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燏,郭 娟
(西華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教學改革的實施扭轉了傳統教學為主導的局面,但是仍然存在學生角色轉變困難的問題[1],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運用和課程的實際效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也不利于促進教學模式的發展和高等院校特色人才的培養[2]。拋錨式教學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具體問題的基礎上的教學模式,為了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學習,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3~5]。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完成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促使學生由課程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成為各級各類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理論和實際成效[6]。《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是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也是西華師范大學開展拋錨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示范課程之一,但實施的效果缺乏系統研究。因此,為檢驗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針對2016級和2017級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的學生,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效果,并探討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為該校農林專業特色人才的培養提供有益的探索。
采用問卷調查搜集所需要的信息[7]。問卷設計力求全面,客觀反映《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教學改革效果的影響因素。
調查對象為是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7級(47人)和2016級(63人)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的共110名學生。
調查問卷圍繞教學改革的內容和目標設計了15個選擇必答題(圖1),內容包括案例情景設計、確定學習目標和任務、協作學習、自主學習、學習成果匯報和評價5個模塊,每個模塊3個問題,主要圍繞學生的性別和戶籍對教學改革效果的影響。
圖1 調查問卷內容
采用網上問卷的方法,對以上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全部課程后共發出110份問卷調查,共回收110份調查,回收比例為100%。
因人數比例的分布為非正態分布,所以本研究調查采用的是非參數檢驗中的秩和檢驗[8]。相關性分析方法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r<0.4時相關性較弱,r≥0.4時相關性較強[9]。所有統計分析均在R軟件中進行。
本次問卷調查中,2017級的學生中有11名男生,36名女生;12名城市戶口,35名農村戶口。2016級的學生中有名5男生,58名女生;23名城市戶口,40名農村戶口(表1)。
表1 2017級學生基本信息 人
從平均認可度比較可知,在拋錨式教學模式的5個模塊中,案例情景設計模塊的平均認可度最低,為76%,且低于其他所有模塊的平均認可度。從戶籍比較來看,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學生在案例情景設計模板中的平均認可度均最低,分別為82%和74%,但城市戶籍學生在學習成果匯報和評價模板中的平均認可度最高,為88%,而農村戶籍學生則在自主學習模板的平均認可度最高,為92%。從性別比較來看,男生和女生在自主學習模塊中的平均認可度均最高,分別為89%和90%,在案例情景設計模塊的平均認可度均最低,分別為71%和78%(圖2)。
圖2 各模塊平均認可度
對5個模塊中的15個問題進一步分析可知,僅在問題8上男生的認可度僅為75%,而女生的認可度高達92%,且男女生間差異顯著(表2),表明性別差異可能會對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對協作學習模塊影響較明顯。
表2 性別的相關性和顯著性
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方法對男生組和女生組中第8個問題和其他問題間的相關性分別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男生組中,第8題與第2題、第5題、6題、12題、14題、15題中度相關,與其余問題間的相關性均較弱,且第8題與第14題存在顯著相關性;在女生組中,第8題與其他問題的相關性較弱,且第8題與第9、10、15題存在顯著相關性。
拋錨式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習知識能力有重要效果。陳桂芳[10]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發現,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感到課時偏少、內容多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開拓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研究中,《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拋錨式教學改革模式評價體系由5個模板,共15個小問題構成。不同模塊體現學生在《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所需達到的能力目標,如確定學習目標和任務模塊反映學生自知能力,協作學習模塊反映的是學生合作能力,自主學習模塊反映學生自覺能力,學習成果匯報和評價模塊反映學生反思能力。通過平均認可度比較可知,拋錨式教學改革模式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學生較高的認可,平均認可度為83%。但是,不同模塊的平均認可度并不相同,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取的能力目標上存在差異,如自主學習模塊的平均認可度最高,達到89%,案例情景設計模塊的平均認可最低,僅有76%。
影響教學模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性別、戶籍等[11,12]。馮曉等[13]認為學生由于經濟、文化、性別、發展等方面的差異,所以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學習的風格存在差異;雷凱雄[14]認為學生自身能力不足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影響教學效果;郭婉瑢等[15]認為在智慧學習環境下技術接受模型中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本研究顯示:性別對拋錨式教學模式效果有重要影響,在反映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的協作學習模塊中,女生的平均認可度顯著高于男生的平均認可度。不同性別的思維模式的差異可能是導致男女間不同的原因,女生的形象記憶、情感記憶和形象思維能力強于男生[16],所以其合作能力較男生強。同時,男生的協作學習模塊與案例情景設計、確定學習目標和任務、自主學習、學習成果匯報和評價等4個模塊存在中度的相關性(r>0.4),表明性別不同也可能會導致男生和女生在這些模塊中學習效果的差異。 另外,本研究中發現戶籍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教學改革效果的影響較小,其原因可能是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在使用互聯網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能夠在城鄉間得到共享,從而能保證不同戶籍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獲得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課程相關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上不存在明顯差異,這也是我國多年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改革措施效果的顯現[17]。
拋錨式教學模式在學生中認可度較高,對提升學習知識能力有重要效果。同時拋錨式教學模式為其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促進了教學改革的發展,為探索出一套適應學院人才培養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不同性別的思維模式的差異可能是導致男女間不同的原因,男生的合作能力比女生弱,對男生而言,要充分發揮邏輯記憶優于女性和理解記憶較強的智力特點,加強記憶效果;而女生則應發揮形象記憶強于男生和機械記憶較強的智力特征,提高知識記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