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潤材
目前,在工程施工期間,通過有效開展地質勘查工作,可以進一步保證工程施工安全性。地質勘查主要是指為了保證后續各項施工環節的順利開展,對工程施工周圍的地質情況進行合理檢測,同時還需要結合檢測結果對工程資料進行編制,從而為后期施工提供有力依據。傳統地質勘查工作主要采取人工方式,勘查范圍相對較小,而且還容易有勘查不嚴的情況出現,進而影響到后續施工。通過合理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地質勘查工作質量,從而使傳統勘查精度不高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因此,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工程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應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并合理采取應用對策,從而全面保證勘查結果準確性。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地質勘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在項目開展之前需要充分檢測工程施工周圍的地質情況,并編織成具體的工程資料,為后續施工提供指導。傳統的地質勘查工作以人力資源為主,后續很容易出現勘查不嚴的情況,通過合理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突破工程地質勘查工作,若能夠做好質量把控則可以有效提高建設效果。
工程地質勘查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需要對計算機、多源遙感技術進行應用,進行全方位的解析,使勘查的數據準確度得到保障。由于不同的信息技術在工程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效果存在明顯差異,相關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工程地質勘查的具體要求,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合理利用,從而使我國工程地質勘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使勘查作業的數據精度得到提高,有效地處理實際問題。
相關施工人員在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后,可以有效獲得相關工程地質勘查數據結果,之后則需要結合數據結果對信息資料庫進行構建,從而方便在后續施工決策制定和管理過程中對相關地質資料進行查閱。目前,在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對信息資料庫進行構建,其主要為圖文信息,在有效錄入資料信息后,可以進一步轉化相關數據。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信息共享功能進行利用,從而在線分享和交流資料信息,對工程地質信息進行及時反饋,為施工方案的科學制定提供依據。
在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當中,其工作內容相對比較復雜,一旦工作中存在疏忽,則可能會導致工作出現失誤問題,進而造成后續施工的科學性依據缺乏,對不同的建設工程項目進行承接,勘查工程地質的同時對不同資料內容進行收集,收集到的資料分布空間特性非常明顯。對此,需要通過有效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自動計算和處理數據,從而使傳統人工計算所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彌補,減少出現相關的誤差問題。在實際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時需要注意,在開展數據處理工作時,需要反復校對版本兼容問題,防止有重復計算的情況出現,避免對工程地質勘查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
在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當中,通過對地質勘查圖形的可視化技術和數據庫進行廣泛應用,可以運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處理工程勘查獲得的具體數據。現如今,工程中施工人員在開展地質勘查工作,需要對系統中的軟件集成、環境集成以及資源集成進行應用。傳統地質勘查技術需要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有效控制勘查點數量,同時還需要多次移動測量儀位置,進而導致工作效率相對較低,也容易出現數據誤差的問題。對此,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可以在短時間全面分析和研究地質數據點,并了解地質周圍實際情況,對是否存在隱患問題進行明確,從而使工程的人力資源成本得到節省,全面提升地質勘查工作質量和效率。

圖1 工程地質勘查示意圖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信息資料庫進行建立,必須要對各類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其中融入其他工程的相關案例,將所有的建設信息錄入到整個工程建設的地址勘查中,包括文字錄入、數據錄入、語音錄入、圖片錄入、視頻錄入等,在此之后需要讓不同形式的資料信息之間相互的轉化,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準確搜索并加以應用。同時,建立起來的信息資料庫還需要融入分析系統,對各方資料進行統計,同時還需要對工程建設需要的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和處理,通過公式對需要的數據進行提取,或根據需求對想要的工程數據進行輸入,對相應的標準數據進行獲取,有效的解決多個用戶錄入資料導致數據混亂與不完整的情況,進而在應用中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工作人員直接、便捷的得出施工數據的空間分布特性。
地質勘查表現出復雜性與多樣性的特點,在工程地質勘查作業開展過程中,需要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地球表面特征進行利用,將相關數據信息有效集成,從而為系統提供具體的參考數據,針對不同的工程地質勘查數據做出不同的處理,包括采集、存儲、分析、描述地理環境信息,使得設計人員能夠掌握工程地理位置信息與規劃信息,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數據支撐。勘查數據軟件的類型十分多樣,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有效、統一的數據處理以及計算方式進行尋求,具體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有效分析和處理地理信息數據,結合數據特點在CAD軟件當中進行顯示,滿足工程設計與建設需要的各類數據與信息,提高整體的效率。

圖2 GIS系統畫面
在工程地質勘查作業開展過程當中,通過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對地質圖進行繪制,從而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數據信息。在實際處理過程當中,通過對地質繪圖軟件進行使用,通過地質數據信息,對等值線圖和平面綜合圖進行繪制和編輯,隨后進行地質分析與解釋,依靠計算機系統導入相關數據信息,以此為后續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在地質繪圖技術應用中,必須配合應用CAD軟件,利用Access編輯數據庫進行儲存整理,在獲取信息后進行信息繪制,例如,在勘查過程中需要根據巖溶發育程度,有效分析區域內的理化性質和巖溶狀態,保證巖溶遙感圖像的清晰度,隨后需要合理利用各類office軟件,以Word進行文字編輯;以Excel開展數據統計,保證最終圖像能夠將勘查現狀準確表達。
通過有效應用多源遙感技術和可視化工程勘查信息管理系統,可以使工程地質勘查作業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保證在短時間內獲取不同數據,有效提升我國工程地質勘查水平。隨著我國現代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地觀測衛星的遙感圖像也紛紛涌現,而且多源遙感技術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補性特點,可以綜合統一對象或環境,產生的數據比單一的信息技術更加的安全。該技術可以說是建立在遙感影像以及DEM數據的基礎上,因此在進行地質數據的勘查與處理中,需要對此加大關注力度,給工作人員展示出施工地形的真實樣貌,為工程信息資料的收集創新資料的獲取模式,增強相關地質勘查數據利用過程中的真實可靠性,避免出現判斷錯誤。
隨著我國多源遙感技術的持續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圖3為地質勘查現場示意圖)。具體來說,在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當中應用多源遙感技術,可以為施工人員提供幫助,使其對不同空間和時間分辨率進行掌握。和傳統單源遙感技術進行對比,多源遙感技術在信息交互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可以有效滿足信息數據的容和需求,而且還可以為后續施工提供依據。將多源遙感技術在工程地質勘查中進行應用,可以高效收集工程地質資料,并有效促進我國信息獲取模式的創新發展。例如,當多源遙感技術以遙感影像和DEM數據為主時,可以使工作人員觀測地質內部結構信息,使相關施工人員能夠掌握施工區域的地質情況,因此應用價值較高。

圖3 地質勘查示意圖
GPS技術,即全球定位系統,具體包括衛星接收裝置以及環球通訊衛星兩種硬件設備,可以使點與點不互相通視的要求得到滿足,而且還可以使GPS網絡結構布設對測量結果產生的影響得到減小。針對GPS技術的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其是在無線電衛星基礎上來有效落實定位工作,可以使使用者精確把握被測點的位置、時間、三維坐標參數。對于工程地質而言,其與人為和自然等因素有關,導致在施工中容易出現地基變形問題,嚴重情況下甚至造成地基位移。人們無法通過肉眼對一些細微變化進行觀測,當其可以通過肉眼進行觀測時,說明工程的變形程度已經十分嚴重,想要有效修補具有較大難度。通過對GPS技術進行應用,可以發揮三維定位功能,對被測物的形態變化進行有效監測。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工程地質情況或巖石形態變化監測工作中有效運用GPS測繪技術,從而對工程地質的外在變化和內在狀態進行掌控。
相關施工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合理選擇數據,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對相關數據處理技術進行應用,從而有效勘查和掌握不良地質類型和實際分布情況。在提取信息和處理數據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GPS對位置信息進行獲取,并結合位置信息對地質問題的點位置進行掌握,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地質情況對相關數據進行合理處理。此外,在對地質勘查信息資料庫進行建立時,相關施工人員可以通過對遙感技術進行應用,對工程地質信息進行有效收集,結合三維數據分析環境,判斷工程數據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為之后施工環節的決策制定提供依據。

圖4 地質三維數據信息
針對建設工程特點進行分析,在工程地質勘查過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到許多文字和圖形資料(如圖5),而且具有明顯的數據空間分布特性。傳統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方式,主要對單個計算機文件進行采取,并以此為單位開展管理工作,無法對數據間的聯系性進行全面反映,不利于工程地質勘查資料的歸檔和管理。因此,為了有效提高數據管理水平,需要對此管理方式進行改變,具體需要以單一工程或地理區域作為管理單位,并對信息進行重新歸類,對可視化工程地質勘查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有效構建,從而有效實現工程數據的智能管理、查詢檢索、修改等操作目標。在對該系統進行建立時,需要對工程地質勘查數據庫進行合理設計。具體來說,相關工作人員在建立地質勘查數據庫時,需要以單一工程或地理區域作為單位,確保其涵蓋相關的文字、數據信息以及圖像。相關工作人員具體可以利用勘查技術來獲取到具體的工程地質資料,并將資料進行匯總,在勘查信息數據庫當中進行有效存儲,從而使數據錄入方式得到豐富。與此同時,還應有效轉化異構數據庫,實現數據以及資源共享等目標,使系統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及處理等能力得到增強,確保能夠快捷和準確的獲得數據標準結果。在建立工程地質信息數據庫后,可以在此基礎上構建可視化的工程地質勘查信息管理系統,使空間地理位置的檢索入口得到增加,對數據空間分布屬性進行快速獲取。除此之外,管理信息系統還屬于展示平臺,可以對圖形資料、音像類信息以及文字資料等進行展示。通過對該系統進行建立,可以有效發揮一般查詢與空間檢索功能,并對統一的報告演示系統進行構建,從而使空間特征得到充分反映。

圖5 地質勘查工作示意圖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工程地質勘查工作中,計算機、遙感技術等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使地質勘查數據的精確度得到有效提高,還可以使數據管理和處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針對工程地質勘查數據,其往往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等特點,而且需要處理的勘查數據類型相對較多,因此相關軟件的計算和處理方法往往也十分多樣。在此情況下,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具有較高可行性的數據計算和處理方法進行選擇,并根據軟件特點,對不同方法進行采取,對不同的地質勘查數據進行處理,有效提高數據處理效率。除此之外,還需要充分考慮數據管理的具體要求,對數據版本兼容性問題進行分析,工作人員查清楚工程區域內不良地質的分布情況從影像上對地質構造標志進行解釋翻譯地質傳達出的信息,如關于巖性的判斷與解釋,不同的區域進行巖性的判釋標志也不一樣,所以必須依循不同區域的特色;而巖溶的發育會影響到工程中布置,所以需要在工程建設前提取出不同層次的地層信息,以此提升地質信息提取的精度,避免有重復性工作出現。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工程的地質勘查工作開展過程中,采用傳統認為勘查方法,無法使新時代下的實際工作得到有效滿足。對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合理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從而有效開展地質勘查工作,保證勘查結果的準確性和合理性。通過對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可以使工程施工流程得到合理優化,同時還能夠為工程施工提供相關的地質數據信息,從而使工程的整體建設質量和施工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