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傳清
為了解目前國內思維型教學發展的基本概況,本研究對發表于中國知網上“思維型教學”或“思維型課堂”的文獻進行內容分析,梳理并解析當前我國思維型教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熱點,分析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以期對思維型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參考。
一、研究過程
本研究以“思維型教學”“思維型課堂”為主題,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文獻檢索,獲取2021年8月9日前發表的文獻共517篇,導入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工具SATI獲得去重文獻300篇。基于文獻題錄信息統計分析工具SATI通過內容分析法對研究樣本文獻的基本情況、研究內容、研究熱點三方面進行研究,探尋思維型教學的發展態勢。
二、結果分析
1. 文獻發表時間和來源分析
從論文發表時間來看,國內思維型教學研究大體可劃分為起步、增長和深化三個階段,本質反映了教學對思維培養的轉向。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階段為1988—2008年,這一階段文獻發表數量每年的數量在0~2篇,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內容主題主要關注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意義、初步探究思維型教學。研究提出培養思維的關鍵點有:①注重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②充分認清思維型教學在學科教學中的內涵及意義;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④強化交流與合作,倡導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方式。
第二階段為2009—2017年,文獻發表數量大體呈現增長趨勢,思維型教學研究引起較大關注,該階段的內容主題開始進入實踐探索的階段,關注主題涉及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系統理論的提出、思維型課堂教學案例等。思維型教學理論中得到較多認可的是“三棱結構”模型,并提出相應的基本原理(認知沖突、自主建構、自我監控、應用遷移)。不少教學案例依據在該理論指導下進行設計和實踐,激發學生思維和反思、遷移能力。
第三階段為2018—2021年,文獻發表數量保持較高的態勢,進入研究深化階段,該階段內容主題涉及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案例、借助核心素養觀念的研究、借助理論如深度學習、學習進階的研究等。
在思維型教學論文發表數量保持較高態勢下,其質量值得關注。以文獻中273篇論文的期刊來源為分析對象,載文期刊大多為普通期刊,核心期刊的數量較少(26篇,占9.5%),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獻質量有待繼續提升,需要繼續借助理論和實踐的科學化數據支撐,形成更高質量的教學研究成果。
2. 作者機構分析
本研究對樣本文獻的第一作者所屬機構進行統計,共來自268個機構。發文最多的是中小學(69.19%),其次是高等院校(26.73%),最后是研究機構和組織(4.09%)。對論文發表超過3篇的機構進行統計,可見發文數量靠前的機構為高等院校,陜西師范大學發文數量居多。這說明我國思維型教學研究隊伍構成分布較廣,在中小學得到了較大力度的推廣。在未來研究中,應繼續加強高校研究者與中小學充分聯動,發揮各自的優勢,推動思維型教學深度扎根。
3. 研究熱點分析
論文的關鍵詞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本研究通過對關鍵詞進行詞頻統計來研究目前國內思維型教學的研究熱點。通過SATI3.2分析工具對關鍵詞詞頻進行統計,并將指代含義相同的詞語進行歸類合并,如將思維型課堂、思維型課堂教學、思維型教學合并歸類為“思維型課堂教學”,排名前10的關鍵詞如表1所示。
從關鍵詞排名分析,思維型教學的目標旨在培養思維能力,落實核心素養,落實載體需在各學科教學中實施,而各學科在實施過程中要關注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并借助其他理論如深度學習的指導深化思維型教學的落地生根。由此可知,思維型教學研究將繼續深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
4. 研究內容分析
本研究依據研究的一般分類,劃分出思維型教學的一級條目和二級子項目。基于學位論文較為系統,本部分的分析對象選擇期刊論文,以“思維型教學”“思維型課堂”共搜索獲得80篇論文,閱讀期刊論文題目和摘要剔除無效論文后共獲得有效期刊論文62篇,其中論文中兩個二級子項目論述比重相當,則同一篇進行兩次編碼。
通過分析可知,目前國內思維型教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實踐研究,關注思維型教學的教學模式、策略基本環節及設計相關的學科教學案例;其次是理論研究,研究了思維型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用與意義和相關進展論述。在實踐研究方面,思維型教學的教學基本環節方面有“四環節”,即教學導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應用遷移;還有“六環節”,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反思、應用遷移。
分析發現,實踐研究較多,但對應的實踐效果研究較少,缺乏相應的效果測評;對思維型教學的技術支持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質培養討論較少。
三、研究啟示
1. 加強思維型教學研究理論性和實踐性互動
目前國內思維型教學研究存在理論性和實踐性割裂的現象。中小學一線教師研究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設計依據不足、觀點提出隨意、照搬思維型教學的基本原理和要求進行生硬“嫁接”,因此,中小學教師應關注高校的理論研究基礎,進行有效的行動研究。而高校研究者需增強理論提出的實踐性,尋求與中小學教師的合作,生成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教學研究成果。
2. 加強思維型教學效果研究,重視評價工具開發
目前思維型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案例得到較大的推廣,但思維型教學實施效果測評未得到應用和推廣。由于思維型本身的特性如內隱性給思維型教學效果評價工具的開發帶來難度,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研究可借鑒思維訓練等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同時重視評價工具、方法及主體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尋求思維型教學評價工具的突破。
3. 拓展思維型教學的研究主題,實現廣度化和深度化
目前國內思維型教學的研究主題涉及了思維型教學的內涵、意義、基本原理與要求以及相關的教學模式及案例,關注的多為客體層面的主題,而忽視了其中的兩大主體——學生和教師。學生是思維型教學的受教育者,教師是推動思維型課堂落地的首要關鍵,因此需要加大相關研究,比如師生課堂行為、學生的思維進階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