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友浪
羅敷“優美的身姿,踏著輕盈的步伐,笑盈盈地向我們冉冉飄來。”每當我看到《陌生桑》這首樂府詩時,羅敷的形象似乎呼之欲出,喚之即來,《陌上桑》之所以歷來為人們廣為傳頌,不僅因為它具有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更主要的是因為它成功塑造了羅敷這個美麗、勤勞、勇敢、堅貞不屈的藝術形象,這個形象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成了美的化身。讓我們來分析分析羅敷之美,美在何處。
首先,羅敷之美,美在外表。羅敷的貌美,作者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和渲染。“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還沒有出場,讀者似乎看見了“秦家好女”對鏡梳妝的倩影。接下來,作者這樣鋪敘,“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詩歌沒有一個字寫羅敷如何如何美,可是發型的美觀、耳環的珍貴、衣著的艷麗處處襯托出她高貴和美麗。但作者意猶未盡,進一步從側面烘托。請看“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里通過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看到羅敷,都忘卻了正做的事,以致“來歸相怨怒”,從側面表現出了羅敷美麗,對異性非常的吸引力。作者將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絕色佳人的形象。
其次,羅敷之美,美在人格。不畏權勢,堅貞不屈正是羅敷人格美的具體表現。“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使君身為高官,是封建勢力的代表,面對使君的調戲,羅敷并沒有被高官厚祿所誘惑,她蔑視權之美貴,據理力爭。“使君一何愚!”一句義憤填膺的怒斤,在當時封建宗法制度束縛的社會里,作為一個下層勞動婦女,這是何等勇敢的行為啊!
再次,羅敷之美,美在智慧。羅敷與使君展開的一場針鋒相對的斗爭,表現了羅敷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刻畫了羅敷的聰穎、智慧。“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夸耀丈夫官高位顯;“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夸耀丈夫的赫赫聲威;“十五府小吏·. . . ·四十專成居。”夸耀丈夫連連升遷,前程遠大;“為人潔自哳,鬃鬃頗有須。”夸耀丈夫的儀表,官宦風度;“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眾多人盛贊丈夫才華出眾。羅敷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夸贊自己的丈夫,這是羅敷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脫身之計,意在壓倒對方,在羅敷的心目中,丈夫儀表堂堂,甚稱帥哥一枚,才華出眾,官高位顯,區區一個使君如何能比?因此,在這場閃耀著聰穎智慧光芒的斗爭中,正義戰勝了邪惡,美麗戰勝了丑陋,無恥的使君狼狽不堪,逃之夭夭。在封建社會里,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被視為男子的附屬品,特別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為有權勢者的獵物、玩物。羅敷雖然天生麗質,然而她不被權勢所傾倒,不為強暴所屈服。敢于同權貴作斗爭,善于同權貴作斗爭,巧于同權貴作斗爭,正是她人格與智慧的具體表現。至此,羅敷外貌與內心兼美,勇敢與智慧并具的青年勞動女性的形象,就活生生地刻畫出來了。
由此可見,《陌生桑》之所以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最主要是塑造了羅敷這個美麗動人的形象,刻畫了這顆閃耀著人性光輝的至真至善至智的美麗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