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閃
因為工作需要,趙某準(zhǔn)備買輛二手車。經(jīng)過多方打聽,他很快看中了一輛,價錢是6萬元。和賣家溝通后,雙方約定十天后就交車過戶。
趙某還跟賣家簽了合同,支付了2萬元的定金。
可是沒過多久,趙某經(jīng)朋友介紹,又看中了另一款二手車。兩輛車一比較,趙某反悔了,想把原先那輛車退掉。不過,他心里也有點沒底氣,畢竟做買賣有規(guī)矩,通常情況下,如果買方違約,賣方是不用退還定金的。難道就這樣白白損失2萬元錢嗎?趙某實在心有不甘,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去找賣家碰碰運氣。
某一天下午,趙某帶上精心準(zhǔn)備的小禮物找到賣家。誰知道賣家明白了趙某的來意后,立馬就翻臉了:“你是開玩笑嗎,難道不懂得買東西付定金的意義?我收這筆定金,就是為了防著你這種出爾反爾的人。要是其他買家都像你這樣不守信用,都要把定金討回去,我們賣家的損失找誰賠?”

對方越說越來氣,看那架勢,似乎沒有轉(zhuǎn)圜的余地。
趙某賠著笑臉遞上禮物,想再說說情,對方卻看都不看,“砰”地就把門關(guān)上了。趙某長嘆了一口氣,只好自認(rèn)倒霉。
當(dāng)天下午,朋友來找趙某商量買二手車的事,卻見趙某垂頭喪氣,興致全無。朋友忙問他怎么了,趙某就把討定金的事情說了。朋友聽后,笑著說:“我可以試試去幫你要回定金,不過不是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趙某心中一喜,問:“你有什么辦法?那個賣家很固執(zhí),可沒有人情可講!”
朋友說:“就算他一點也不講人情,那總得講法吧?你放心,等我去找那個賣家試試再說!”
趙某點點頭,把賣家的聯(lián)絡(luò)信息交給了朋友。
趙某正在焦急地等著朋友的消息,沒想到他的手機突然響了:賣家給他的賬戶里退回了8000元。賣家還留言說:“你朋友真厲害,也算給我上了一課!”
朋友到底干了啥?不會是用了什么“狠手段”逼人家退錢了吧!趙某心里不踏實,趕緊給朋友打電話問詳細(xì)情況。
電話里,朋友笑著說:“放心吧,我沒干出格的事,就是給那賣家科普了一個法律常識。”
朋友告訴趙某,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買賣所付定金不能超過合同總金額的20%,超過部分無效。趙某當(dāng)初跟賣家談定的車款總價是6萬元,那么定金最多只能收取1.2萬元。賣家收取2萬元是不合乎法律的,所以,他便把差價8000元退了回來。
趙某聽了,感慨道:“以前只知道違約了會損失定金,沒想到付定金還有這樣的講究!有一個懂法律的朋友,真好!”
律師點評:
故事涉及的一個法律問題,即定金額度范圍。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定金的數(shù)額一般由雙方當(dāng)事人自行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biāo)的額的20%,超過部分無效。
故事中,趙某購買的二手車總價6萬元,那么按照法律規(guī)定,定金的總額不得超過1.2萬元。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定金2萬元顯然過高,趙某可以在已付的2萬元定金中,要回超出部分8000元。
(發(fā)稿編輯:丁嫻瑤)
(題圖:張恩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