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青
·市場需求:地區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升級的需要;

·環境需求:表面處理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需要;
·自身需求:我國表面處理產業工業升級與發展模式升級的需要。
·經濟目的: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完善工業配套服務、促進工業經濟發展;
·功能目的:將企業生產與環保治理分離、將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解決環保問題,讓企業安心生產;
·技術目的:聚集行業資源,搭建產業價值轉化平臺,構建“技術領先、設備先進、環保安全”的表面處理品牌。
目前有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公司把目光轉向到工業地產,他們十分樂意包攬電鍍或表面處理等工業園區建設。部分投資方把建設表面處理園區看得簡單,片面認為民用房產、一般工業廠房和表面處理園區廠房及設施建設只是房屋結構的改變,而忽略清潔生產、節能降耗措施、循環經濟開展、“三廢”治理方案的比選以及園區排污管網怎樣鋪設和園區怎樣科學管理等方面,從而導致園區內的有毒有害氣體難以擴散,廢水處理難以長期穩定達標排放,危險廢物也得不到有效的回收處置,在無形中就把本該建好的表面處理園區變成了一個新的污染集中區。

為什么工業地產開發的模式不能適用于表面處理園區建設?

·某些工業園區建設因其特殊的資源優勢要比民用房地產建設的經濟效益會更好;
·相較于民用房地產開發,工業地產在某些情況下的開發成本相對較低;
·某些企業會借助開發工業地產的名義實際通過進行民用房地產部分開發經營獲利。
如果園區對于入駐企業僅僅意味著是一個生產的場所,園區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僅僅是簡單的買賣、租賃、物業服務的關系,那么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這些薄弱的關系會受到實際管理的影響導致園區與企業之間形成矛盾甚至產生對抗,最后使得園區的經營管理陷入困局。所以,表面處理園區的長期健康運營一定離不開園區與企業之間互相依靠、互相促進、團結一致的牢固關系。


表面處理園區是非同一般工業開發區的特殊園區,表面處理加工牽涉的環節和范圍極廣,生產所消耗的原輔材料種類(金屬、金屬鹽、金屬氧化物、絡合劑、添加劑、各種酸堿等)數量龐大,用水量高,可能每個生產環節都會有污染物產生。如果污染物(廢水、廢氣)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危險廢物(廢液、電鍍污泥)得不到有效處置,后果不堪設想。

園區建設工作的整體布局一定要按照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有關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和環評要求,選址與規劃應當和當地規劃要有相容性、與產業政策要有相符性、清潔生產要有先進性、總量控制要有可能性、污染防治要有可行性。
(1)園區體量過大會導致:①環境自凈能力難以承受(環境容量是有限的);②入住企業多,園區管理難度大;③招商任務難,會導致土地和廠房的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園區的規模關鍵是要根據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產業結構的布局和現有表面處理企業的數量而定。
(2)園區總體布局(規劃設計和經營模式)一定要滿足清潔生產、環保、安全、長期經營的要求,并且應當保有一定的余量以便于后期產業升級、政策調整的需要進行升級改造工作。
(3)園區總體布局要明確園區的定位,到底是建現有表面處理企業的集中區還是現代表面處理的發展區、亦或是表面處理產業集成示范區等發展目標。
(4)園區總體布局須依照園區的不同定位在保有一定余量的前提下參照不同的設計標準和設計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工作。
·建好園區廢水處理設施:廢水設施達到預期處理效果是園區順利運營的關鍵,所以園區的工作一定要把廢水處理設施放在第一位。
·嚴格估算廢水的產生量和排放量:這不僅有利于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建設,也有利于廢水回用率的計算和后期的升級改造。
·園區廢水大致可分為:前處理廢水、含氰廢水、含鉻廢水、含鎳廢水、含銅廢水和綜合廢水等。園區的廢水收集一定要采用分類收集的方式。
·園區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工作必須謹慎。
·園區的廢水處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能把所有的壓力全部給到最后一關“廢水處理廠”,充分采用“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管理理念,將環保壓力分散解決才能高效、安全地解決環保問題。

·園區應鼓勵入駐企業采用環保的表面處理材料,并且在車間布局時為在線回收回用設備或裝置預留足夠的位置和空間,鼓勵各車間投入廢水處理回用設施和進行工藝升級,降低末端處理成本和壓力。
廢水處理廠的建設一定要選有資質、有實力、有技術、有管理經驗、能確保廢水長期穩定達標排放、金屬能回收、廢水能回用的環保服務單位承擔。
·園區要時刻關注行業最新的廢水治理技術和設備,尤其是要關注能把單個新技術、單個新產品、單個新設備融入整合起來,以便與環保服務單位共同參與廢水治理方案的改進和優化。
·園區可以把建好的廢水處理廠委托給有廢水運營資質的環保公司管理(托管),這就更能確保廢水的長期穩定達標排放,同時也解除了園區對廢水處理廠因管理不善或設備事故導致廢水超標等各種情況的后顧之憂。
電鍍污泥產生處往往是園區臟、亂、差的集中地,為此要引起高度重視:場地要寬敞;空氣要流通;每臺壓濾機的出水要有能自動回流到各類廢水收集池的管道;要對分類的污泥能及時裝袋并分類堆放整齊;要在污泥堆放場地四周建圍堰,防止滲透液溢出;要爭取做到污泥的日產日清,防止惡臭發生。

·必須安全處置園區的危險固廢,可考慮讓一家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環保公司入園,專門負責各種生產垃圾,包括廢銅爛鐵、廢舊包裝材料、廢化學試劑、廢槽液、濾渣和電鍍污泥的收集、處理與處置。
·園區應積極與環保服務單位合作,做好廢電鍍液和電鍍污泥的綜合利用,開展好有價金屬的回收。
·園區內各電鍍生產線的前處理槽、電鍍槽和退鍍槽邊都要有吸風裝置,要能確保廢氣可及時順利進入排風管后集中處理,不允許無組織排放(在這里建議用“干法”治理酸性廢氣,它可成為園區環保工程中的一個亮點。因為“干法”不用水,故不存在用堿噴淋“濕法” 會造成二次污染和對噴淋廢水的治理)。

·廢氣必須執行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相關要求,排氣筒高度不得低于15米,含氰廢氣排氣筒高度不得低于25米,而且所有排氣筒的高度都應高出園區最高建筑物5米以上,這有利于廢氣快速流動,以確保園區所在地的大氣環境質量。
·園區內的各車間,地坪必須做到無縫、防腐、防滲漏、抗沖擊、表面硬度高和致密性好,為此既可采用花崗巖地面和用環氧樹脂膠泥溝縫的辦法,也可采用乙烯基脂玻璃鋼重防腐涂料現場制作以及采用具有很好推廣價值的環氧樹脂型工業地坪。

·生產線和輔助設施布局要符合安全生產規范,生產區、加工材料存放區和地面安全通道都要用黃線劃分清楚,做到安全整潔。
·廠房之間要有足夠的距離。廠房之間要有寬敞的道路和較寬的空閑地,這不僅有利于物流、園林綠化和防止相鄰廠房噪聲的干擾,也有利于在陰雨天、黃梅天和氣壓低的時候,酸霧和有害廢氣的擴散。
·園區要建危化品倉庫和化學品銷售服務點。表面處理園區一定要有可供常用化學藥品存放的倉庫和銷售服務點,這樣即可為入園企業提供采購上的方便,也是強化園區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措施,從而可杜絕每個入園企業都要另設一間化學品房間的弊病,同時也解決了節假日期間一些業主擔心某些劇毒化學品的存放問題而有了更安全可靠的存放點。

·園區應當配備理化分析中心。表面處理園區要有理化分析中心,這可隨時為企業分析電鍍溶液成份的變化、鍍層的厚度、污泥的成份和開展有關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的課題研究,同時也可隨時了解電鍍廢水處理前后污染物的濃度變化(進行比較)和達標排放情況,以便于園區更好地開展安全環保工作。

首先,必須是符合清潔生產要求和有能力實施清潔生產的企業。其次,生產工藝一定要符合國家和當地的產業政策,適應當地產業發展需要。另外,要堅決防止借證(電鍍經營許可證)和一證多戶的電鍍業主抱團入園,一經查出,要嚴肅處理和清退。
園區的管理服務團隊是園區長期運營管理與企業服務的核心機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園區建設工作的前期階段就應當組建完成,同時隨著園區的建設和運營要不斷地提升、擴容,從而更好地為入園企業開展好全面、及時、安全、高效的服務。
最關鍵是人才!
表面處理園區的建設工作是一個復雜、龐大、精細的系統性工程。在整個表面處理園區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土地開發建設、項目運營管理、資金整合利用、生產工藝技術、環保處理方案、安全管控條例以及其他各個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方面的問題,同時,表面處理園區的建設運營還存在“責任大、管理難、收益小”的情況,對于前期規劃、投資建設、招商運營各過程的工作人員要求都很高。
事實上,現在很多園區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失:缺專業的表面處理技術人員;缺專業的表面處理生產及配套設施的工程技術人員;缺專業的表面處理生產管理人員。
專業人員的缺少導致了行業及園區乃至于企業的發展沒有足夠的后繼能量,影響了技術與理念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從而很難形成規范化的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