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妮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25)
黃平縣是典型的山地農業縣。當前,黃平縣正處在城鎮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大量的建設用地將會占用農用地,導致人口、糧食安全、資源等問題越發嚴重。對黃平縣農用地集約利用開展研究將有助于提高農用地利用率、提高農用地經濟效益、促進生態發展。從現實意義來看,進行黃平縣農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總結出各鄉鎮農用地集約利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為黃平縣政府對農用地的管理提供數據基礎[1~4]。分析了黃平縣農用地資源現狀,在對農用地資源集約利用進行評價的基礎上,探討了其中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合理建議及對策。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依據農用地集約利用的構成,構建黃平縣農用地集約利用I-O-S指標體系,以“投入-產出-可持續”來確定其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5~8],如表1。

表1 黃平縣農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由于指標選取十分廣泛,其數量單位和數量級均不相同,因此需要將各種指標值先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具有可比性[9~12]。本文采用極差標準化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處理后通過熵值法確定各個指標權重(表2)[13~15]。

表2 黃平縣農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
通過加權指數法計算可得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投入強度分值(表3)。用自然斷點法對其分值大小進行劃分,投入強度分值在0.6472~0.4406為高投入強度區;投入強度在0.4405~0.2029為中等投入強度區;投入強度在0.2028~0.1156為低投入強度區。

表3 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投入強度分值及分級
3.1.1 化肥、農藥等投入較2020年增多,且農藥投入區域差異大
黃平縣農用化肥折純使用量是6252 t,比2020年增長141 t;農藥使用量達152 t,比2020年增加了20 t;而耕地面積卻比2020年減少了320 hm2。在進行農業生產時,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會造成嚴重的土壤和水污染,會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地表水出現富營養化;長此以往,農田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會受到破壞,進而會危害人體健康,農用地一旦被污染,可逆性難,治理難度大且投入較多。
黃平各鄉鎮農用地農藥施用量區域差異巨大,導致農藥投入指數在指標體系中所占權重最大。農用地農藥施用農藥量較高的是翁坪鄉、苗隴鄉,高達5.48 kg/hm2、2.38 kg/hm2;施用農藥量最低為平溪鎮,只有0.21 kg/hm2,與施用量最高的翁坪鄉差距明顯。由此可見,黃平縣農藥投入區域差異大。
3.1.2 動力投入較低,勞動力投入較多
黃平縣動力投入量相差較大,普遍較低平均僅為1.31 kW/hm2,最高是重安鎮的1.98 kW/hm2,最低是上塘鄉的0.56 kW/hm2。遠低于我國北方地區農用地動力投入量平均18.5 kW/hm2。
黃平縣農村勞動力22.71萬人,占農村人口數的60.79%,占黃平縣總人口數的59.48%;其中農業從業人數是15.04萬人,占農村勞動力人口的66.23%;計算得到種植每公頃農作物種植平均需要3.27人的勞動力,與有關研究表示每個勞動力可種植0.85 hm2耕地相比,農業生產中勞動力投入較高。
根據投入強度分值把黃平縣各鄉鎮分為高投入強度區、中等投入強度區和低投入強度區。高投入強度區為翁坪鄉、重安鎮;中等投入強度區為、苗隴鄉、一碗水鄉、舊州鎮、黃飄鄉、浪洞鄉、重興鄉和野洞河鄉;低投入強度區為上塘鄉、平溪鎮、新州鎮、紙房鄉和谷隴鎮。
從以上事實可發現翁坪鄉、苗隴鄉的農藥施用量普遍較高,特別是翁坪鄉,影響了其他鄉鎮投入強度的權重;但是在動力方面黃平縣整體投入較低。這也說明在黃平縣農用地利用過程中應當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增加科技服務人員;而農藥、化肥的投入要適當,不能盲目投入。
通過評價模型計算可得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利用程度分值(表4)。用自然斷點法對其分值大小進行劃分,利用程度分值在0.8561~0.5221之間為高利用程度區;利用程度分值在0.5220~0.2462之間為中等利用程度區;利用程度分值在0.2561~0.2014之間為低利用程度區。

表4 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利用程度分值及分級
3.2.1 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農用地利用程度較高
根據利用程度分值把黃平縣各鄉鎮分為高利用程度區、中等利用程度區和低利用程度區。高利用程度區為重安鎮、舊州鎮;中等利用程度區為新州鎮、谷隴鎮、黃飄鄉、翁坪鄉、重興鄉、苗隴鄉、一碗水鄉、平溪鎮、和浪洞鄉;低利用程度區為紙房鄉、野洞河鄉和上塘鄉。
可以看出在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農用地利用程度普遍較高,由此可見農用地利用程度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與經濟條件呈現出正比關系。這一點在機械化指數上尤為凸顯。
黃平縣農用地機械指數區域差異較大。重安鎮機械化指數最高,機耕面積占該鎮耕地面積的59.60%;舊州鎮次之,機耕面積占該鎮耕地面積的58.96%;黃平縣則稍稍落后,機耕面積占該鎮耕地面積的55.94%。而其余鄉鎮則普遍較低。翁坪鄉、重興鄉、紙房鄉、苗隴鄉的機械化指數僅僅為1.86%、1.99%、2.76%、5.38%。
3.2.2 復種指數普遍較低,耕地閑置現象嚴重墾殖率較高
黃平縣各鄉鎮平均復種指數為103.77%,與全國平均復種指數134.26%[23]相比低了30.49%。黃平縣各鄉鎮復種指數普遍較低,超過全國平均復種指數的僅有苗隴鄉和一碗水鄉,分別為148.01%和158.44%;而重興鄉、平溪鎮、野洞河鄉、黃飄鄉、浪洞鄉、谷隴鎮僅僅只有66.61%、79.22%、84.84%、90.37%、91.31%、98.74%,低于100%,這表示這些鄉鎮存在著耕地閑置的現象。
黃平縣墾殖率為26.56%,比貴州省25.57%的墾殖率高出0.99%;比全國14.07%的墾殖率高出11.19%。其中,高于黃平縣平均墾殖率的鄉鎮有浪洞鄉、舊州鎮、苗隴鄉、黃飄鄉、翁坪鄉、重安鎮和重興鄉,墾殖率分別為25.63%、26.06%、26.79%、34.19%、35.12%、37.64%、40.05%。
通過評價模型計算可得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利用效益分值(表5)。用自然斷點法對其分值大小進行劃分,利用效益分值在0.6299~0.3491之間為高利用效益區;利用效益分值在0.3490~0.1739之間為中等利用效益區;利用效益分值在0.1738~0.1327之間為低利用效益區。

表5 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利用效益分值及分級
3.3.1 勞均產值低,且地區差異明顯
黃平縣平均勞均產值0.53萬元/人,盡管黃平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年1570元。其中,野洞河鄉和一碗水鄉都勞均產值都高于1萬元/人,分別為1.77萬元/人、1.40萬元/人;勞均產值最低為苗隴鄉,僅為0.31萬元/人。在黃平縣14個鄉鎮中,有7個鄉鎮低于全縣平均勞均產值。
將勞均產值與農用地施用農藥量進行對比,發現施用農藥量多的翁坪鄉、苗隴鄉在勞均收入上并不高,并且苗隴鄉是全縣勞均產值最低的鄉鎮。由此可見,農藥的施用要合理,不能盲目。
3.3.2 黃平縣各鄉鎮糧食安全系數差異明顯
黃平縣糧食安全系數最高是苗隴鄉,高達124.08%;而其余鄉鎮則都低于80%,重興鄉最低,低至35.2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全縣平均糧食安全系數為60.39%,與我國糧食安全系數41.40%相比,情況較好。
根據利用效益分值把黃平縣各鄉鎮分為高利用效益區、中等利用效益區和低利用效益區。高利用效益區為一碗水鄉、野洞河鄉、苗隴鄉、重安鎮和翁坪鄉;中等利用效益區為新州鎮、平溪鎮、谷隴鎮、黃飄鄉、舊州鎮、紙房鄉和浪洞鄉;低利用效益區為上塘鄉和重興鄉。
將利用效益與投入強度、利用程度進行比對,可發現,黃平縣農用地利用效益與投入強度、投入程度關系并不大。利用效益較高的野洞河鄉和一碗水鄉在投入強度和利用程度上都十分普通,野洞河鄉甚至還有些偏低。這說明在農用地的利用過程中并不是大量的投入生產要素,才能得到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可看出利用效益與利用程度中的復種指數呈一定正比關系,復種指數較高的一碗水鄉、苗隴鄉、重安鎮的利用效益都很高;而復種指數最低的重興鄉,在利用效益中也處于最低。
通過評價模型計算可得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持續狀況分值(表6)。用自然斷點法對其分值大小進行劃分,持續狀況分值在0.8211~0.4686之間為高持續區;持續狀況分值在0.4685~0.2293之間為中等持續區;持續狀況分值在0.2292~0.1108之間為低持續區。

表6 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持續狀況分值及分級
森林覆蓋率與人均耕地面積較高,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黃平縣平均森林覆蓋率為49.17%,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20.36%,并且沒有任何一個鄉鎮低于該值。黃平縣人均耕地0.12 hm2/人,高于全國人均耕地0.09 hm2/人,且沒有任何鄉鎮低于該值。
根據持續狀況分值把黃平縣各鄉鎮分為高持續狀況區、中等持續狀況區和低持續狀況區。高持續狀況區為紙房鄉、上塘鄉、苗隴鄉和浪洞鄉;中等持續狀況區為野洞河鄉、平溪鎮、一碗水鄉、黃飄鄉和舊州鎮;低持續狀況區為重興鄉、新州鎮、翁坪鄉、谷隴鎮和重安鎮。
根據投入強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持續狀況的得各個分值及其各自權重,計算出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集約利用綜合指數(表7)。用自然斷點法對其分值大小進行劃分,綜合指數在0.4930~0.4092之間為高集約利用區;綜合指數在0.4091~0.3381之間的為中等集約利用區;綜合指數在0.3380~0.2518之間為低集約利用區。

表7 黃平縣各鄉鎮農用地集約利用綜合指數及分級
黃平縣農用地集約利用水平各鄉鎮差異明顯。根據綜合分值,將黃平縣各鄉鎮分為高集約利用區、中等集約利用區和低集約利用區。高集約利用區為重安鎮、苗隴鄉和一碗水鄉;中等集約利用區為翁坪鄉、紙房鄉、舊州鎮和野洞河鄉;低集約利用區為浪洞鄉、黃飄鄉、新州鎮、上塘鄉、平溪鎮、重興鄉和谷隴鎮。
將區域情況與農用地集約利用的內涵和目標結合起來,制定適合黃平縣的考核標準。這樣可以明確農用地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客觀反映農用地集約利用潛力,還可以增強土地資源的憂患意識,防止農用地閑置現象,促進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關建議:對于復種指數低于100%的鄉鎮,應當建立禁止農用地閑置,要求復種指數不低于100%的考核標準;同時可在施用化肥、農藥和使用農膜較多的鄉鎮建立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減少化肥、農藥、農膜的施用量的考核標準。
政府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對于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較好的農作物予以適當補貼,鼓勵農戶對閑置的耕地進行流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農業的進步依賴于科技的發展,而農業科技的發展依賴于農業科技人員和推廣人員;制定從事農業科技人員和推廣人員的鼓勵政策,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技術,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增加農用地產出量,提高農用地質量和集約利用水平。
相關建議:可適當對種植綠肥作物進行補貼。間種綠肥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做到用地養地,間種綠肥可增加土壤的氮素,減少雜草和主作物病害。如在玉米行間種竹豆、黃豆,甘蔗行間種綠豆、豇豆,小麥行間種紫云音等。
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就需要跟據各個鄉鎮的自身情況因地制宜的發展自己的主導產業,創立具有特色的農業品牌,同時還需要對原產地農業產品的進行保護,提高農業的發展潛力,使農產品更具競爭力。這需要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構建完善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幫助農產品流通;加強農業基本設施建設及農產品基地的建設,提高其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科技,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增加其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以黃平縣利用效益較高的野洞河鄉和一碗水鄉為例。野洞河鄉以種植煙草為支柱,帶動了養殖業和加工業等的蓬勃發展。而一碗水鄉憑借土壤多為硅鐵質黃壤和酸性紫色土的自然優勢,形成以種植中藥材和甘蔗等農產品為特色的農業發展。
相關建議:黃平縣舊州鎮是黃平縣內有名的水果大鎮,每年生產大量橘子、甘蔗并且新建了藍莓基地。但管理較差,產量開始逐漸減少。建議該鎮可實行產業化經營,利用當地的便利交通,在已有藍莓果汁加工廠的基礎上新建一些其他的水果加工廠,如橘子罐頭,白糖加工廠。
科學的土地利用規劃能夠保證各業用地的優化配置,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協調土地的供需矛盾,使土地利用達到經濟、生態、社會三效益的總體最優。其中,應將重點放于統籌協調土地開發、利用、保護、整治措施。土地利用分區、 規劃的重點內容應該是土地的用途、土地的利用率、基本農田的保護等。土地利用規劃編制過程中應遵循其因地制宜、綜合效益、逐級控制、集約利用、公眾參與的原則。使規劃更具科學性、約束性與公眾的參與性。 在新一輪規劃中必須嚴格實行農用地占補平衡,積極進行土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