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振
(遼寧省林業調查規劃監測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天然林是森林資源的主體和精華,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定、生態功能最完備、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陸地生態系統[1,2],遼寧省天然林主要集中在東部山區(丹東市,撫順市和本溪市)[3]。隨著2019年《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出臺,遼寧省明確了天然林保護修復的總體要求和政策措施,天然林保護被納入遼寧省長期規劃[4]。經過多年的保護和修復,天然林面積、生態效益都有明顯提高[5]。本文通過運用大量的固定樣地調查數據,構建遼寧省天然林評價指標體系,探索不同齡組間天然林林分質量,為遼寧省“十四五”期間天然林保護政策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遼東山區位于遼寧省東部,地理坐標為123°39′42″~125°28′58″E,41°14′10″~42°28′32″N。屬于暖溫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6~9 ℃。地貌以低山和丘陵為主,最高山峰為老禿頂子山,海拔1367.3 m。土壤以暗棕壤土為主,肥力較高,適用于森林植被生長。植物區系主要以長白植被區系分布區,為溫帶針闊混交林區,現有的天然林次生林主要有蒙古櫟、胡桃楸、水曲柳以及洋槐、色樹等形成的雜木林。
通過收集遼東地區2020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利用分層抽樣方法[6~9]根據各樹種組、各齡組面積對天然林進行分層抽樣,共抽取監測樣地168塊,其中幼齡林71塊,中齡林40塊,近成過熟林57塊。利用遙感影像和Arcgis軟件對監測樣地布點,并對監測樣地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內容是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枯枝落葉層。
3.2.1 評價指標構建及權重確定
參照《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技術規程》選取單位面積蓄積量、自然度、群落結構、樹種結構、植被總覆蓋度、郁閉度、平均數高、枯枝落葉厚度,8個指標對遼東山區天然林進行質量評價[10,11]。各項評價因子及分類標準見表1。

表1 森林質量評價因子及分類標準
3.2.2 評價模型的建立
評定森林質量綜合指數時,按照以下公式進行計算綜合得分:
(1)
式(1)中,Xi為第i項評價因子的類型得分值(類型Ⅰ、Ⅱ、Ⅲ分別取1、2、3),Wi為各評價因子的權重。
將綜合得分值的倒數定義為森林質量綜合指數,并以此作為評定森林質量的定量指標。該指數值小于等于1,數值越大,表明森林質量越好。森林質量綜合指數(K)計算:
(2)
將天然林質量等級劃分為4個等級即優質、好、中和差[12~15],具體劃分如表2。

表2 森林質量綜合指數評價等級標準
根據林分質量評價模型得出各樣地的綜合得分發現,遼東山區天然林各林分質量綜合得分范圍在0.4545~0.9091之間。在168塊天然林監測樣地中,林分質量處于優質、好、中、差4個等級的標準地個數和其占比例分別為5(3.0%)、16(9.5%)、110(65.5%)、37(22.0%)。受人為干擾、現存的頂級狀態的天然林較少,即屬于優質的天然林共5塊,占3.0%;有人為干擾,以地帶性頂級適應性樹種為主,森林質量處于好狀況的樣地為16塊,占9.5%;表現為“中”狀況的天然林最多,占65.5%;差狀況的樣地數為37塊,占22.0%??傮w而言,遼寧省天然林資源質量處于中等水平,說明天然林質量狀況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針對現存的問題采取合理的修復措施和技術提高天然林質量(表3)。

表3 遼東山區天然林生態功能指數及評價等級
遼東山區不同齡組天然林質量情況有明顯區別,隨著林齡的增加而提高,表現為近成過熟林(0.6447)>中齡林(0.6104)>幼齡林(0.5781)。由于天然林多年來遭到的破壞,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面積所占比例最少,而隨著近年來天然林保護措施的實施,天然林得到很好的保護,幼齡林面積占比最高,中齡林次之。在天然林監測共設置168塊樣地,其中幼齡林71塊,但表現為“優質”狀況的林分僅1塊,占1.4%;“中”狀況的為47塊,占66.2%;“差”狀況的為22塊,占31%。幼齡林質量綜合指數得分為0.5781,評價等級處于“中”的狀況。主要由于幼齡林林分郁閉度較低,枯枝落葉厚度較低,其在生產力、林分結構、樹種結構上都低于中齡林和近成過熟林。
隨著林齡的增加,林分生產力、郁閉度等也呈現出遞增的狀態,中齡林和近成過熟林的林分質量也優于幼齡林,雖然處于“優質”和“好”狀況的林分面積有所增加,處于“差”狀況的林分面積減少,但處于“中”狀況的林分仍然占很大比例,分別是65.0%和64.9%。遼東山區天然林主要以天然次生林為主,由于長期不合理采伐,天然林的結構和功能產生了退化。盡管已退化的天然林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但林分結構遭到破壞,林分樹種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降低,系統穩定性差,只是依靠自然演替,恢復為植被資源豐富,功能完好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必須采取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措施才能使天然林得到更好的恢復(表4)。

表4 遼東山區不同齡組天然林生態功能指數及評價等級
本文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對遼東山區天然林質量進行了評價,其質量等級表現為:中(65.5%)>差(22%)>好(9.5%)>優質(3.0%);林分質量綜合指數得分為0.6084,質量等級處于“中”的狀態。對于不同齡組來說,其質量綜合指數表現為近成過熟林(0.6447)>中齡林(0.6104)>幼齡林(0.5781)。
遼寧省開展了天然林保護工作,全面實行了禁止對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有效抑制了天然林遭到再次破壞,調節了林分結構,生態系統有效恢復、生物多樣性也有所增加,為了使天然林健康穩定、物種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實行最嚴格的保護,依據生態保護紅線及生態區位重要性,確定天然林保護重點區域,實行分區政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嚴格執行林地審批審核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天然林轉為其他用途,除國防建設、重大工程的特殊需要外禁止占用;二是實施最全面的修復,根據天然林立地條件、林分類型、發育階段和演替規律,分類實施科學修復,遏制天然林退化,不斷提高天然林質量;三是落實最嚴格的監管,強化考核監督,結合森林督察等開展年度核查,對破壞天然林資源的要依法依規進行嚴格處理,強化輿論監督,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天然林監督管理和災害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