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世界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說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受到“過時論”等威脅,無疑馬克思世界理論也面臨諸多質疑和挑戰。我們知道理論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理論是在一定背景下產生的,且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當今,全球化的趨勢已勢不可擋,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我們應從特定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出發,來研究馬克思世界歷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方案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以唯物史觀為本體論基礎,把現實的人作為前提,視物質生產和普遍交往為根本動力,研究了世界各國、各民族整體化、一體化的動態過程,并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最終歸宿—共產主義。可見,世界歷史理論是科學的,但人類社會始終在矛盾運動中前進,每一次進步,在為下一步發展提供基礎和條件的同時,也提出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
近年來,全球化迅速發展,各國人民在享受“地球村”發展帶來紅利的同時,人類社會面臨著安全、生態、利益等前所未有的危機,面對全球形勢,習總書記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回答了“人類該向何處走”這一問題,是中國站在歷史的高度,運用馬克思歷史唯物史觀,為全球公平正義和人類文明發展提供的中國方案,是在新時代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新表述。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在內涵
世界歷史理論誕生于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時代,馬克思很早就發現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無法避免的若想解決問題,就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但“兩個絕不會”理論告訴我們共產主義社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共存的局面。縱觀當今世界,200多個國家,不正是處在這種局面嗎?資本主義殘暴的掠奪是不可否認的,但我們更應正式資本主義對世界發展的推動和促進,因此,我們應辯證的看待歷史的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正是重新審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后提出的,警示我們全球化的發展不是也不應局限與制度中,而應為兩種不同制度更好發展謀求新出路。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世界歷史理論的新概念,要求我們辯證看待兩者關系,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助推劑”。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焦點由斗爭走向合作,共同為全球治理建言獻策,為共產主義而奮斗。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在理念
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大量原始材料被掠奪,剩余價值不斷積累,生產力的提高又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業革命隨之而來。在革命進程中,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使某些國家在世界上成為“霸主”,資本主義國家與其他國家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世界呈現出“中心-邊緣”的格局,各個國家對立對抗,中心國家通過侵略與搶奪擴大自身權利,為自身謀取更多利益,整個世界不斷被分化。
而當今世界,雖然局部戰爭仍有存在,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合作共贏是主旋律,國家之間相互制衡,面對全球治理,不再是一個、幾個國家說了算,而是由各國人民商量著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習總書記繼承并發展了世界歷史理論,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它打破了時代的禁錮,拋棄了固有思維桎梏,也摒棄了資本主義的霸權行為,強調了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交友觀、相互秉持的共同利益觀、合作共贏的國際秩序觀,更新了全球交往的理念。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在方案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闡述了世界歷史形成的根本動力、直接動力以及發展的歸宿,在當時無疑是科學的理論。而時代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大特征,因此當今全球化的發展并沒有使理論失去其時代風采,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深入挖掘并把握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一系列全球化問題迎刃而解。
習總書記在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指引下,從世界、中國兩個大局出發,從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生態多角度為世界構建真正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方案。經濟上,強調要杜絕壓榨現象,共同謀求開放創新、普惠包容的發展前景,多搭建“一帶一路”這樣的平臺;政治上,打造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實現從掠奪向共享福利的轉變;安全上,拒絕殘暴血腥的斗爭,謀求和平談話,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互信格局;文明上,拋棄“文明普世化”,對待不同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促進開發包容、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態上,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意識,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總之,面對當前世界各種矛盾和沖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順應了世界發展前進方向,也拓展了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內涵,成為新時代的新表述;既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也回應了各國人民長久以來對和平發展繁榮的共同渴望。所以,這一新表述融中國夢與世界夢,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人類社會開辟出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簡介
李逸柔(1998—),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