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在外勞務的農民工返回農村,尋找就業創業機遇。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已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方式,在加速農村發展、促進城鄉交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過程中,自身和社會因素導致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就業創業出現困難。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返鄉農民工在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旨在完善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隨著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趨勢日益顯著,對鄉村振興、城鄉融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整體來看,返鄉農民工已經基本具備了就業創業的基礎條件,其在參與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對現代化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頭腦中已經形成對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方法等應用的意識和肯定,能夠較快地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能,具備了就業創業的軟條件。從鄉村建設的長遠角度來看,返鄉農民工很可能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一方面,農民工的返鄉浪潮,無疑為鄉村建設帶來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且這些人力資源經歷過城市生產生活的磨礪,能夠為鄉村建設帶來無窮無盡的知識財產和技術財產;另一方面,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返鄉農民工對當地的建設基礎更為了解,能夠更快地適應當地的生產生活環境,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但同時,返鄉農民工在就業創業中仍存在著諸多劣勢,這些劣勢的產生可以簡單地歸因于個人素養;但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就業創業人群而言,由于返鄉農民工具備著更為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故在就業創業中,這些劣勢或許能夠得到適當彌補。
培訓體制不夠完善
目前,為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各地普遍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但在開辦培訓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體制機制上的不足。一方面,培訓內容的設置不夠靈活,具有明顯的概念僵化特征。很多單位未能有效結合當地的就業創業環境和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需求,在未進行評估的前提下盲目地開辦培訓課程,導致培訓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管理標準模糊,管理層次不全面。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涉及到多方面內容,要想提升培訓成效,需要加強對培訓前、中、后各個階段的管理,這就需要對管理內容進行細化。
信息化技能掌握不足
受年齡、教育經歷、社會經驗等多因素影響,返鄉農民工整體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水平不高。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中,甚至成為就業創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為當代的就業創業帶來了便利與挑戰。首先,在學習經歷、學習能力等方面,返鄉農民工缺乏優勢。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指數不斷提升,返鄉農民工表現出就業創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其次,返鄉農民工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程度不高,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地方機構的原因。
創業經費支撐不到位
對于返鄉農民工來說,為規避風險,其會將積攢資金的一小部分投入到就業創業中。這部分資金基本包含了就業創業項目的全部內容,很容易出現資金流動受阻導致項目無法進展的情況,不利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順利進行。二是籌措資金路徑窄。返鄉農民工在就業創業過程中,主要采取向親友借錢、向銀行貸款這兩種措施進行資金的籌措,前者能夠籌集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后者還貸壓力較大。三是對扶持政策的認知不高。鄉村振興背景下,政府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了扶持貸款,但由于宣傳不足、額度較小等原因,導致返鄉農民工受惠效果不佳。
強化政策宣傳落地,加大扶持力度
在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中,政府和地方單位要發揮帶頭領導作用,在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同時,不斷強化惠利政策的落地性,實現“政策入戶惠民生”。首先,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擇業。政府部門需要在對人力資源市場進行充分調研的前提下,盡快建立并完善返鄉農民工信息數據庫,引導返鄉農民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自主選擇。其次,落實優惠政策。根據地方就業創業環境和產業特征,優惠政策“張弛有度”,對符合本地就業創業特征的項目放寬限制條件,提升就業政策知曉度和到達率,將優惠政策落實到底。最后,定期開展高質量招聘活動,如“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就業援助月”等,通過“直播帶崗”、“鄉村招聘會”、“送崗位下鄉”等方式,把崗位信息直接送村進戶到人。
另外,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兜底保障機制。通過創設專項資金,改善就業創業環境,充分利用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的機會,落實好貸款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積極參與到就業創業活動中。加大對示范企業的財政支持,鼓勵企業吸納,將吸納就業作為企業獲得補助金和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的重要指標,并借助企業的發展,帶領返鄉農民工參與到當地的致富工作中。另一方面,不斷拓寬扶持政策的服務范圍。根據當地就業創業的實際情況,對扶持政策的服務范圍、服務對象、服務力度等進行適當延伸,允許“特事特許”,加大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
完善培訓體系結構,提升服務質量
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強對培訓活動的指導和規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分門別類的開展定向定崗式培訓。同時,以培訓促進就業,以就業帶動培訓,實現二者精準對接,發揮多方資源、技術、人才等優勢,組織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強化返鄉農民工的技能應用水平,從而提升其就業創業的競爭實力和成功概率。此外,借力打造專業的就業創業導師隊伍,構建交流平臺,分享經驗,宣傳典型事例,既激發返鄉農民工的熱情,又分析了在實際就業創業過程中如何評估市場、選擇項目、抓住機遇等,不斷完善返鄉農民工的知識儲備和實操經驗,為廣大返鄉農民工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創業輔導。
另外,提升服務質量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返鄉農民工在尋求就業創業幫助時,常常會陷入“到哪里去尋求幫助”的疑惑。為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建立線上線下服務平臺,提供政策服務、融資服務、咨詢服務等。關于線下服務平臺的搭建,可以以政府主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承辦的方式進行。由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辦專門的服務平臺或服務窗口,將業務下沉至鄉鎮街道,劃撥專業的工作人員,到街道辦事處進行專業化服務,實現多網點服務、就近服務。線上服務平臺的建立,可以通過打造就業創業信息服務系統的方式實現。構建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集聚信息收集、匯總、分析、預測、對接等多項功能,形成就業創業數據庫,便捷返鄉農民工獲取職業信息。同時,線上服務平臺提供培訓、項目申報、自主服務等功能,方便返鄉農民工根據自身就業創業意向尋找多元化服務。
優化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
為緩解政府在扶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中面臨的資金壓力,地方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需要參與到項目資金計劃中,發揮金融機構在籌措資金方面的優勢,幫助返鄉農民工籌劃就業創業款項。一是設立專項資金。對專項資金的適用對象、資質審查、放款流程、優惠待遇等進行系統化的規范和約束,同時加強對社會群體的宣傳,保證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二是適當放寬貸款條件。例如,可以放寬創業資質審查、降低利息等,鼓勵創業者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金融服務,幫助創業者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最大程度發揮創業貸款扶持創業,并帶動就業的社會效應。三是定制階段性創業資金支持方案。根據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實際情況,對創業階段進行劃分,對不同創業階段和創業情況的企業采取差異化的支持方法,提升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回家鄉進行再就業和創業,推動著就業創業局勢的快速演進。在新形勢下,返鄉農民工、政府、企業等需要對就業創業形成深刻的見解和認識,返鄉農民工要主動學習就業創業新技能以提高實踐能力,政府要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各企業要尊重市場多元主體自由競爭,共同營造活躍的就業創業氛圍。在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過程中,推動實現農村振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唐山市就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陶建格.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是擴大農民就業的重要渠道[N].中國經濟時報,2019-05-17(002).
[2]吳瑞君,薛琪薪.中國人口遷移變化背景下農民工回流返鄉就業研究[J].學術界,2020(05):135-144.
[3]年猛.“十四五”農村就業創業的戰略思路與政策[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20,34(05):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