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桂,李金平,王絨香,史秀玲
隨著國家、地方、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計量工作的重要性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顯著,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而實現量值的準確可靠首先依靠的就是可靠的測量設備,測量設備是企業計量工作中獲得測量數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計量工作的重要資源,它的準確性是實現計量工作公平公正,量值準確可靠的重要保證。“配好、用好、管好”測量設備,使其長周期正常運行,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公平公正是企業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筆者在工作實際中參與企業測量管理體系審核以及本單位測量管理體系運行管理實踐工作談談企業測量設備管理的理解及做法。
測量設備購置由使用部門提出采購計劃,計劃上報前,由各使用單位組織技術人員對擬購置測量設備進行調查研究和技術論證,對設備的先進性(技術、安全、節能、環保)、可靠性、維修性、兼容性、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選配的測量設備固有的最大允許誤差與工藝過程參數控制限的對應值之比應選擇 1/3~1/10,一般選擇時需要考慮行業特點,一般企業選擇1/3,對于機加工行業或者其他精度要求高的行業選擇1/5~1/10。經過評審擇優選定,充分滿足檢測工作需求,設備、技術管理部門參與評審,提出最終評審意見,形成測量設備購置評審表并依據評審結果提出采購計劃,采購計劃應包括測量設備名稱、數量、用途(含使用部門和地點等)、主要技術指標(含準確度等級等)內容。采購部門按采購計劃實施采購。為了是采購來的測量設備能第一時間使用,也可以在采購計劃中要求提供具有檢定校準資質的部門出具該測量設備的檢定/校準證書。
企業采購部門在接收到測量設備后,要依據購買合同約定對測量設備進行驗收檢查,重點檢查設備各項技術性能是否滿足預期使用要求,功能是否正常,如有破損、殘缺、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及時與供應商溝通解決,直至驗收合格,滿足合同約定及預期使用要求,應做詳細記錄。驗收工作完成后應及時填寫驗收記錄,設備移交使用部門并進入日常運行管理。
企業通常都按照設備性能及其在使用中的重要程度將其分類采取ABC分類管理辦法。
A類測量設備是指列入《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中監管方式為強制檢定的測量設備,以及準確度等級高,使用位置和用途非常重要,作為重點管理的測量設備。B類測量設備指在法制要求、準確度等級和使用的重要程度方面低于A類測量設備,但其出具的測量數據對生產、經營、服務存在相當影響,需要對其進行周期檢定或校準的測量設備。C類測量設備是指:對準確度等級要求較低或僅做現場指示類的,低值、易耗、一般指示、工具類測量設備,采取簡約管理的測量設備。
建立測量設備臺帳是測量設備管理的基礎工作。臺賬管理應該遵循重要程度分層級建立,如廠級建立A、B類測量設備臺賬、車間級建立A、B、C類測量設備臺賬,一般為了統計方便,建議幾類臺賬使用統一模板,臺賬信息應全面詳實。對臺賬實行動態管理,周期檢定、校準完成要及時更新,能從測量設備臺賬直觀反映測量設備當前狀態,做到賬物相符。如果有些企業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測量設備臺賬,則將會更加方便快捷。
檢定周期指“按規定的程序,對計量器具進行定期檢定的時間間隔”。科學合理地確定測量設備的檢定周期和校準間隔,是為了保證使用中的測量設備準確可靠,減少測量設備失準的風險。通常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規定大多數測量設備的檢定周期均為一年,但設備使用部門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生產情況結合測量設備的使用頻次及對生產的影響重要程度調整確定檢定周期,調整后檢定周期時間長度要小于國家規定時間長度。如個別使用地點的氣體報警儀,每12個月進行檢定時,均發現不合格,且連續幾個檢定周期均出現此種情況,則需要縮小檢定周期,總的原則是以實際使用情況為調整依據。
為保證測量設備的可信度,設備使用部門每年都應該制定年度周期檢定/校準計劃,這是保證出具準確可靠數據的根本措施,計劃表一般包含以下內容:測量設備的名稱、編號、測量范圍反映準確度的技術指標(如準確度等級、最大允許誤差或測量不確定度)、檢定周期、承擔檢定或校準的單位、使用單位、上一次檢定或校準的年月日、下一次檢定或校準的年月日等信息。計劃應做到合理、全面,對于通過CANS認可的校準實驗室還應針對測量設備具體實際工作需要校準的參數提出具體校準方案。
ISO9000ISO10012ISO17025各體系標準中對設備的管理要求均明確要求測量設備必須經檢定、校準合格后方可使用。測量設備使用部門必須按年度檢定、校準計劃及時將測量設備送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企業內經上級考核部門考核合格取得考核證書并經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進行有效溯源。當然企業也會存在一些測量設備國家還沒有檢定規程或者校準規范,針對此種測量設備,使用部門可以與廠家進行聯系,制定比對規范,進行適宜的對比。
為保證測量設備符合預期使用要求,測量設備在經檢定/校準后必須進行計量確認。計量確認通常包括:校準、調整、修理、驗證、封印、標簽等一系列活動。我們在這里指的計量確認主要針對計量驗證,首先各生產單位要將在用測量設備送計量技術機構檢定、校準,檢定/校準完成后,得到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可表示為:測量范圍、偏移、重復性、 穩定性、最大允許誤差、分辨力等。再將獲得的測量設備計量特性與測量過程對測量設備預期使用的計量要求進行比較,以確認測量設備是否能滿足預期用途。只有測量設備的計量特性滿足預期使用的計量要求,計量驗證才算通過,即計量確認為“合格”。經計量驗證符合要求的測量設備,粘貼相應確認標識,確認工作結束。
通過本企業近幾年的運行來看,計量確認依然是重點和難點,本企業計量確認一般分為兩個步驟:計量要求導出和計量確認,下面以示例進行展示,示例中包含《測量過程計量要求導出記錄》和《測量設備計量確認記錄》。

表1 測量過程計量要求導出記錄Q/YSJC-JL-313

表2 測量設備計量確認記錄Q/YSJC-JL-314
期間核查是指對測量設備在兩次校準或檢定的間隔期內進行的核查。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可以選擇性的做,當儀器設備穩定性較差、校準結果不理想、使用頻次較高、經常拆卸、搬運、攜帶到現場進行檢測、使用環境較為惡劣的儀器設備都應該進行期間核查。
儀器設備使用部門可以根據選擇準確度、分辨力、測量重復性、標準曲線線性、儀器說明書技術指標等項目進行核查。核查可選擇參加實驗室間比對、使用有證標準物質、與相同準確度等級的另一臺設備或幾臺設備的量值進行比較、對穩定的被測件的量值重新測定、高等級的自校準等方法進行。針對每臺被核查設備制定期間核查方案,制定期間核查計劃,實施期間核查后,記錄期間核查實施情況及核查結果應對核查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發現潛在故障,保證設備正常使用。
為保證測量設備的正確使用及后續的維護,各生產單位應建立測量設備技術檔案,內容應包括:設備基本情況記錄、設備說明書、驗收記錄、操作規程、歷年檢定證書、設備維護使用記錄,設備確認記錄、設備期間核查記錄等相關資料。其中對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同類型數量較大的,可按類別建立技術資料。但對于大型的、精確度高的、價值昂貴的等測量設備要逐一建立測量設備技術檔案。根據實際情況可建立數據庫,利用計算機管理設備檔案,不論采取何種形式,應有專人管理設備檔案,并及時更新檔案內容,便于檢索,保證測量設備檔案的完整,使之能準確反映儀器設備的真實情況。
測量設備的使用應由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并經授權的人員進行操作,對于大型的、準確度等級較高的、價格昂貴的測量設備要編制設備操作規范,明確設備的使用環境、詳細操作過程及使用注意事項等,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范正確使用設備。每次使用前要對測量設備進行檢查、確認一切正常方可使用。測量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過載、處置不當、給出可疑結果、已顯示出缺陷及超出規定要求等情況時,均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恢復功能正常后,必須經重新檢定合格或校準后確認有效再投入使用。
測量設備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隨時可能發生故障,為保證測量設備的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所以一定要做好測量設備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測量設備要有專人保管,制定設備的維護保養計劃,例如點檢、定期的清潔、更換易耗品、潤滑等。設備使用單位須建立設備點檢記錄、運行記錄、交接班記錄,做好測量設備使用記錄和維護保養記錄,包括發現的問題和采取的措施。
對備用、閑置和不合格待修測量設備要進行封存管理,由使用部門提出封存申請,單位管理部門辦理封存手續,辦理封存手續后的測量設備要停止使用,加貼“封存”標識,采取保養措施妥善保管。 封存測量設備重新啟用前,由使用部門提出啟用申請,經單位管理部門同意,并對啟用測量設備按規程規定的項目進行檢定、校準,確認合格的即可投入使用, 并重新將啟封測量設備列入周期檢定計劃。
測量設備損壞確認已無法修復或經計量技術機構檢定、校準不合格,設備技術性能已達不到預期檢測需求,以及改型、淘汰的測量設備,要申請報廢。測量設備的報廢由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單位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批后進行報廢處理,并粘貼“報廢”標識,避免誤用。
測量設備是技術、質量和經濟工作的基礎,測量設備的管理是企業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作為一名企業的測量設備管理人員,我們應注意從設備的全流程管理入手管理好設備,確保測量設備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和公平公正,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