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摘要:保持愉快和樂觀健康的生活情緒狀態,是構成整個幼兒身心健康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都為此作了專門的表述。在日常活動中積極地引導幼兒,培養幼兒情緒自我調節,始終保持積極健康、愉快的好心情,這是指導我們怎樣積極開展中國現代幼兒教育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關鍵詞:情緒? 幼兒? 調節能力
幼兒要具有能獲得成人安全,關愛,尊重,自我實現能力的各種心理要求。當所有情緒需要一一得到完全滿足之時,幼兒心中才會慢慢形成良好愉悅的自我心理狀態,產生一種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體驗。這是培養幼兒如何成功有效調控各種自我負面情緒狀態的基礎。
一、為幼兒營造安全,接納,尊重的心理環境
《指南》在親子教育的建議中強調要盡量為學齡前幼兒營造出溫暖、輕松活潑的社會心理環境,讓每個幼兒形成一個安全感和被信任感,盡量做到能以創造一個健康積極、愉快安定的幼兒心理情緒去影響周圍所有同齡幼兒。要注意充分了解周圍幼兒,接納與理解周圍幼兒的情緒變化,教師也同樣要給予幼兒關懷、理解、接納、尊重、支持、平等,讓身邊每個幼兒從心中認為父母、老師、同伴也一直喜歡我。在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工作過程實踐中,許多幼兒教師經歷了一種從嘗試過去的獨自布置幼兒環境到后來探索怎樣讓每個幼兒全程參與環境布置,直至現在我們大膽嘗試探討如何能使全體幼兒主動成為一個環境創設的小主人,讓幼兒與周圍環境良性互動發展中進行主動參與發展行為的角色轉變過程,因此發現我們在幼兒環境的創設活動中,每次幼兒角色間的互動交換都能夠使所有幼兒為此高興不已。孩子們的童年和歡樂時光就是來自于他們將逐漸發現自己擁有或者獲得了一種能實現自我與認知世界價值,體驗自主意識與創造價值能力的最佳發展機會。
二、提高并培養幼兒覺察內心情緒及情緒變化的綜合協調能力
一個人能夠及時準確的察覺、分辨自己的情緒,了解細微情緒起伏波動的主要能量來源,才能更加準確合理地運用適宜和恰當有效的方法去自我調節情緒。幫助學前幼兒如何迅速準確察覺出自身情緒變化,可用熟悉反映幼兒情緒細微變化過程的專業用語、描述幼兒、解讀幼兒面部表情,肢體動作。
三、引導與幫助幼兒學習如何表達和管理自己的各種情緒
(1)幫助與培養幼兒如何調整情緒。幼兒情緒的調節取決于幼兒對環境條件的基本認識和理解。幼兒時期除了能對那些可形成觸發性學習情緒行為或反應行為以外,還能先通過學習條件的反射,模仿,嘗試等其它各種學習心理行為方式去直接獲得。如:當另一幼兒由于經常以如哭鬧和發脾氣之類的各種方式去滿足自己的心理要求時,他很自然地建立起另外一些心理條件和生理反射,一旦這某種需要在長期之內得不到或及時滿足,他們很快又會繼續以各種哭鬧、發脾氣之類方式去要挾的大人,所以大人們首先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引導幫助幼兒自覺學習并以生活需要逐漸代替生存需要,為了進一步贏得新朋友們的良好友誼,幼兒也能夠學習自覺的分享他們自己制作的各種玩具等。
(2)幫助鼓勵幼兒以各種適當的方式宣泄消極情緒。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有消極情緒,這可能是促使他們迅速成長關鍵的重要一部分。作為一位教育培訓工作者,我們肩負的教學任務也不是為了要求讓幼兒學習一味地去壓抑、控制他們消極負面情緒,而是在于幫助幼兒在學習中選擇對我們自己身體和對他人身體無實質傷害和影響的生活方式,去合理疏導控制和正確宣泄他們這種消極情緒。一個人孩子如果必須要長期保持一個心理方面的良好健康,把其情緒如實表達了出來顯得很重要,"說出來"這樣的表達方法就為引導幼兒自己緩解一些心理壓力時,提供了重要支持因素和有效幫助,所以指導教師就可嘗試通過這多種溝通方式來為廣大幼兒及時提供多種機會去訴說表達自己心中真實的一些感受,引導廣大幼兒誠實表達好自己內在的某些情緒。四、培養好幼兒積極向上的正面情緒
在日常生活過程中,我們也要通過經常地引導與教育,使幼兒學會用積極正確的心態。當發現幼兒遇到某些不愉快或消極的人或事時,教師家長都應積極引導。引導幼兒學會總結,再去尋找出問題原因,想辦法解決努力達到成功。當父母讓那些孩子們真的可以學會用讓孩子們自己以一種成人特有快樂的思維處事行為方式來去面對坦然去面對那些自己的不愉快經歷的那些小事情,并同時始終又能永遠保持一顆樂觀的向上積極的向上精神的看待,孩子們的未來美好的童年與生活的過程中或許你就會開始真正地擁有著自己更多快樂的歡樂。
參考文獻:
(1)《學前心理學》陳幗眉。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