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真寧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速、疾病譜的快速轉變,國民對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投入也越來越大,醫藥行業需求加速成長,對醫藥的需求也是不斷在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大力加強醫藥行業的管理,在醫藥流通環節,出臺兩票制、醫保控費等醫改政策。之前我國的藥品流通行業不規范,行業之間的惡劣競爭造成藥品市場混亂,這次的改革優化了行業制度,強化了藥品流通行業的監管,加之在醫藥行業數字化的推動下,醫藥流通行業要以創新助推醫、藥協同發展,進一步促進藥品流通行業轉型升級。
醫藥流通行業連接了藥品生產和零售終端兩個環節,到目前為止,醫藥流通行業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思想水平的提高,醫藥流通行業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國家不斷加大對醫藥行業的重視程度和改革力度,全面促進醫藥行業的和諧發展。政府也制定政策標準規范醫藥行業市場,杜絕醫藥行業市場亂象,通過種種手段控制藥品價格,加快醫藥行業體系升級。企業不斷自我調整,建立信息化流通平臺,加快企業轉型,吸收先進人才和管理經驗,擴大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增加企業利潤,同時縮減和國外大型藥企之間的差距,緊跟時代步伐,提高企業的物流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人民提供服務。醫藥行業的發展也為我國整體醫療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石,促使我國向醫療強國邁進。
2016-2020年,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提速、人口老齡化加快、三孩政策全面放開、醫療保障系統的完善、醫藥行業風險資本投入加大、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等,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將大幅增加,藥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務的市場規模將加快增長。隨著醫改的持續推進,醫療水平將逐步提高,藥品市場將進一步擴大,藥品流通行業也成為潛力巨大的一個行業。為了更好地滿足醫療改革的要求和人民健康的需求,需要國家大力發展醫藥流通行業,同時迫使流通行業轉型升級加速。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概況
藥品市場的流通渠道,是由生產商通過批發商銷售給零售商(包括醫院藥房)的流通過程。但由于醫藥不分離的原則,中國藥品流通領域有三個環節:藥品批發環節、藥品零售企業和醫院門診藥房。醫院在藥品流通上占據主導地位,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這種情況導致醫藥企業的存在感降低,得不到足夠的利潤保障,不利于醫藥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醫藥流通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集中度過低,流通環節過多,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盈利能力較弱;二是國內運輸流程落后,人力成本很高;三是藥品流通中仍存在“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灰色費用問題;四是國有醫藥批發企業產權結構單一,改革滯后,缺乏有效的管理發展機制,企業自身市場開發能力和服務能力較弱,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對于這樣的現象,國家出臺政策控制藥品價格給廣大人民帶來了福音。但是單憑這一項舉措不足以規范藥品市場,需要采用更多的手段改善藥品流通環境,加快完善藥品市場建設。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改革開放推進,國家醫療改革制度的推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步伐加快,總體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銷售總額穩定增長,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促使商業公司從傳統配送企業向大流通體系轉型,將形成產品全面化,物流全程化,服務集成化,批零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布局。醫藥資本結構、體制、市場格局、營銷模式、工、商、衛關系都將在醫藥流通體制改革中尋求新的突破。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產企業越來越重視配送商業公司的增值服務能力,包括市場準入及上量能力,并在市場拓展上加大資源的投入力度。國家加大對醫療行業違規行為的整治力度,對合規化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醫療機構更傾向于與大型國有企業開展業務合作。醫保控費及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將推動零售終端市場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分銷業務的提升。
加強藥品信息管理,提高藥品監管效能
在當今社會,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醫藥物流企業的發展必須加快信息化步伐,加強醫藥物流的軟件設施水平,發展電子商務,實現信息共享,高效傳輸,確保各環節之間信息通暢。建設信息化平臺,科學合理的對物流系統進行完善,實現自動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加快提高服務水平的速度。而且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和使用對于藥品監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方便買賣雙方全程監督藥品買賣流程,確保買賣雙方的權益,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監管,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監管效能。
強化政府機構職能,加快轉化科技成果
醫藥行業需要政府大力引導和調整,政府的監督行為也可以避免醫藥行業出現不良風氣,一旦醫藥行業出現亂象,靠行業自身是很難進行自我調整的,需要政府出面進行引導和干預。所以,醫藥行業需要政府加強管控力度,積極落實國家的政策和法規,政府要打破壁壘,積極引進外來產業,促進醫藥行業的全面發展,面對醫改的新形勢,積極轉型、創新發展、吸收人才,發展自身實力,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品牌效應。 醫改同時也加快了醫藥行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我國由于科技的發展,目前在醫藥和醫學技術方面國際專利的申請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三位,在專利實施方面也成果顯著,在一些重大新藥的研制方面也憑借科技創新突破關鍵難點,成功打破國外的新藥壟斷狀態。
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措施,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
對醫藥流通行業而言,若要生存和發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企業應利用大數據平臺挖掘、選拔、考核人才,鼓勵創新與變革,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利用崗位競爭和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積極性,發揮培訓制度的作用,提高員工專業程度,完成現代醫藥流通行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轉型。對醫療機構而言,要控制醫療投入成本,完善責任制度,增加醫院的效益和醫務人員的收益,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所在。落實職工績效考核、薪酬待遇激勵等各種公平競爭機制,完善醫院人事制度,實行聘請制度,加強職稱和績效關聯性,營造良好競爭環境,進一步提升人員隊伍的整體素養。醫藥行業也可以依靠績效獎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對工作認真的醫護人員進行獎勵,提高醫護工作者的工作滿意度。
建立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確保醫保基金良性運行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應當在尊重普惠性的基礎上發揮醫保對醫療資源的均衡配置作用,充分地滿足我國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圍繞著我國醫療事業現實創新醫療保險管理新機制。但是目前我國醫保制度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監督難、制度機制不匹配、信息更新不及時,公民信息和醫保信息不匹配,存在人不對戶的情況,醫療保險賠償不及時,保險公司逃避賠償責任等問題。面對這些情況,需要政府盡快建立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加快醫保系統和戶籍系統的融合,對涉及的各環節制定政策標準,規范保險賠償機制,建議可以采用實時管理的方式,提高醫保資金管理的針對性,在實時管理的基礎上提高動態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對資金使用情況的動態監管,確保醫保基金良性運行。
國家醫療改革勢在必行,在醫改的背景下,醫藥流通行業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醫藥分離的政策增加了藥品的銷售量,同時也提高了醫藥企業的地位,規范市場秩序,減少了醫藥企業向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輸送利益的現象,遏制了醫藥行業市場亂象的發生。政府加大對醫藥行業的監督和管控力度,加快醫藥行業之間合并重組進度,促進醫藥行業龍頭企業誕生,保證醫藥行業向集約化發展,大型醫藥企業占得大額市場,增加大型醫藥企業的盈利。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現代化的物流運輸系統,建設共享平臺,實現藥品物流信息共享。縮減物流環節,降低藥品價格,為人民生活減負。加快和國外大型藥企的合作進度,積極爭取國外大型藥企訂單,并且輸送產品獲得世界醫藥市場,加大國外藥品行業的投資力度,引進先進的設備經驗,吸收人才,共同進行醫藥企業轉型,促進醫藥企業的長足發展。
(重慶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藥品銷售中心)
參考文獻:
[1]連華慶.淺析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2011(12):59-60+91.
[2]郭爽,李永平.醫改新政對醫藥流通行業的影響及發展趨勢[J].甘肅社會科學,2008(04):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