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美術藝術已經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歷程,在傳承與創新中已經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風格。我國美術作品非常注重形意結合與神形兼備,而這也讓中國美術作品更具藝術特色。基于此,重點探討中國美術作品的創作因素,以期促進中國美術發展。
關鍵詞:中國美術作品;創作因素;藝術創作
繪畫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視覺藝術,而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內涵,能夠給人強烈的視覺體驗。這主要是因為創作者充分把握了美術作品的創作因素,利用這種形式有效傳達了自己的立場。如何充分體現出中國美術作品創作因素的優勢,是中國美術作品創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對此,文章首先闡述了中國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對創作因素進行分析,旨在提升中國美術作品的質量。
一、創作者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
(一)構思的過程
構思是美術創作的第一步,構思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離不開必要的想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想象過程中,創作者的思維被開啟,可以構思更豐富的內容,同時也將會有一個更加寬廣的思維空間,此時,創作者的思想將會突破各種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雖然想象是一個思維相對自由的過程,但是想象并不是毫無根據的隨意想象。對于創作者和美術作品自身來講,想象是基于創作者的“情”和“意”展開的。所謂“情”,指的是創作者的情感,“意”指的是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觀點等。多數情況下,創作者的情感、個性和創作理念會對想象、構思產生直接的影響,從而使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更為真實地表現出創作者的個性。如果創作者的想象未與自身的情感、個性等相結合,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便不能夠很好地表達主題和自己的情感。
(二)轉化的過程
想象是一部作品創作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創作的第一步。將想象貫穿美術作品創作的全過程,能夠讓作品的情感傳達更為明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美術作品構思的目的并不只是進行想象,從本質上來講,構思的目的是明確想象的方向,也就是對想象進行精準的定位。與此同時,通過想象,并將一些物象進行一定的組合,最終把想象轉化為意象。在這種情況下,美術創作者對這種初級意向進行相應的轉化,再利用一些美術元素,將其轉變為一種有特點的藝術形象。由此可見,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必須將無形狀態的想象轉化為一種有形態的藝術形象,也就是必須將初級的想象轉化為一種藝術形象,實現跨越式轉變。雖然一部分美術創作者能夠把握好無形到有形之間的轉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轉變的過程相對比較困難。想要對轉變的過程進行合理的控制,創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并能夠構思出合適的主題,比如繪畫內容題材的選擇。繪畫內容題材的選擇與創作者的喜好、所處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選擇一種自己非常熟悉的而且可以體現出自己情感或者品味的素材進行描繪,對創作者來說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同時也可以讓整個創作過程更加順利。有很多中國畫創作者一生只研究一種繪畫題材,通過這樣專注的研究把繪畫語言表現形式發揮到極致。比如,畫家蔣兆和的美術創作是以人物為主,他把西方的素描技法應用到中國的水墨人物畫中,豐富了我國水墨畫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他所創作的《流民圖》,通過生動的人物造型,描繪出來了一個時代,憑借史詩級的氣魄與力度,讓這幅中國畫成為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典型代表作。
此外,花鳥畫是中國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憑借豐富且獨特的審美特點,讓東方的審美文化更加多樣。比如20世紀80年代,畫家李苦禪的美術作品內容主要是荷花、鷹等,通過落筆生風的表現形式,在水墨淋漓中體現出所描繪主體的神情與氣韻。
二、中國美術作品的創作因素
(一)表現技巧因素
1.線條是中國美術作品語言的主要表現形式
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曾指出:“無線者非畫也。”從我國眾多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到,創作者多采用線條來表現所描繪對象的形態特征。同時,在中國美術作品的創作中,畫家多使用分散、虛擬的實線來彰顯美術作品的獨特魅力。這種富有生命力的線條可以更好地描繪出客觀對象的輪廓,同時還能夠更加真實地體現出畫家的真情實感。比如,中國美術作品在形成客觀對象時,利用一張一弛的線條設計,提升了整個美術作品的韻律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美術作品的節奏感。
2.墨色是中國美術作品的傳統顏色
從整體上來講,中國美術作品更加強調整幅畫主體與客體的協調統一,一般情況下,畫家會把觀察到的實景顏色進行重點強調和主觀處理。這并非關注色彩的真實性,而更多的是強調通過色彩的有機融合突出整個畫面的意境。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出“運墨而五色具”,其中所提到的五色指的是焦、濃、重、淡、清,也可以理解為濃、淡、干、濕、黑。例如,人物畫家顧閎中創作的《韓熙載夜宴圖》用明麗的淺色與濃重的深色形成了對比,整個畫面深淺明暗非常和諧統一,而且層次清晰明了。利用深中有淺、淺中有深的表現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欣賞者的注意力。另外,在這幅作品中,墨色帶給人一種凝重沉實的感受,而明艷的色彩又可以讓整幅作品更加雅致。
3.中國美術作品的散點透視
在構圖方面,中國美術作品更加重視布局和章法,而這也是顧愷之所提到的“置陳布勢”。中國美術作品中所使用的獨特的構圖法,即散點透視,主要是畫家將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元素都整合在同一個畫面中,進而讓美術作品呈現出散點透視的特征。除此之外,中國美術作品在構圖方面更加重視平面裝飾性,也就是利用層次變化來增強整個畫面的視覺效果。因此,美術作品中的客觀對象不僅要主次分明,還需要在層次變化中保證整個畫面的平衡,也就是統一與變化的有機結合。隨著畫家構思的強化,其所采用的構圖方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進而讓構思在構圖中變得可視化。比如《清明上河圖》的每一部分之間都存在一定的關聯,各個部分相互影響、相得益彰。
(二)意境構造因素
中國美術作品創作深受傳統水墨畫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傳統水墨畫意境的構造與傳達。其中,意境構造與傳達主要指的是賦予事物一定的情感,通過一定的光影變化,傳達不同的情感或者是思想,這也是美術作品的精髓所在。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便是創作者把自己在生活中所見到的物象,利用理性思維和藝術手段進行加工,最終轉化為美術作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創作者是藝術創作的主體,而題材則是藝術創作的客體。創作者將個人的藝術情感與追求通過藝術作品進行傳達,最終達到抒情達意的目的,其中,題材便是創作者表達自我思想的重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創作者必須以真情實意和有感而發為基礎進行創作。美術作品的意境構造,依托于創作者的審美水平和思想境界,同時創作者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又受到自身所處環境的影響。如果創作者的生活是輕松快樂、恬淡舒適的,那么其作品的意境多是愉悅向上、積極奮進的;如果創作者的生活充滿了壓抑痛苦、無奈心酸,那么其作品傳達的情感多是灰暗苦悶、悲傷的。意境的構造也源自藝術家的眼界和心胸,胸懷寬廣者畫意浩瀚深遠,心思細膩者畫意柔美舒緩。因此,意境的構造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具現,能夠決定作品的風格。E559006C-9D3C-4CC1-87BE-092703D3943B
(三)利用色彩豐富描繪的內容
色彩可以直接傳達出不一樣的表現內容,而且可以帶來非常強烈的視覺體驗。利用不一樣的色彩,可以進一步強化與豐富中國畫的語言表現形式。中國畫講究筆墨之美,筆墨之美是畫家畢生追求的境界。由于中國畫用筆的講究比較多,所以也就形成了和其他繪畫類型不一樣且極具中國特色的藝術特征。利用筆墨進行中國畫創作,讓中國畫更加具有繪畫性,比如:徐悲鴻等人將西方繪畫色彩學的科學體系融入自己的創作中,林風眠以調和中西藝術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西方繪畫色彩的融入,為中國畫繪畫語言表現形式注入了活力。不同的色彩布局與構成,是中國畫家傳達自己情感的個性化表征。這不僅豐富了中國畫的繪畫技法,而且還讓中國畫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
(四)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
藝術是反映現實生活的,是藝術家通過對源于生活的題材進行選擇、提煉、升華之后得到的物態化存在方式。反過來講,藝術總是從現實生活中提取創作素材,而且藝術只有反映了社會生活,才能更加生動,更加飽滿。現實生活雖然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使一切藝術相形見絀的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
(五)選擇合適的繪畫題材
繪畫題材和美術作品的相關屬性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美術作品中,意境往往是利用客觀物象來體現的。其中,外師造化是美術創作者創造意境和尋求物象源泉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美術創作者選擇題材的一個過程。除此之外,題材的選擇對藝術家個人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一位藝術家的個人風格的形成,包含的因素和條件是多方面的,從主觀意義上來講,藝術家的風格是其人格的一種表現。藝術家需要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將自身對藝術和生活的認知、感觸等傳遞給大眾,所以,在創作過程中選擇哪一種題材及如何將自身的情感傳遞給大眾,是廣大藝術家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比如談到孔雀舞,人們自然會想到楊麗萍婀娜的舞姿。具有獨特性的題材,可以成為一位藝術家的標志。從美術作品創作者的角度來講,將自己所了解的且有價值的題材,進行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挖掘,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美術作品中,便會使這一題材成為自身藝術風格中不可或缺的構成。例如安德魯·懷斯,他幾乎一生都在賓夕法尼亞州活動,所以他創作的作品都是圍繞他的家鄉,他能夠從平凡且熟悉的事物中探尋靈感,感受生活和表現生活。
選擇合適的題材是創作一幅優秀美術作品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成就美術創作者個人風格的必要保障。個人的性格與人的成長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美術創作者的個人經歷是美術作品創作個性的重要影響因素。除此之外,創作者的審美也是影響創作個性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美術作品的創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經歷不一樣,他們對事件的認知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所以他們的審美取向也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這里提到的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指的是專業性的美術教育,另一方面是美術創作者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繪畫題材大多源于生活,是影響美術作品藝術性的重要因素。作為一種能表達美術作品創作者主觀情感的一種媒介,美術作品不僅能充分展現創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還能觸動觀者的內心世界,從而引起共鳴。創作主體對繪畫題材進行提煉和升華,能夠使作品的內涵和情感更加深刻,同時也能促進中國美術的進一步發展,使美術作品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繪畫題材深刻影響著美術創作者的創作風格,能夠表達出創作者深刻的思想、見解和主張。風格是藝術家主觀思想與審美情趣的內心表達,是主觀與客觀的內在統一。
三、結語
美術作品作為藝術家精神勞動的成果,傳達了藝術家的情感、創作理念,它標志著藝術家創作活動的完成。其中,題材的選擇過程是創作主體構思的過程,是創作主體對客體生活的審美體驗轉化為審美反映的意象結合和意象傳達的復雜過程。繪畫題材是體現美術作品靈魂的重要載體,是作品的血肉,賦予作品以生命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洪斌.論中國美術理論與創作實踐中的人民性[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49-155.
[2]廖少華.畫家康移風? 以力量之美激發審美之光:康移風中國畫創作特色解析[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7(9):46-53.
[3]楚水.以優秀的美術作品鼓舞人:“90年代中國美術創作理論研討會”綜述[J].美術,1995(3):4-8.
[4]丁朕琦.淺談中國美術作品的創作因素[J].明日風尚,2017(17):106.
[5]高冠峰.以筆墨寄情寫宏偉華章: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國畫作品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6]王午陽.從“回歸”現象看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精神性[D].開封:河南大學,2017.
[7]陳鋒.中國民間美術造型藝術對動畫影視創作的影響探析[J].長城,2010(6):207-208.
[8]李慧紅.探析情感因素在繪畫創作和鑒賞中的影響[J].歲月(下半月),2012(8):39-39.
[9]王小錄.油畫風景創作個性化語言形成因素探析[J].美術大觀,2010(4):32-33.
[10]陳敏.民間美術色彩對當代中國人物畫的啟示[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徐翊軒,碩士,許昌電氣職業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美術理論研究。E559006C-9D3C-4CC1-87BE-092703D394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