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3月18日從財政部了解到,為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公告,明確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根據兩部門此次發布的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公告所稱小微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本刊訊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在當前的復雜形勢下,最關鍵的是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保護產權,全力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兩會”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
本刊訊 種子、肥料、農藥、獸藥等生產資料是農業穩產增產的重要保障。今年我國將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查處一批違法案件、嚴懲一批不法分子、銷毀一批假劣產品、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為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這是記者從21日召開的2022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視頻會議了解到的消息。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和農副產品穩產保供,要求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穩定。做好2022年農資打假工作,要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屬地管理、部門協同,切實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為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本刊訊 3月15日,銀保監會在北京召開第281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銀行業保險業深入推進金融消費者保護”。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在介紹了今年消費者保護重點工作之后,還對消費者關注的明星代言理財等熱點話題作了回應。
明星代言金融產品亂象,近年來是金融管理部門重點整治的內容之一。
郭武平表示,金融產品跟一般的產品不一樣,信息不對稱程度高、專業性強,產品結構比較復雜。明星代言人自身如果沒有能力辨別代言產品的資質,也不了解產品的風險,可能產生宣傳誤導風險,出現過度宣傳,包括承諾高額的回報等問題。這可能衍生為消費者出現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現象,從而可能帶來過度負債、暴力催收等問題。
本刊訊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二三線城市環比持平或下降;一二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持平,三線城市同比下降。
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1%轉為持平;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4%,漲幅與上月相同;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1%和0.3%,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4和0.7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由上月上漲0.5%轉為下降0.1%。
本刊訊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剔除近六月無凈值的產品,全市場28810只銀行理財產品中,有1622只產品單位凈值在1元以下。其中,16只產品今年以來虧損超10%,超3000只產品今年以來回報為負,最近一周和最近一個月回報為負的產品分別有7867只、5798只。
資管新規今年起全面落地實施,銀行理財進入凈值化時代。3月14日,福建銀保監局發布的《關于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風險提示》指出,隨著銀行理財進入凈值化時代,理財產品凈值面臨波動風險,理財收益完全取決于實際投資結果,原有的預期收益率不復存在。
過去投資者在銀行購買某個約定利率的產品,到期后銀行將按照承諾收益連同本金兌現。而這樣的保本保息產品,隨著2022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資管新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本刊訊 記者24日獲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近日聯合認定了12家貿易發展基礎良好、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園區為首批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地。
這12家園區包括:中國北京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朝陽園、中國天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長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蘇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寧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青島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長沙經開區園區、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中國西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據介紹,人社部、商務部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努力將基地打造成我國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貿易的重要載體和人力資源服務出口集聚區。
本刊訊 勻漿、涂布、輥壓、模切、疊片、裝配……3月,在江蘇常州金壇區的某電池工廠內,幾乎所有的生產線都在滿負荷運轉。事實上,動力電池企業的虎年春節也都過得極其忙碌。工廠雖已進入滿負荷狀態,但產能似乎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動力電池企業也在不斷拋出擴產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春節前后,全國涉及動力及儲能電池開工的項目就達9個,總投資超798億元。
根據GGII預測,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550GWh,如果將儲能計算在內,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及儲能出貨量合計將達1966GWh,這一數字相當于2021年全年動力電池裝機量的6.6倍。面對天量的潛在市場空間,資本開始源源不斷地向動力電池產業涌入,對人才的極度渴求,也讓動力電池行業的關注度水漲船高。
本刊訊 輝瑞新冠口服藥仿制許可的市場傳言得到證實。3月17日,藥品專利池(MPP)官網發布消息稱,已與35家公司簽署協議,這些企業被允許仿制生產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成分之一奈瑪特韋nirmatrelvir)。從官網公布的地圖來看,協議涉及到的國家分布在全球12個國家,其中6家公司將專注于生產原料藥,9家公司將生產藥品,其余20家將兩者兼而有之。中國有5家藥企名列其中,包括華海藥業、普洛藥業、復星醫藥、九洲藥業、上海迪賽諾,其中九洲藥業僅生產原料藥,其他可以同時生產原料藥和制劑。
本刊訊 在萬億智慧城市建設風口下,智能交通領域成了家電企業的一個轉型方向。但隨著互聯網巨頭的“來勢洶洶”,家電行業也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
3月18日,在線上媒體溝通會,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牟三鋼表示,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智能交通企業在很多方面已經處于領先位置,真正具備了掰手腕的實力。
近年來,中國智能交通行業頭部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從側面說明我國智能交通企業實力在日漸增強,同時也顯示出國內競爭的白熱化。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3547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948億元,年均增速14.39%。去年開始,北京、深圳、上海等出臺相關政策,智慧城市成為下一輪區域競爭的關鍵詞,智能交通迎來更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