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溪
孩子對語言很敏感,放在什么環境中,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那個環境里的語言,而且這種學習并不是刻意地,而是通過大量地、無意識的交流,自然“習得”的。英語是表音文字,口語中的單詞是由音素組成,所以說,加強聽力輸入培養辨音能力,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
第一,通過聽,熟悉英語特有的語音語調和韻律節奏,增強語感。語感看不見、摸不著卻客觀存在的對語言的感覺。因此對英語韻律和節奏的良好感覺能提高閱讀流暢度,同時也能讓英語寫作順暢、自然。
第二,通過聽和看,積累英語聽說詞匯。針對不同年齡段,要注意聽力內容和輸入頻次。對于3—6歲的孩子,英語學習應以激發學習興趣和不知不覺中進行聽力積累為主要目標。讓孩子在游戲中,玩耍中、愉悅的心情中潤物細無聲的進行聽力輸入。給孩子聽英語兒歌、看英語動畫、講英語故事,要按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10-15分鐘,每天一兩次,但是日積月累、長期堅持非常重要。4—12歲是以最接近母語習得的方式學習外語的黃金期。特別是7歲以前,孩子的聽覺特別發達和敏感,不僅善于捕捉單個音素,還能很好地把握整個句子的韻律和節奏,所以不管家長的英語水平如何,在孩子的英語啟蒙期,最好讓孩子聽讀物自帶的音頻,這樣能保證孩子在聽覺敏感期輸入的是語音語調和韻律節奏都很純正的英語。
第三,給孩子真實情境中的“可理解性輸入”。比如,英文歌謠語句簡短,句式不斷重復,朗朗上口,但如果孩子沒有機會通過圖片、視頻和實際生活真切地理解關鍵詞的意思,這樣的聽力輸入對孩子而言就是“不可理解性輸入”,反復聽會對孩子的語音有幫助,但很難實現聽力詞匯的積累,更無法轉化為現實生活中可以用來交流的語言。所以,這樣的歌謠必須配備能充分表達歌謠意思的精美圖片、視頻畫面和準確到位務作。
在孩子的英語初期中,單詞的音、義結合是最重要的環節,語言是從可的“聽”開始的,單詞的認讀和拼寫在這個階段并不重要。家長只需給獲子提供純正的、可理解的聲音環境和優質豐富的聽力資源,這是孩子英語學習的土壤,然后悉心陪伴,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