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月 陳亮
立足于當代企業發展特點,在強化內涵建設的基礎上,以“崗課證賽”作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特色,能夠更好的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變化需求。同時,也能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綜合核心素養人才的培養目標,提供良好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準備。
在企業財務管理規范化發展的今天,我國各類企業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卻一直呈現不理想狀態。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專業人才在應用實踐方面的核心素養潛在一定的不足與缺陷。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過程中,需要極度關心的一個重點問題。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地,必須適應社會需求,提高自身學生的應用價值,才能讓院校培養出來的高職學生更加具有競爭力,也才能夠促使高職院校獲得更高的發展潛力。因此,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必須在適應當前社會經濟體系發展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專業課程特點,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管理、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全新的人才定位,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崗課證賽”的概念分析
從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角度出發,“崗課證賽”指的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工作崗位,充分體現出信息時代市場經濟體系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具體化需求。其中,“課”指的就是課程,即: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根據地方性崗位的需求,所開設的相關專業課程內容。“證”指的是專業證書,即: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能夠考取與專業崗位相關的各類從業資格證書、專業認證證書等。“賽”指的就是比賽,即: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或是一些社會團體,定期舉辦的一些與財務管理相關的技能比賽。
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作為以營利活動為主的管理類專業學科,需要與市場經濟和國際經濟一體化進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其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獨特的規律與要求。在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時,不只需要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核心素養,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術技能應用核心素養。在具體的目標實踐中,主要包括以下目標定為要求:
1.體現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
在應用性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對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方法、結構等方面,展開新層次的調查研究,并以應用為目的,改革與改進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高職院校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針對專業特色,設置具有應用性特點的專業課程體系。
2.以“崗課證賽”深度融合為基礎
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置過程中,將高職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與課程體系、職業證書、各類技能比賽深度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與改進,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前提,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內容制定與職業分類設置中,把“崗課證賽”和職業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融入一體,促進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提高,提升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
3.以財務管理學生就業為導向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高職院校需要主動調研國家及地方企業的實踐性人才的需求,適應企業結構優化需要,把專業服務面向財務管理職業崗位,從而確定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高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同時,在“崗課證賽”的基礎上,確定財務管理專業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并結合“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不同的實踐實習教學機制,探索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長效培養機制,強化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
在“崗課證賽”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體系構建過程中,廣泛調研與聽取地方性企業的財務管理人才要求與建議。針對財務管理崗位的崗位需求,制定相關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能力目標。并把國家對財務管理職業標準技能素養的要求,貫穿于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框架體系中。在人才培養模式設置時,將執業證書、專業教學與考試大綱相銜接,使得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與執業證書有機融合在一起。按照學習進度和內容的不同,組織財務管理專業高職學生參加具有獨特專業特性的技能競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財務管理專業技能,有效檢驗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質量。
“崗”課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往屆就業情況來看,高職學生主要的工作崗位選擇是中、小型企業,且這些企業主要可提供的崗位包括會計、出納、納稅申報、審計管理等方向。因此,高職院校在規劃人才培養模式時,需要針對學生潛在的就業崗位來設置不同的課程內容與實踐教學體系,把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崗”的重要性,根據崗位需要,實現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到“崗”課融合的效果,有效降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與工作壓力。在“崗”課融合的前提下,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人才教育體系更加具有針對性,也更加強化高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
“證”課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財務管理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在企業的就業市場上,具有很高的認知度。因此,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擇業時,如果能夠提供有效的職業技能證書,能夠為就業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讓自己以更加強勢的條件,獲得更多的工作選擇機遇。財務管理相關的各類證書的含金量較高,高職院校必須在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考慮各類證書的核心影響因素,顧及重點資格考試證書的考試時間、大綱要求,在課程教學體系中,融入證書考試相關內容。“證”課融合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體系設置,能夠大幅度提高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資格證書大綱學習進度,節省財務管理專業高職學生的備考時間,并能夠讓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各類證書的重要性,提升他們對專業的認知度,彰顯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能力與人才培養水平。
“賽”課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比賽是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的一項良好的手段,該方法的應用,從實踐效果上來說,能夠為高職院校人才的專業技能提高,帶來“質”的飛躍。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能比賽,能夠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財務管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并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檢驗自身知識的掌握情況。高職學生通過比賽,能夠更好地定位自己,并能找到新的標榜與目標,進而提高自身的職業專業技能,為未來的專業工作所服務。
與此同時,“賽”課融合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讓高職學生在動手能力和創新協作意識上有所提升,更加符合地方用人單位的需求,也更能促進財務管理專業的行業技術發展與進步。技能大賽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不只是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更是對高職學生合作精神的鍛煉與強化,它能夠在潛移默化的前提下,促進全體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素養的提升,并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過程中,以“崗課證賽”的課程體系設置為前提,在教學課程設置的各個環節中,充分考慮實踐需求與就業企業的潛在需求,將崗位、證書、競賽深度化地融入到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實習活動中,并結合信息時代發展要求,更新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與課程體系結構,能夠實現對高職核心素養人才培養的需求。高質量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提升高職財務管理人才的社會服務水平,并為我國職業人才培養帶來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南充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成.“崗課證賽”深度融合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議[J].投資與合作,2020(06):153-154.
[2]李海英,張楠,李庭.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崗課證賽對接、德能識業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2019(09):195-196.
[3]白寧.財務管理專業“崗課證賽”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0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