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華,邢雅閣,馬燕妮,郭 玲
(1.塔里木大學 園藝與林學學院/南疆特色果樹高效優質栽培與深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室,新疆 阿拉爾 843300;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塔里木盆地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新疆 阿拉爾 843300)
“吊干杏”,又稱“樹上干杏”,其風味獨特,含糖量高,營養豐富,是鮮食和晾曬制干的優良品種。杏在新疆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環塔里木盆地廣泛栽培,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重要果樹[1]。“吊干杏”在新疆伊犁等地少量栽培,2014年陸續引種到永寧鎮,冷涼的半山區氣候非常適合“吊干杏”的生長。目前永寧鎮已成為南疆地區最大的吊干杏基地,面積達5.9萬畝,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但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和栽培模式等因素影響,杏樹流膠病普遍發生,直接影響了杏果業持續發展。流膠病是一種在薔薇科常見的果樹病害,桃、杏、李等果品的生產和品質受流膠病影響極大[2,3]。該病主要是主干、主枝發病,嚴重時小枝甚至果實亦會發病。發病后往往引起果樹流膠、枝枯等現象[4],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結果年限縮短,果樹樹勢減弱,樹體一旦發生流膠,果樹的生長勢、抗性和生理活動等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整株死亡或毀園[5,6]。石冬冬等研究表明流膠病是果樹對外源刺激及逆境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這種對外界環境的應激反應往往不利于果樹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的提升[3]。流膠病分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兩種,侵染性流膠病主要由葡萄座腔菌等引起[7,8],非侵染性流膠病其致病機理表現為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樹體生理性失調[2,9]。高溫高濕、樹齡、立地條件、栽培管理水平、灌溉方式、株行距以及間作方式等均會影響流膠病的發病情況[10],過度修剪、日灼、機械損傷等均會加劇流膠病的發生[11,12]。受栽培管理水平、灌水方式等影響,新疆南疆地區杏樹流膠病早于北疆,4~11月份均有發生,6~9月份較為嚴重,10月份仍有流膠[11],并且南疆地區90%以上的杏樹流膠屬于非侵染性流膠[13]。杏流膠病的發病是否與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等有關值得探究。本研究通過對“吊干杏”產區進行系統的田間調查和病害調研,旨在找出該地區流膠病的發病的相關因子,為當地流膠病的防治提供合理栽培措施。
調查地為新疆阿拉爾市永寧鎮“吊干杏”產區,杏的樹型為“開心型”,灌水方式為大水漫灌,施肥方式多以有機肥和速效肥相結合。地處天山托木爾峰西端南麓(79°27′E,41°24′N),三面環山,形成下沉氣流,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冷涼的半山區氣候使得這里出產的“吊干杏”個大皮薄、酸甜適口,品質極佳,鮮食和晾曬制干均具有較好的市場。
2021年9~10月份進行調研,首先詳細記錄了17個“吊干杏”園地的經緯度、樹齡、年灌水量、株行距、土質和面積(表1)等信息,對每個園地采用‘Z’字形取樣的方式以每園5個樣地進行調查,共計調查了85個樣地,每個樣地統計10株,記錄每株流膠點數并計算發病率及病情指數后,依據杏樹流膠病的分級標準[14](表2)進行分級。并對流膠病發病部位進行拍照(圖1)。

表1 調查樣地信息概況

表2 杏樹流膠病分級標準
采用Excel2019、DPS 9.05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分析調查地杏樹流膠病的發生特點,對調查地杏樹流膠病的病級及病情指數進行統計,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分析不同發病因子對流膠病的影響,應用相關性分析研究杏樹流膠病發病率和病情指數與發病因子的相關關系。
通過對17個園地85個樣地的流膠病發生情況及流膠特點進行調查發現,流膠病主要危害杏樹的主干和主枝等部位,杏樹流膠病發生位點主要位于主干、主枝、分枝處、枝條基部、疏枝口以及機械受損部位,其中主干、主枝分枝處等最為嚴重(圖1)。流膠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均造成了植株樹勢減弱、枝干枯死、葉片發黃、抗性降低等情況。由此可見,流膠病使“吊干杏”樹勢和生長勢減弱,不利于樹體積累養分,將會對產量及果實品質的提升有所影響。

圖1 常見的流膠位點注:(a):主干;(b):主枝;(c):分枝處;(d):小枝基部;(e):疏枝口;(f):損傷部位
對17個園地85個樣地杏樹流膠病發病情況進行分級并計算發病率和病情指數。結果如表3所示,17個園地流膠病發病程度有所差異,其中杏樹發病病級1級最多(73%),0級較多(22%),2級次之(4%),3級、4級極少;平均發病率78.24%,發病率最高100%,最低44.00%;平均病情指數45.56%,病情指數最高84.00%,最低15.75%。這說明“吊干杏”產區杏樹流膠病發病較為普遍,對于發病率較高的園地必需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發病較輕的園地必須進行相應防護,以降低流膠病的發生和擴散。

表3 調查樣地病級及病情統計
3.3.1 流膠病的發生與樹齡的關系
樹齡對流膠病的發病率、1級病株占比的影響顯著,對病情指數的影響不顯著,樹齡為9年的發病率(90.00%)、病情指數(50.94%)和1級病株占比(84.00%)最高,3年的發病率(44.00%)和1級病株占比(44.00%)最低。相比之下幼樹發病較輕,老樹流膠較嚴重,其中樹齡為4年的植株發病率高于9年以上的植株,這可能與栽培管理水平、立地條件、不同結果期等有關。
3.3.2 流膠病的發生與株行距的關系
株行距對流膠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及1級病株占比的影響顯著性不明顯。“吊干杏”產區杏樹株行距以5 m×4 m最為常見,株行距為5 m×3 m的發病率最高(98.00%),5 m×4 m的病情指數最高(48.46%),6 m×4 m和4.5 m×4 m的1級病株占比(84.00%)最高,4 m×2 m的發病率(51.00%)、病情指數(26.50%)和1級病株占比(49.00%)最低。相同樹齡下種植密度較小的園地發病率較高,相同種植密度下樹齡越大發病越高,隨樹齡的增長,園內通風性、透光性等減低,這可能是加劇流膠病發生的原因。綜上,杏園的建園株行距控制為5 m×4 m較為合適。
3.3.3 流膠病的發生與灌水量的關系
年灌水量對流膠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及1級病株占比的影響顯著性較低。年灌水量為450 t/畝的發病率(98.00%)最高,500 t/畝的病情指數(47.63%)最高,550t/畝的1級病株占比(87.00%)最高,627 t/畝的發病率(51.00%)、病情指數(26.50%)和1級病株占比(49.00%)最低,灌水量在300 t/畝時發病率較低,調查樣地中灌水量較高的園地發病率低的原因是因為樹齡較小,而新疆地區地表蒸發量大所以用水較多。高溫高濕是導致流膠病發生的重要因素,而灌水量過高是導致果園濕度升高的關鍵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年灌水量高于400 t/畝時,流膠病的發生加劇,因此就此次調查結果而言,“吊干杏”產區年灌水量控制在350 t/畝為宜。
3.3.4 流膠病的發生與土質的關系
土質對流膠病的發病率、病情指數及1級病株占比的影響不顯著,但仍表現為黏土的發病率(80.92%)、1級病株占比(74.77%)較高,黏土不利于果樹根系的呼吸和水分的擴散,不利于果樹生長,這可能加劇流膠病發生,沙土則相反,說明沙土更利于降低流膠病的發生(表4)。

表4 相關發病因子對流膠病的影響
將所調查的17個園地的環境因子和發病率、病情指數及1級病株占比進行相關性分析,其中株行距用其乘積代替,土質用0和1進行賦值(黏土0,沙土1)后分析。結果表明:1級病株占比和病情指數與土質相關系數較高,發病率與樹齡、年灌水量和株行距的相關系數較高。病情指數與土質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49;發病率主要受樹齡影響較大,相關系數為0.41(表5)。

表5 相關發病因子的相關性大小
“吊干杏”產區流膠病從發病率上看發病較為嚴重,平均發病率78.24%,從病情指數來看病情較嚴重,平均病情指數45.56%,杏樹枝干枯死、樹勢減弱、小枝流膠等現象普遍發生。通過對17個園地的85個樣地進行調查統計發現,流膠病的發病情況與樹齡、年灌水量、株行距和土質等均存在直接或間接關系。調查結果顯示幼樹流膠病發病較輕,年灌水量控制在350 t/畝左右時,流膠病發病率較低,杏園株行距為5 m×4 m較為合適,土質的選擇以沙土為宜。
樹齡和種植密度對流膠病的發生影響較大,樹齡增大發病率變高,主要是由于隨著樹體增長,樹冠擴大,通風透光能力減弱,果園微環境加劇了流膠病發生。因此,對于樹齡較大的杏園,可以疏除徒長枝、重疊枝和下垂枝,一方面避免田間操作引起的機械損傷,另一方面調節樹勢、增加通風透光,改善果園微環境。秋冬季應做好清園、修剪和防凍害工作,防止流膠病的發生。果園建園種植密度可因地制宜,適當疏除過密植株[15,16]。
灌水量會影響流膠病的發生,灌水量過大導致果園環境濕度升高、根系處于缺氧狀態,可能是加劇流膠病的發生的重要原因。參考水利部發布的《農業灌溉用水定額:蘋果》標準,南疆塔里木周邊山間河谷及盆地,在50%水文年時,灌水通用值552 t/畝,管道輸水灌溉標準為439 t/畝,“吊干杏”產區的灌水量多數高于額定值。因此,大水漫灌的灌水方式有待改進,按樹體和園地情況進行節水灌溉是杏果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依據近2年的調查,灌水量為350 t/畝為宜。
果園土質的選擇也較為重要,杏耐旱、耐瘠薄喜沙土,沙土地的流膠病發病率也較低。土壤容重較高、土壤偏酸性、速效磷缺乏等都會導致發病率增加[17,18]。應加強土壤管理,增施有機肥等,適當改土,降低流膠病的發生。
通過調查發現,機械損傷對流膠病的發生影響極大?!_心型’樹型的定干高度應在50~60 cm,及時疏除下垂枝、有傷口的弱枝。對于較大的剪口需涂抹防腐劑等,另外主干和主枝流膠需涂抹專門的防治藥劑,如生物菌劑、石硫合劑等[19,20],以防止病斑的擴散,還可將主干進行涂白,既可以有效防止流膠病的發生,同時也可以起到防凍、防蟲害等作用。此外,杏不同品種流膠病的發病情況有差異[11],有關“吊干杏”流膠病的抗性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