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保障我國社會保障水平和老年人群生活水平的關鍵制度。通過對當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現狀進行分析,找出當前養老保險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解決辦法。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概念與特征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通過聽取關于2013年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匯報,決定合并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的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我國全覆蓋、保基本、有彈性、可持續的指導方針,有著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以及保證可持續性的基本特點。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保障功能,推動社會的穩步發展。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主要構成
我國養老服務的需求種類主要包括權益保護、社會共識、家庭文化養老、藝術產品、家政服務、保健護理、社交服務、金融服務、權益管理、旅游娛樂、咨詢服務、法律援助、救助、日用產品、家住產品、信息產品、醫療保健、房地產等。養老服務內容更是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主要針對城鄉老年人群的生活、健康以及精神滿足等方面進行保障,提升我國老年人群的生活水平。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現實選擇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應用在社會保障方面并不順利,人們對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理解不足,加以養老服務水平低下、相關扶持政策不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發展并不順利。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必要性
我國當前發展階段的人口結構特征就是老齡化現象嚴重。老齡化社會是因為隨著社會逐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育觀念逐漸產生變化。在社會人口結構中,年輕人的數量比重逐漸減少,老年人的數量比重逐漸增加,就會產生人口老齡化的現象。
人口老齡化包含兩個具體的含義:第一個是老年人的數量相對增加,在社會人口數量中所占的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態;第二個是整體的社會人口結構是一種老年狀態。在世界上的老齡化概念通常認為,一旦一個國家的老年(60歲之上)人口占到社會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就表明這個國家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國居民對社會養老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養老服務水平的提升逐步放緩。而養老保險作為一種社會保障的補充,能夠有效地防范老年人因為疾病、失能帶來的生活風險,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經濟補償,幫助老年人更好地生活。
我國老齡化社會現象已經非常普遍,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占我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八,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在我國當前的人口結構下,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有著重要影響。通過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引導保險業進行參與,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的老齡化社會的穩定,促進我國養老水平的提升和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的制約條件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運行的制約條件包括: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服務水平不足、相關扶持政策力度不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不完善、沒有良性的產業鏈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穩步發展等。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實踐途徑
通過政府投資養老健康產業可以更好地促進養老資金的利用,推動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養老健康產業的投資可以拓展到養老社區、老年教育、老年健康服務機構等產業中。通過建立保險養老社區,為老年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養老社區的建設需要吸收外國的先進運營模式和建設經驗,從而推動“保險業務+保險服務+養老社區”的產業鏈建設,促進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服務水平不足
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在發達的一線城市,養老服務水平足以與專業的保險機構相媲美,而在經濟落后的城市或者地區,養老服務的水平則難以滿足人民的需求。服務水平不足與不均衡會阻礙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從而導致我國居民對養老服務體驗出現差異化現象,不利于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缺失
政府的扶持政策是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能夠順利運行的關鍵。但是因為城市發展差異以及政策落實困難等問題,我國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扶持政策并不完善。政策的制定需要針對各個地區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展開,但是我國的相關政策制定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沒有進行差異化的處理,從而導致了資源的分配不均和浪費,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發展也沒有帶來積極作用。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不完善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促進養老保險工作規范展開的關鍵。我國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不完善,對于養老保險的實施、升級沒有有效管理和幫助。缺乏完善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管理體系,城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得不到保證,從而影響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體系
城鄉居保工作涉及面廣,政策要求嚴格,需要公安、衛生、民政、殘聯、農業、統計、財政、金融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為城鄉居保運行提供良好環境。民政、殘聯等部門提供困難人員名單,讓低保、低收入戶、無固定收入的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能及時享受政府代繳和參保補貼。
通過對各個方面的統籌管理,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障體系進行完善,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服務水平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推動城鄉居保工作的有效落實。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支持與基金
城鄉居保基金的平穩運行是整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重中之重。按照“籌錢不見錢、管錢不用錢、用錢不見錢”的原則加強相互監督制約,提升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強度,防范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不受損害,促進城鄉居保制度的發展。
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相關工作
城鄉居保制度的應用,需要對基礎的設施和相關工作進行完善。通過提高人民群眾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認識、強化在社會中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的宣傳、完善政策資金管理以及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的協作機制等手段,促進城鄉居保在各個地區都能穩定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
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協作機制進行建設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協作機制是推動城鄉居保制度穩定實施的有力協助。通過對居民人口信息的歸納管理,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服務質量以及養老金兌付等工作切實落實。通過多個部門的科學協作,促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為我國老年群體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為了針對人口老齡化,提出的提升老年人口社會保障水平的科學制度。通過對城鄉居保制度的不斷完善,以政策完善、水平提高、積極管理等工作,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推動我國各個地區的社會保障能夠為居民提供相當的社會保障,解決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社會問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
(福建省建甌市東游鎮勞動保障所)
參考文獻:
[1]徐洪霞.加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可持續的制度——對建湖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的統計調研及思考[J].財會學習,2016(19):199.
[2]夏泓.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對益陽市赫山區農村的調查[C].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武漢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武漢大學研究生學報.第七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武漢大學研究生院、武漢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武漢大學研究生學報: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3:106-112.
[3]薛惠元,宋君.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降低了工作人員的養老待遇嗎?——基于替代率水平的測算與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5(06):177-184.
[4]王翠琴,韋翠娜.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武漢市和南寧市的實地調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