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已過,暖春將臨,試將春季如何養生呈獻給讀者。
辨“春捂”
從醫療氣象學觀點來看,“捂”與“不捂”大致可從天氣預報中加以區別。如當日溫差超過8℃,是捂的信號;當日溫差小于8℃,且氣溫回升,常溫持續在15℃以上就可以不再“春捂”了。不過老年人一般耐寒能力較差,平時穿衣應較正常人多一點,才能感覺身體舒適。
“捂”的部位要重視頭頸與雙腳。不再需要“捂”時,脫衣應遵循順時遞減原則,如中午溫度高時,可適量減少衣服,但早晚寒冷又要添加衣服。
抗“春困”
養成良好的作息,不能因“春困”放縱自己,大睡懶覺,打破自己原有生物鐘規律。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之時,要走出家門,去擁抱大自然,多做有氧運動。
現代醫學認為“春困”與人體缺乏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有關,可適當增加蛋白質和堿性食物的攝入,如多食一些牛奶、時令新鮮蔬菜和水果。
悅情志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桃李繽紛,最適宜人們外出踏青旅游。春游不僅使人在大自然環境中能吸收更多新鮮空氣,給心、肺、腦充氧,更可從一片鳥語花香中愉悅身心,調整因氣候或其他原因而帶來的隱性情緒,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積極意義。
由于春為肝氣當令,春季養生當以肝為先。唐代藥王孫思邈曾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敝鲗枷刖褪峭ㄟ^“省酸”——減少酸性食物(如狗肉、羊肉、蝦、螃蟹、辛辣火鍋、烈性酒等)攝入,避免肝氣亢盛、肝脾不和而產生的一系列情志疾病;而“增甘”——增加甘性食物,如大棗、蜂蜜、山藥、蓮子、苡仁等的攝入,既養脾又柔肝,可使人肝氣條達,精神振奮。
防過敏
花粉癥等過敏性疾病是春季好發的常見病,所以,一些過敏體質者應盡量減少到鮮花盛開的公園、植物園中去,一旦出現過敏癥狀要及時就醫。此外,還要注意室內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運動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手段,《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鄙谟谶\動,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增強免疫力,少患疾病,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