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

◆摘? 要:鑒于船舶駕駛專業中本一體化學生的專業特色以及其行業的發展趨勢為背景,以班級英語學科團隊建設為依托,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職能之便,搭建各具特色的班級英語學習大平臺,努力培養未來能踏得住國際船舶甲板講得了國際語言的“時髦航海人”。使英語學科真正服務于專業發展領域,服務于滿足國際航運行業高素質人才的市場需求。
一、教育的遐想:拿什么打造你,我的航海人?
作為船舶駕駛專業中本一體化學生的班主任兼英語學科老師,除了上好每一堂英語課,做好班級的日常規范和管理之外,還能做點什么?我們的學生在學好專業理論和技能知識外,他們還能學點什么?這也一直是困擾我許久的問題。班級的學生來自省內的各個地方,進入這個班級學生的大部分初衷只是為了未來七年后的那張本科文憑,他們大多數人并不是真正喜歡這個專業才來,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這個專業的具體就業崗位是什么。再者,從中考的英語成績分析來看,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存在著嚴重的文理偏科現象,好的學生英語詞匯量大,語感豐富,差的卻連最基本的簡單句都寫不明白,再觀察班級總體學情,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英語成績再好的學生也基本都開不了口,說不出英語。而英語的重要性,因其航海工作的特殊性,未來就業崗位上船上工作人員人種的多樣化,對于我們船舶駕駛專業的學生來說已經不言而喻。有些外籍船東甚至提出“no English, no job”,因此沒有什么比生存需要更能說服學生去學好英語了。
然而中職學校的一大特點就是培養中等職業技術人才,打造專業特色和專業品牌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如此一來,學校的重心自然就放在了各科專業學科的建設上,而往往容易忽略基礎教育中最讓職校生望而生畏的英語這門學科了。矛盾的存在即是問題,既是38個學生的“家長”,又是英語學科教師,把學科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們生活和學習中的“角角落落”,讓學生更好的成長,更加清晰今后的崗位與就業大環境,圍繞著挖掘專業知識,以專業實踐教學為依托,創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英語學習大平臺。直至讓學生張得開口,聽得懂話,讀得了句。我覺得這是當下班主任需要去努力和探索的方向了。
同時,在學生層面,鼓勵學生可結合專業發展,將基礎英語學習與航海專業英語學習有效融合,積極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英語社團活動。
二、共同搭建航海人自己的美好家園
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共同營造的精神財富,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科英語文化的班級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專業升華,是以專業實踐需求為依托,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異域文化相融的溝通能力,真正做到航海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就業崗位上接軌國際市場,具備發展國際間的交流能力和思維應變能力,成為符合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標準的航海人才。
(一)確定班級英語文化建設的主陣地
教室是學生校園學習的主要陣地,良好的教室文化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生活環境,是助力于提升學生學習意識的外在氛圍。利用教室里的學習園地,黑板報,特色墻等能直觀地展示教室文化的宣傳陣地,營造班級濃厚的英語文化環境氛圍。同時,班級里還組成各具特色的學習小分隊,目前班級設定的學習小組有宣傳板報小分隊、繪本領讀小分隊、新概念背誦能手小分隊、船員實用口語角優秀能手展示臺等。讓學生定時定期地展示自己小組的優秀作品,并帶動其他小組成員積極地融入各項英語活動中。在學習和交流中拓展了自己的英語思維,加深了團隊的合作能力,從而加劇班級文化集體建設的凝聚力。
(二)利用學校選修課教學平臺,搭建“學以致用”實踐操練臺
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響應教育改革熱潮,每學期都鼓勵教師積極開設符合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選修課和校本課程。由于遺傳、生活環境、個體主觀努力能力等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九種智力元素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因此,積極有效地利用選修課教學平臺,開設符合學生個體氣質的選修課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學期我開設了的船員實用英語口語選修課,在征得學生個愿的基礎之上,選拔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以“走上前、張開嘴”為教學目的,運用自創的PPR教學法,即課前的preparation,課中的participation和presentation以及課后的practice和retelling教學法。借助航海專業課程海上作業為依托,真正將航海英語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練。在選修課中組建優秀班級船員代表,將學習成果不定期地展現給班級里其余英語基礎水平相對較薄弱的同學,以優質生帶動后進生,采用TBL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組成小組團隊學習,實現學生主動學習,互學互教式學習、探討式學習、激發式學習等形式,從而達到“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其余部分人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1.摩礪以須,倍道而進(課前準備)
課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教師的準備和學生的準備,一周一次的選修課,課前準備時間是充裕的,我一般會利用“學習通”或班級釘釘學習群這些信息化教學平臺,在課前發布教學任務,比如要求學生觀看一段視頻教學(微課或情景模擬劇),結合視頻考慮幾點問題;或者要求學生收集課前教學相關資源,在班級討論區分享資源;再或提供一段背景素材和語言知識,讓學生按要求在課后準備材料、或者排練預演。
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在課中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增加了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以情景教學素材中三副迎接新船長的場景對話為例:課前先發布涉及對話中的新名詞,如登船on board, 三副third officer,海上航行navigating at sea......等詞匯,再拋出一些可能 會在課中討論的話題,如how long had the vessel been at sea? What do the seafarers usually do when the vessel is alongside the wharf? Why do you want to be a seaman? 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準備,以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發揮極致。真正的讓課堂生動起來。
2.與其路邊鼓掌,不如當仁不讓(課中展示)
有了課前的準備工作,課中地活動開展就會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在課堂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在講授教學素材新內容時,不管是詞匯練習還是句型操練,亦或是專業背景知識的延伸我都會提供學生大量的口語操練平臺,組織小組成員積極圍繞所學內容進行形式多樣的參與活動。如小組討論式回答問題、對話模擬、故事續說、詞匯猜謎游戲、組間辯論、職業場景口才演講等。盡可能地擴大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爭取每一位同學都不做那個站在路邊為他人鼓掌的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以導演的身份去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每一場戲份,鼓勵學生積極發揮創新能力,指導學生完成課文內容,巧記單詞,補充句型拓展內容。讓整個課堂成為學生的口語訓練營地,學生只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推進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從而發揮他們的積極探索意識,課堂才具有魅力。
課中的展示部分是基于學生掌握了課文基本內容的基礎之上,為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深淺與否而設定的另一種實踐教學手段。每組學習成員推薦一名學生代表上臺進行課堂學習成果的展示或評價,以此達到提升學生口語能力或鍛煉談話技巧的目的。此類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學生觀看完一段視頻后的些許感悟,看完其他小組情景模擬表演后的評價,組內成員間游戲活動開展前的介紹,課內知識方法的分享等形式呈現給同學和老師。利用組間競爭機制優勢,積極鼓勵和倡導學生鍛煉口頭表達,降低舞臺畏難情緒,提高心理素質。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課后實踐)
語言知識的積累是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課后的復習階段是對所學知識的反復和鞏固,此階段的利用也是整個知識學習循環過程中的重要部分,鼓勵班級部分優質生在選修課上所學的內容積極有效地傳授給其他的后進生,利用班級閑暇時間,比如晚自習前的幾分鐘、周末班級學習分享群、班會課前的幾分鐘展示等時間段,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復述給班級同學,可以是詞匯的傳授、內容的復述、句子的簡單口譯等形式。運用同伴激勵機制效應,目的是為了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英語口語課程學習的隊伍中來,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學校的航海專業實訓場地也是學生發揮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操作平臺,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有些課堂上涉及的專業詞匯,應用到實際操作平臺上來,印象就尤為深刻了。
(三)班級活動的創新建設
1.讓班會課堂也能走出國際范
每月四次的班會課,我會抽出其中的一次班會課,讓同學們將此次班會課塑造成施展和挑戰他們英語學習能力的擂臺,班會課前要求學生干部對班會活動的進行精密地策劃,如以團結為主題的小組拼寫航海英語字詞競賽游戲、串聯句子游戲、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英文海報設計作品展示及評選、以倡導文明為主題的英文短劇或小品表演等。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在表演中找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在作品中發揮英語學習的創新力。
2.聆聽晨讀課上的朗朗書聲
英語繪本閱讀的魅力在于圖片的形象生動,圖文并茂,情節簡單,句型反復等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備受學生青昧,因此,一周兩次的英語早讀課,我會要求班級英語繪本領讀小分隊成員輪流選擇合適的繪本素材,利用喜馬拉雅APP軟件,模擬英語繪本中的語音語調,帶領班級成員晨讀英語繪本故事,有必要時進行小組扮演角色,分組朗讀。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樂趣。
3.數風流人物,競看班級國旗下英語演講
教室里國旗下英語演講一分鐘講話是新學期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新舉措和新亮點,按學號輪流有序進行,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結合主題要求撰寫一份一分鐘的英語演講稿,或抒發自己的理想,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或倡導文明出行等社會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解讀心燈:換一種語言訴說心事
當今社會,網絡鋪天蓋地,自媒體又極其發達,我們新一代的中職學生較活躍于網絡各大平臺,他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在被手機、微信、QQ、抖音、微博等網絡工具充斥著,我們無法改變社會大環境下的網絡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那么與其坐以待斃,任由其蔓延,何不借此平臺發揮其所長,在這些聊天工具上做些文章呢?課堂作業的形式也從傳統的紙質本子轉移到了數字平臺上,比如周末作業會讓他們自制一段抖音的形式,配上自己的一段英語介紹;或者在班級的QQ空間里發布課文里的某一個話題,要求學生展開簡單的英語留言討論;抑或收集微博或抖音里較好的英文素材轉發在班級群,同學們模仿或者表演類似的情境分享與班級群內。作業形式多樣,既滿足了學生手機操控的欲望,同時也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三、 初見“時髦航海人”的雛形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擇鄰而居”。實踐證明環境對于人成長的至關重要性,良好文化環境的塑造對人的思想意識,觀念意識,生活意識和學習意識都起著積極的作用。經過一年時間的有效實踐和角逐,學生從一開始入學時的羞澀、懵懂、膽怯到如今的大膽、自信、活躍,這些變化還是能肉眼可見的。
(一)市外技能比賽首戰告捷
2020年12月帶領學生初次參加寧波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技能大賽,經過一番筆試拼殺和口試演講,榮獲寧波市英語職業技能比賽三等獎的成績,雖然與夢想還有巨大的差距,但能勇敢地邁出競賽的第一步就是很好的開頭。
(二)洋溢熱情,綻放自信
無論是英語演講的作品展示,還是英文海報的設計作品,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是顯而易見的。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上,學生的英語語言表現欲也大有提高。上課時的整個狀態和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個別后進生從原先的與班級內主流發展狀態格格不入轉變到漸漸地融入到班級的集體學習氛圍中,成為組織各項班級活動的中流砥柱,充分展示了他們潛在的能力。
(三)考證路上顯佳績
2021年3月全班同學首次參加公共英語等級考試,38位學生中,其中5名學生參加了PETS二級,其余的學生均自愿參加了PETS一級。
四、結語
英語文化和思維在學生心理生根發芽是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打造和探索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或創新的班級活動,不僅需要教師轉變原有傳統的觀念,還需要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適應或接受這種轉變,因此我們班主任在管理和教學的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要將自己的身份置于學生同等位子,站在學生層面多思考,多探索,多嘗試。畢竟一個人文化的修養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塑成的東西,語言文化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從點滴做起,積水成河,用心打造,堅持將航海人的時髦之路走到底,至于成效卓著與否就暫且交給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