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艷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這為各學科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輔助小學語文教學,提升教學效率。接下來,筆者將對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闡述。
一、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及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信息化環境中多樣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料,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信息化產品和網絡感興趣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網絡閱讀的興趣與習慣。其次,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索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料,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再次,信息化環境可以促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向多樣化發展,教師可以結合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元素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用更加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信息化教學可以改變小學語文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更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化被動為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
1.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是每一名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語文教師的追求。在當今的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
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所表現出的興趣高低,最終決定了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得到何種收益。語文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技術將語文課堂變得更為生動。當多媒體課件被語文教師點擊開啟后,美麗的畫面伴以悠揚輕快的音樂,這為學生們創設了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也喚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受,觸發了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們的創造和表達欲望。
例如,在教授學生寫作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空洞和程式化。同時教師在命題時常常要考慮學生受到的生活空間和生活環境的局限,導致作文出題范圍比較狹窄。但在信息技術參與的課堂當中,教師可以選用網絡上的視聽媒體,讓學生觀看影片、新聞、網絡評論,使學生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種氛圍下更利于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再比如,小學生初學寫議論文時往往不知怎么下筆,雖然教材中有范文可以借鑒,但相對于可觀看的媒體資料來說,教材中的范文顯得過于抽象。同一個論題,通過互聯網查找資料,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發表的各式各樣的觀點。批判地吸收不同的觀點,可以讓學生們的眼界更開闊,從而幫助他們寫出觀點更新穎、內容更全面的議論文。
2.借助信息技術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輕而易舉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通過聲音、圖像、文字、色彩、音樂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詮釋、演示、引導,將語文知識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讓學生不僅可以接收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在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再適時給予學生知識指點,將使學生獲得更為扎實的知識。
例如,教學“神”這個生字的時候,學生對示部旁的“礻”和衣部旁的“衤”區分不清,很容易將“神”字寫成衣部旁,還有很多這類的漢字,學生都容易混淆。為了讓學生對這兩個偏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避免此類錯誤,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相似的兩個偏旁,將其一筆一畫地分解開,并為學生講解兩個偏旁的區別,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3.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同,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手段實現對班級每一個學生最大程度的兼顧。具體而言,語文教師可以使用教學軟件為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制作語文知識學習電子檔案,通過軟件的后臺數據分析,實現對班級每個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如此一來,教師便可以在軟件運算功能的幫助之下,對每個學生的語文知識實際學情得以有效把握,從而能夠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學生做到“對癥下藥”。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和學習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豐富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們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變得更生動,更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