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濟鋼集團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濟南 250101)
城市給排水質量較為重要,直接關乎人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發展。各市區在加強居住環境改善時,應有序落實各項排水工作。需要注重對節能減排思想的融合,合理制訂污水處理方案,積極解決污水處理的各項問題,切實提升城市規劃層次,營建優質的城市用水環境。
各行業不斷發展以及市區生活人數的增加,也相應導致污水排放量提升。針對生活管道、工業管線中排出的污水,如果未對其進行有效凈化處理,極易污染城市用水環境,形成較大規模的水體污染問題,危害人們的用水健康。針對污水排放問題,應加強污水處理,構建完善的污水清潔體系,運用相應凈化工藝,以解決城市污水排放問題[1]。
表1 為國內用水質量的劃分方法。結合2018 年我國用水生態性可知:2018 年,在國內的長江、珠江等位置,共有水質斷面1600 余個,Ⅰ級~Ⅲ級的水質占比達到74%,Ⅰ級水占比大約為5%,相比上一年占比增加了2.8%,Ⅱ級水占整體水域的43%,相比上一年占比升高了4.3%。劣質Ⅴ級占整體水域的7%,相比上一年減少了1.5%,具體如圖1 所示。

圖1 2018 年國內水質情況

表1 國內用水質量的劃分方法
如果雨水處理程序不完整,會造成用水環境污染問題。目前,我國城市雨水凈化流程中,存在多種管理問題,比如,處理工作不全面、雨水收集不完整等。在設計地下排水管線時,并未考量極端天氣的降水情況,無法滿足極端天氣的雨水收集和處理需求。
(1)在輸水系統設計前期,設計人員應準確掌握輸水規格、管線輸水坡度、輸水管徑大小,以準確控制出水量。(2)添加多樣設備配合輸水,提升工藝組合的先進性。(3)設計期間,設備圖例是保證管線運行的關鍵。設計人員應添加設備圖例,完善設計方案。(4)設備規劃完成時,融合交互科技,進行設備遠程監管,保障設備運行質量。
城市發展期間,輸水效果直接關聯于城區環境。因此,給排水項目需進行全面勘測,保證輸水項目質量。(1)輸水項目質量,是保證城市發展順暢的關鍵因素。加強項目前期勘測,準確規劃輸水體系,確保輸水順暢。(2)項目勘察工作中,結合城區環境特點,深層分析排水路線,全面收集環境資料,構建地形資料庫,以此保障勘測全面性,減少誤測問題[2]。
(1)輸水管線實際運行時會發生污水腐蝕問題,降低管線腐蝕污染時,應監測管線材質情況,加以嚴格管控。一般情況下,球墨鑄鐵管具有較強的使用性能,主要體現在防腐、輸水安全兩個方面,可減少管線質量變化問題。(2)管線采購過程中應加強供應商監管,確保管線來源穩定,減少管線質量問題的發生次數。
4.1.1 活性污泥法
在沉淀池、曝氣池兩個凈水區域中,添加活性污泥,可高效吸附污水成分,達到凈水目的。(1)曝氣池凈水階段,采取推流式凈化方式,高效吸附微生物,將吸附物轉化成微生物。(2)污泥活性獲得有效控制時,使用沉淀池進行深層凈化。
4.1.2 CCAS 處理
CCAS 處理流程擁有較嚴格的工藝標準。反應池可進行有機物的高效反應,達到有機物的去除目標。預處理環節積極運行反應池,在無氧、有氧各個環境中進行循環反應,高效凈化磷元素。CCAS 技術運行可高效測定設備運行狀態,確保污水處理的質量。
4.1.3 制訂三級污水處理方案
(1)一級處理。在污水初級處理時,應高效去除水中的固體顆粒。在處理完成時,BOD 占比應減少30%。(2)積極處理污水中有機成分,如BOD、COD 等,將此類有機物成分占比降低90%,固體懸浮物的去除比例以95%為參考。(3)處理降解有難度的成分,如有機物、磷等。處理工藝包括沉淀法、活性炭等。
在設計輸水程序時,需要結合城市用水需求,針對用水管線進行合理規劃。在實際設計時,有關人員需要高度重視并了解水資源的使用情況,提升生活用水的循環能效,帶動城市發展。(1)配置高性能裝置。在污水處理期間,電力生產尤為關鍵,會產生較高的電能消耗。在污水處理時,應合理運行機械設備,加強投入資金控制,關注能耗問題,積極引入先進工藝。應當將輸水、污水凈化兩個系統進行連接,融合綠色能耗思想,加強污水整治,選用高能效的污水處理工藝。(2)在污水凈化時,應合理選擇藥劑,確保水質處理的清潔性,防范二次污染。(3)合理使用新材料。PCCP 管、復合管等材料,均為新材料,將其應用到污水處理中,可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PE 孔網管”,用于給水管線施工,公稱壓力參數為2.0 MPa,管線壁厚為15 mm 左右,管線長度為6 m,長度可調,長度最大值為12 m。此種管材表現出較低阻力、較大排水量、質量輕便、操作簡易的使用優勢。
在污水處理時,應加強水質監管:(1)市區單位,應結合區域的用水問題,給出監管方案,保證污水整治質量。(2)市區單位應加強用水宣傳,積極防控水污染問題,塑造人們節水思想,合理循環用水,減少浪費。(3)市區單位應組建水質監管團隊,保證污水處理的監管力度,以此提升監管工作進展的順暢性,減少污水排放。(4)市政、街道相關單位,聯合組建污水次級網管,全面落實輸水運維工作。依據“屬地”思想,以水務局為主體,積極落實污水整治工作。(5)環保單位,應高度關注水質監管工作,保證水質處理質量,回避污水超標輸出問題。
水災類型較多,如洪水、排水不暢、路面積水等均為其主要類型。加強市區水災防護,輸水管理工作極為重要。在水災防護時,以外部洪水、市區內澇兩個問題為重點。外部洪水的整治工作,以防護工作為主。市區內部的水澇問題,以蓄水輸出為主。在市區排水工作中,應注意暴雨問題,提升市內排水順暢性。在規劃水災防護方案時,應建立城區排水、河道用水的關聯體系,合理規避水災問題。在水災防護時,可引入“地埋液位監測儀”,有效監測城市各低洼路段的水位情況,便于城市水環境管理。如圖2 所示,液位監測設備,可進行積水監測,在GPRS 等通信工具作用下,準確及時回傳監測結果,便于管理人員給出決策方案,加強城市水文監管,減少用水環境受到污染問題。

圖2 水位監測儀的防護水災示意圖
液位監測儀的設備功能:(1)智能監測水位,在無積水時不進行監測;(2)水位采集,周期性進行水位采集,采集量程為1 m;(3)設備中可存儲位置記錄達到50 萬條,在掉電時存儲數據保存完好;(4)在監測期間,使用LED 進行液位預警;(5)可設定監測資料的回傳時間。
監測設備的技術參數:資料使用靈敏度不大于-109 dBm;在水域中的通信長度為100 m;在空曠區域可進行3.5 km 的液位信息傳送;監測精確度為0.5%;在-25~60 ℃的環境中,可有效運行,回傳液位資料;存儲環境溫度要求為-35~70 ℃。在搭建內澇防護體系時,監測儀器可在短時間內采集區域內的液位資料,具有城市水災防護的較高應急優勢。搭建的防護系統中,此設備可配合的水災防護功能有模擬內澇積水、水災分析等。積極進行水災防護,維護市區水環境的清潔性,為污水處理營建優質條件[3]。
綜上所述,在經濟體系發展中,工業、生活各領域形成的待處理水逐漸增多。對此問題,相關單位應合理規劃市區輸水系統,有效引入污水處理工藝,進行水質監管,保證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