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有


【摘要】我國社會正處于快速轉型期,導致小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日益尖銳,根據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繪畫治療對兒童的普適性,決定開展團體繪畫治療的心理輔導、參照涂鴉日記模式,以繪畫為媒介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進行干預和研究,期望為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團體;繪畫治療;小學生;焦慮情緒
一、繪畫治療的概述
繪畫治療來源于漢斯·普林茨霍恩(1922),最初運用于精神病人。弗洛伊德也認為繪畫動機代表一個人被遺忘或壓抑的外表或象征。借助它的幫助,讓來訪者進行直觀的繪畫,比如,“頭腦風暴”幫助他們釋放長期壓抑的創傷體驗。繪畫療法后來擴展到了不同的領域,與傳統心理治療相比,繪畫治療使用非語言符號手段來表達潛意識中隱藏的內容,患者不會感到攻擊。它阻力小,易于接受,有利于收集真實信息。繪畫治療不受患者語言、年齡、認知能力和繪畫技能的限制,能完全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二、團體繪畫治療對小學生焦慮情緒的意義
繪畫療法在中國的應用研究:羅凱(2013)認為,團體繪畫療法是一種以繪畫為媒介、以團體為方法的心理治療形式。繪畫療法允許患者在繪畫過程中使用非語言工具來呈現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情緒。繪畫療法已涉及到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心理行為問題兒童。國外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從信息的收集到繪畫的應用到治療的實施,再到治療效果的評估和鞏固,都有其嚴格的實施原則和科學的實施步驟。后來發展為對兒童繪畫的關注,隨著兒童心理學的發展,繪畫具有非常神奇的功用,可以幫助兒童正確疏導不同時期的問題,讓他們平安度過每一個關鍵期。
三、小學生焦慮情緒的評估測量與教育建議
(一)實驗研究
選擇肇慶市端州區兩所普通小學的兒童作為被試對象,研究這些兒童通過團體繪畫治療后的焦慮水平的變化。這次實驗采用年齡在8-10歲之間的小學生30名(15名隨機進入實驗組,另外15名進入對照組)。實驗組接受團體繪畫治療的干預,而對照組不接受干預。這次實驗使用心理量表《兒童焦慮情緒篩查表》(SCARED)。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所學校的前測總分沒有顯著差異。因此,第十一小學可以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兩所學校學生的問卷后測總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兩所學校的后測總分沒有顯著差異,但第十三小學學生的后測總分有所下降。
本次受試學生為49人,剔除重復參與人數與無效問卷的人數共11人,本次受試對象有效人數為38人,第十三小22人作為實驗組(男生11人,平均年齡為8.45;女生11人,平均年齡為7.55)。其中,第十一小16人作為對照組(男生14人,平均年齡為8.57;女生2人,平均年齡8.5)。
(二)實驗結果
1.受試學生在做繪畫治療團體干預后的焦慮情緒得到改善
我們將第十三小學的前、后測總分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后測分(M=17,SD=13.238)顯著小于前測總分(M=21.27,SD=13.860),p=0.006,說明十三小學的焦慮性情緒問題總體得到改善。焦慮的各維度比較結果顯示學生的社交性焦慮后測得分(M=2.86,SD=2.532)顯著小于社交性焦慮前測得分(M=4.14,SD=2.731),p=0.006 、廣泛性焦慮后測得分(M=3,SD=2.743)顯著小于廣泛性焦慮前測得分(M=4.86,SD=3.907),p=0.006。
2.性別不會影響受試學生改善焦慮情緒
將第十三小學的前、后測總得分與各維度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學生的性別在焦慮性情緒的改善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即性別不會影響學生改善焦慮性情緒。
3.自身的短期成長不會影響受試學生情緒的改善
我們將第十一小學的前、后測總分進行獨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前后測的得分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即自身的短期成長對于情緒的改善沒有明顯的幫助。
(三)教育建議
此研究采取團體形式,而團體活動有著個體活動沒有的優勢。在分享和反饋中、描述和傾聽中會發生著一些奇妙的轉化和治愈。此次活動的對象是8-10歲的心理行為問題小學生,他們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他們的心理發展需要與這個社會發生聯結。此次的團體繪畫治療不僅為他們的情緒提供一個表達的出口,為他們與這個社會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梁,這對于8-10歲有焦慮心理行為問題的小學生,團體繪畫治療可以作為今后的預防和治療他們焦慮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四、結論
借用繪畫療法,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繪畫心理學分析與治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分享和編故事的環節里面,學生通過同伴的在分享和反饋中、描述和傾聽中會發生著一些奇妙的轉化和治愈。團體繪畫治療不僅為他們的情緒提供一個表達的出口,也為他們與這個社會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梁,更是通過團隊的方式,讓彼此找到陪伴與支持,這對于他們的個人心理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方式。我們可以探究團體繪畫治療對小學生焦慮情緒問題的影響有利于對繪畫療法進行補充,豐富團體繪畫療法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美)CrtryA.M.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M].李蘇,李曉慶,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嚴文華.做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嚴虎.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手冊(全國通用版,上下冊)[M].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胡健文F0ED9CB1-5B88-4BD0-8813-9D7AF5674F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