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東


七年級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次函數,并學會了用一次函數解決問題。現在,我們學習了反比例函數,知道了現實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函數。回顧這兩個單元,大家已經積累了不少關于函數的學習經驗,而“數形結合”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因為數學研究的基本對象就是“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而函數本身就兼具數與形兩方面的特征。數形結合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以數解形、以形助數都能夠幫助我們完善解題策略,進一步感悟數和形之間的聯系。
我們先借助反比例函數表達式,由數想形,經歷列表、描點、連線的過程,得到了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再借助函數圖像直觀地研究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知道了k值的正負對于函數圖像的影響,知道了函數值y隨自變量x的變化而變化,還能夠比較函數值大小。
例如,已知點A(-2,y1)、B(-1,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數[y]=[3x]的圖像上。借助圖像我們很容易得出[y2<y1<y3],即使[y]=[3x]變為[y]=[kx(k>0)],只要我們抓住了“以形助數”,同樣能夠輕松地借助圖像解決問題。
在解決[k1x]+[b>k2x]類型(其中[k1、k2、b]為常數)的不等式時,如果我們借助圖像,問題將變得更簡單。例如,在求不等式[x]+[1>][2x]的解集時,我們可以利用函數[y]=x+1與[y]=[2x]的圖像(如圖1),化繁為簡,得到[-2<x<]0或[x>1]。當然,大家也可以利用圖像求得方程[x]+[1]=[2x]的解。接下來,我們學習了反比例函數的系數k的幾何意義。例如,如圖2,P是反比例函數[y]=[kx]圖像上的一個點,過點P作PA⊥x軸,垂足為A,PC⊥y軸,垂足為C,則矩形OAPC的面積是[k],△PCO的面積為[k2]。同理,你能求出圖3(點P、B分別在函數[y]=[4x]、[y]=[2x]的圖像上,PB⊥x軸)陰影部分的面積嗎?答案是[42]-[22]=1。
再變化,如圖4,你會計算△ABC的面積嗎?方法一是連接AO、BO,△ABC與△AOB的面積相等;方法二是設A(m,[8m]),進而得到B(m,[-2m]),AB=[10m],可以由數解形,得△ABC的面積為[10m]·m·[12]=5。由此可見,我們知道了反比例函數k的值,便能得到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反之,我們也能夠根據已知圖形的面積,計算出反比例函數k的值,這體現了數與形之間的聯系。
總結上述經驗,我們知道,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僅可以將幾何問題代數化,也可以將代數問題幾何化,在解決同一道問題的時候往往有代數、幾何等方法。
再例如,如圖5,四邊形AOBC是矩形,反比例函數[y]=[kx](k>0)在第一象限內的圖像與矩形AOBC的邊AC、BC分別交于點M、N,如何判斷[AMAC]與[BNBC]的關系?一方面,我們可以將這兩個比值分別轉化為△AOM與△AOC、△BON與△BOC的面積比;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設AC=a,BC=b,則[M(kb],[b)],[N(a],[ka)],∴[AMAC=kab],[BNBC=kab],∴[AMAC=BNBC]。
最后給大家留一道練習題:是否存在一個新矩形,其周長和面積都是長為3、寬為2的矩形的2倍?你想到了哪些方法?
提示如下:(方法1)設新矩形長和寬為x、y,則依題意得x+y=10,xy=12,聯立方程組,再探究根的情況;(方法2)用反比例函數[y]=[12x]與一次函數[y]=[-x]+10的圖像交點去探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新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