面目全非:花盆被搬走了,薔薇和爬山虎因無人照顧而失去了生機,小園子里只剩下灰禿禿的墻面和雜草。我失望極了,轉身離開。
雖然記憶中的小園子已經不在,但是它曾經生機勃勃的樣子和太婆婆親切的笑臉,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不會忘記。
(指導教師:陳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