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
◆摘? 要:時代的發展使得信息化不斷深入我們的生活。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更新迭代,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不斷深入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新課程理念下,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信息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探究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選擇和發展
一、前言
在時代的發展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探索對于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不斷發生變化,新課程改革為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發展和探究提供了機會,雖然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已逐漸由邊緣轉為中心,但一些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仍需提升。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部分中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停留在具體的操作上,主要集中在某些具體的教學方法上,而沒有選擇對課程的普遍性和信息技術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探究如何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當今時代,對于技術型人才的要求逐漸增多,信息技術的掌握已經是人才必備的機能之一。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的信息技術學習有著積淀作用。本文探討新課標理念下的中學教育信息化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發展研究中,嘗試通過各種主流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營造信息教育的課堂氣氛。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是利用科學技術整合信息元素并進行加工和處理。信息加工和處理方法往往涉及人機交互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事物。從現階段信息技術發展狀況來看,其與文本、圖形、音視頻等多媒體聯系越來越緊密。從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在信息科學教育的推動下,信息技術教育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其在中學課程體系中占的比重不斷提升,逐漸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現階段我國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來看,信息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導致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長此以往甚至會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造成阻礙。因此,針對當前我國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應對,對于今后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以及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中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提出課程目標是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老師評估課堂教學的主要憑證。新課標理念下的教育教學目標均有相應規范,這種規范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各界關于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的共同要求。而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則是為了啟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并訓練學生養成信息技術的基本思維習慣,為未來國家信息技術的發展輸送人才。但在目前看來,很多信息技術的教師并沒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過多的注重過程和結果,沒有重視對于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學對于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敏銳度,需要具備對信息整體價值的判斷能力。這種意識對于學生未來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計算思維是指學生通過學習信息技術這一方面的思考方法,養成信息技術領域的思維習慣,用計算機的方式解思考,處理和解決面對的問題,這樣的一套思維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具備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三、新課程理念下的常見教法及價值
(一)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組織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問題進行討論,相互探討彼此的觀點,各抒己見,相互辯論。討論式教學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在進行討論式教學的時候,首先要提出適當的論點,無論是學生和老師都要對被討論的知識點做足前期準備,而準備過程就是一個很好地學習過程。在開啟討論之前,資料的查找、整理以及概述都對學生是一種考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邏輯能力和統籌整合能力。在談論的時候進行交流、辯駁,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路。
(二)任務驅動教法
任務驅動教法是在任務中融入學習將要學習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和完成任務,在這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自我總結,在“實踐中檢驗真理”,這是一種實踐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探索的積極主動性。這種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的教學方法,是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方法,需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該教學方法要與息技術教學相結合,立足于現代教育的發展。
(三)小組自學教法
合作學習是一種群體學習方式,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多人合作學習,因此也稱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但都是為共同的目標,內部分工協作,發揮自己的優勢,在交流和辯論中協調整合成出統一的學習成果。小組自學教法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一改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學習的興趣。不過,應該注意的是教師應該避免把合作學習教條化、模式化,應根據學習任務不同而靈活采用有效的合作形式。
四、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避免教學中存在一種“唯我獨尊”的態度。新課程改革很重要的變化就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也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途徑。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課堂自主性,不僅可以磨煉學生的自主觀念,提高學習的團隊協作意識,而且對于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術課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能夠增加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對于有難度的操作步驟,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實驗,自行探索,然后給予正確的示范,再讓學生自主探索。適當合理的給予學生自由操作的時間,增強學生的記憶,鞏固知識體現。
(二)討論評議多向傳輸
在中學信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其他科目嚴肅的課堂氛圍,擺脫在應試教育思想中的僵化思維,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各項能力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促進孩子對于信息課程的學習,在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中汲取有幫助的知識,在相互討論中多項傳輸各方面的論點和方法,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具體來講,除了教師評價學生,還要有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評價教師等多層面的評價方式。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們的信息意識,信息素養以及實踐能力進行培養。這就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合作,讓學生們在討論評議多向傳輸,不單純的注重卷面分數。
(三)進行合作共同學習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合作是共贏的前提。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課程,教師應該倡導交流互動,在教學中通過交流與互動,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幫助他們這樣對于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著促進作用。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協作完成項目,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在同學合作之間感受共贏的喜悅。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人能想到的東西總有局限性,教師無論是在課堂練習還是課后實踐中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模式,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小組中學生的職責,逐步形成尊重他人、團結友好的品格。
(四)重視學生地位
傳統的中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這樣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使學生成為符合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關鍵主體,并幫助學生談論信息技術和其他領域的知識。這種方法的突出優點是,一方面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將知識和基本技能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活動的各個環節,而在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在不斷的更新與優化之中,作為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與學生之間互動,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例如,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網絡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比喻教學,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理解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相關例子進行講解:
老師:“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我們如何來對彼此進行區分呢?”
學生:“可以通過每一個人的身份證以及外貌等的特征對每個人進行識別”在以上的對話之后 ,教師讓學生利用姓名,為每一個學生指定不同的編號,結合自己的名字,對計算機的域名進行記憶理解,這樣學生既能夠能夠看出為了“區分計算機,它們也有自己的‘名字’,這稱為域名等等情況。
結合上述的案例,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運用舉例方法,結合實際生活,形象生動,便于理解,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們充分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從而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認識與思考,這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借鑒以及意義。
(五)優化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化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是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結合以往的教學方法,我們看到,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需要了解信息教學系統的特點,對師生合作的任務會有更好的理解。這樣可以突出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和功能,優化信息技術教學體系;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自己不明白或者不理解的地方開展研究性學習,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們預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們有自己思考的時間,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等流程來提升學習效率。
五、結束語
中學信息技術課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應該選擇改變傳統的保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吸引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方面的興趣,引發學生們的學習欲望。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和機遇需要學校,社會,家長三方共同發力,一起抓住信息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唐金高.試析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途徑[J].互聯網+教育,2020:198.
[2]楊玉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方法的探討[j].學周刊,2020(19):82.
[3]羅云.新課程環境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95-243.
[4]董力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