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吳錫軍
摘 要:工筆花鳥畫屬于中國傳統繪畫中十分重要的畫種之一,其繪畫成就十分輝煌,在中國繪畫的歷史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黃筌作品《寫生珍禽圖》是五代時期意義重大的工筆花鳥作品,此作品不僅對五代時期的畫壇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對此后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影響深遠。通過分析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具體研究此幅作品用到的繪畫技巧。
關鍵詞:黃筌;工筆花鳥畫;富貴畫風;繪畫技法
一、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工筆花鳥畫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我國工筆花鳥畫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新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繪有魚、鳥等動物圖案的陶器凸顯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而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比起新石器陶器上的紋樣則更為豐富,出現了許多動物紋樣、幾何紋樣,還有自然氣象紋樣。戰國時期的帛畫也繪有龍、鳳、禽魚、走獸等圖案,代表作品有《龍鳳人物圖》《人物御龍圖》。由此可見,在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中國工筆花鳥畫的雛形。
魏晉南北朝時期,正處于社會大動亂時期,但是因為當時佛教盛行,所以以道釋為主的人物畫流行起來,促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花鳥畫技術進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處于萌芽階段,還沒有完全成型。
從唐朝開始,工筆花鳥畫成為中國畫中的一門獨立畫種,此時屬于花鳥畫的萌芽期,五代為成熟期,兩宋則為鼎盛期。唐代自貞觀、永徽至開元盛世,國家強盛,經濟繁榮,十分注重文學藝術的發展,屬歷史上的輝煌時期。當時的繪畫以人物為主,山水、花鳥獨立分科,開始出現專門的花鳥畫家,其中突出者如薛稷、邊鸞、韓干、孫位等。
五代時期雖然只有五十多年,然而卻在歷史上首次設立畫院,稱“翰林圖畫院”,這一時期繪畫名家人才輩出。五代時期花鳥畫家的杰出代表為黃筌父子與徐熙,其繪畫風格各樹一幟,世人稱其“徐黃異體”。西蜀時期的宮殿之中壁畫大部分都是出自黃筌父子。黃筌繼承了唐代花鳥畫的風格,并突出了個人色彩,所表現的物象大多數都是宮庭中的花草、禽鳥,生動逼真,體現出奢華宮廷氣象。徐熙常常游于田野之間,善于觀察大自然中的微妙變化,多表現自然物象。徐黃兩派的不同風格,對后世的工筆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之后的歷代工筆花鳥畫家雖然在技法上有所創新,但莫不源自徐黃兩家。
宋代是古代文化比較開放的時期,在書法和繪畫上的成就都特別突出。院體畫在這一時期發展較迅速,且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技法成熟。宋代的院體畫與人民生活、文化思想是緊密相連的,整體上呈現一種修身養性、輕松愉悅的生活。其中,北宋、南宋的院體花鳥畫都有自己獨當一面的畫風。五代時期的黃筌、黃居寀父子的花鳥畫風呈現出富麗堂皇的特點,對于北宋的院體花鳥畫風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到北宋中期,花鳥畫轉向寫生,尤其是具有動感的花鳥畫,這一時期的花鳥畫的代表畫家有崔白、趙昌等。他們注重寫生,讓畫面更加具有動感,花鳥的形象生動逼真。到了南宋,花鳥畫開始注重環境的表現,這一時期的花鳥畫開始了工筆和寫意的融合。與此同時,隨著文人畫的興起與發展,特別是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出現,產生了專門的文人畫。將“四君子”作為主要繪畫對象的文人畫,是將草木人格化,用以寄托畫家自身的感情,并非僅僅描繪花木本身。
元代取消了兩宋的畫院體制,院體花鳥畫尚未中斷,但工筆花鳥畫的風格開始逐漸轉變。畫面風格由之前的富貴濃郁變得清新淡雅,這種風格的代表畫家有錢選、王淵、陳琳等。此時趙孟居于畫壇領袖地位,他提倡以書入畫,書畫同源,提出“復古”思想。另外,元代花鳥畫的突出特點是墨畫花禽,繪畫作品重視筆墨情趣,使得水墨花鳥畫成為元代畫壇的重要標志。
明代的工筆花鳥畫水平不如宋元時期,這是因為明代重寫意而輕工筆。此時在院體畫的工筆畫家中,代表畫家有邊文進、呂紀,師法宋人,工整艷麗,特別是畫家呂紀,既兼工筆,也善寫意,其花鳥畫中多配有風景,作品尺幅較大,氣勢宏偉。
到了清代,花鳥畫的風格大多清新淡雅,作品具有裝飾美與現代美。工筆花鳥畫發展到清乾隆時期,在延續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同時也學習西方繪畫技巧,在前人技法的基礎上融入西方技術特色,體現技術特征,表現形式新穎別致。
二、黃筌及其花鳥畫風格
黃筌(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五代時期西蜀畫家,年輕的時候因工筆畫而出名,特別擅長工筆花鳥畫,拜師刁光胤、滕昌佑。同時兼工人物、山水、墨竹。繪畫兼學各家繪畫之長,又獨具個人特色。與江南徐熙并稱“黃徐”。
黃筌重視寫生,強調觀察自然,因為他長時間供奉宮廷,所繪畫面充滿著精謹艷麗的富貴氣息,所畫禽鳥造型準確,取材多為宮中奇禽瑞獸、奇花異草。首先以極細的線條,使用雙勾填彩法勾勒所畫物象的外形輪廓,再賦以柔麗的色彩,使得輪廓線條與所染色彩相融合,幾乎看不到筆墨的痕跡,畫面呈現出一種細致雅麗的格調,體現出宮廷中的繪畫審美情趣。黃筌與江南畫家徐熙并稱“徐黃異體”,開創了以風格為分野的工筆花鳥畫流派。
三、黃筌《寫生珍禽圖》的藝術特征
(一)作品內容分析
1.作品主題
黃筌《寫生珍禽圖》不僅是為了簡單描繪大自然之中的動物形象,更是通過抓住動物與人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聯系加以表現出作品含義。很重視繪畫中的“真”,把所畫物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又注意畫面中“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使作品體現出作者的內心感受。通過細微的刻畫,將動物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畫面格調細致雅麗,體現出了高超的花鳥畫繪畫水平。作者通過對花鳥的表現來刺激人們的想法,從而表達自己心里所想所感。黃筌《寫生珍禽圖》標志著中國工筆花鳥畫從早期的粗略階段到精致階段的過渡,說明這一時期中國的工筆畫家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寫生能力,可以創作出相當完美的繪畫作品。
2.作品構圖
黃筌《寫生珍禽圖》縱長41.5厘米,橫長70厘米,絹本設色。畫面中共畫有麻雀、蚱蜢、蝗蟲、蜜蜂、烏龜等24只動物,各動物之間排列無序,沒有過多地經營位置,只是將眾多動物在畫面中進行簡單排列,但每一件動物都刻畫得細致入微、精致逼真。畫面的右下角畫有大小不一的兩個烏龜,而且都是往下看的角度開始創作;鳥雀分散于畫面各個位置,身姿朝向各不相同,成功地刻畫出鳥雀的動態特征;還有大小不同的昆蟲在畫面之中。作品左下角題有“付子居寶習”,因此后世猜測此幅畫作是作者為了讓他的兒子黃居寶學習畫畫所使用的草稿,因此在作品的構圖方面顯得極其輕松自由,不受章法的限制,比較新穎,同時也使得畫面中的動物形象生動逼真。895088F8-FAFB-4D65-BDE3-86C2F4F38060
(二)作品技法分析
1.用筆方法:雙勾填色
此《寫生珍禽圖》使用到的用筆方法屬于雙勾填色法,用筆技巧嫻熟,栩栩如生,剛柔并濟。陳師曾在其《中國繪畫史》中曾記載:“(黃筌)凡畫花鳥,先勾勒后填五彩。”“勾勒”有兩種意思。“勾”是指勾線,就是使用毛筆蘸取墨汁后,通過極細的線條將所畫物體的外輪廓刻畫出來,這種方法稱之為“勾”。“勒”是指在勾線的步驟完成后,畫面由于設色時失誤太大導致顏色擋住了輪廓,讓畫感顯得粗糙無形,不清晰,因而使用較重的墨筆或者色線在此基礎上加深輪廓,從而使畫面顯得更加清晰明了,這種方法稱之為“勒”。因此,“勾”是指上色前的事情,“勒”指的是上色完成后的步驟,屬于完全不同的兩步。黃筌在《寫生珍禽圖》中不只追求線條的變化,還追求物象質感的表達。就比如在勾勒鳥類羽毛線的時候,線條就要特別細并且要柔和,充分表現出羽毛柔軟的質感;而鳥類腳趾的線則要求堅硬有力,表現出腳趾的力量感;畫烏龜殼時候的線,則要求筆法富有強度且鏗鏘有力,可以突出烏龜殼的質感。畫面中所有的線條大體看起來差不多相同,但假設仔細觀察就可以明顯看出線條的變化多端。整幅作品色彩雅致,絢麗淡然,真實生動,非常值得后輩學習。
2.設色方法:工筆重彩
此《寫生珍禽圖》的上色方法屬于工筆重彩。所謂“重彩”,可以從“重”和“彩”兩個層面分別進行理解。首先,“重”字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是與“輕”相反的含義,又指色彩感覺比較濃重,給人以“顏色飽和”的感覺。在中國重彩畫中,“重”則指的是繪畫作品的多次罩染或者多次上色,使畫面產生色彩重疊、顏色堆積還有較為豐富的層次感,這種層次感使得工筆畫表現出較為厚重的視覺體驗。其次,“彩”指的是繪畫中所使用到的顏料,包括水色和石色。在重彩畫作品中,“彩”在石色中表現較多。石色呈現一種既穩重又閃爍的感覺,所以給人一種厚重、濃郁的體驗。
工筆重彩畫的特點是勾線整齊、上色均勻濃重,所用顏料以礦物質顏料和粉質顏料為主,在畫面上以色為主,產生一種富麗堂皇的感覺。重彩畫的染色方法多為積染套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礬九染”。用的顏色每層都很薄,一層層疊加,需要在染過很多遍顏色之后再使用膠礬水把已經染上去的顏色固定,使畫面產生濃郁的色彩效果。
(三)動物造型
畫面之中畫有烏龜、鳥雀、昆蟲、蜜蜂、蚱蜢等共計24只動物,所有動物之間相互獨立,位置上沒有必然聯系,形態生動逼真,特征鮮明。畫面的右下角畫有一大一小兩只烏龜,都是以從上往下看的角度進行描繪;鳥雀則分散于畫面各處,身姿朝向各不相同,有的靜立不動,有的展翅欲飛,有的嗷嗷待哺,生動活潑;畫中昆蟲也是大小不一,小蟲雖小,但刻畫得一點也不馬虎,兩只翅膀半透明的質感表現得栩栩如生,大蟲則刻畫得更加細致,仿佛馬上就要從畫面中飛走,造型逼真,形象生動。
四、黃筌《寫生珍禽圖》的影響
(一)對五代、宋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五代時期屬于工筆花鳥畫的成熟時期,黃筌精謹艷麗的繪畫風格對五代時期的畫家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在自己的畫作中不僅表達出對生命的熱愛,還表達出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黃筌《寫生珍禽圖》形象生動,造型準確,將動物表現得活靈活現,工筆細膩嚴謹,設色艷麗,對宋代花鳥畫的工筆重彩畫風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對元、明、清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元代以王淵為代表的畫家以黃筌為師,學習了黃筌的繪畫風格。王淵的代表作品是《花竹禽雀圖》。作品中用水墨表現石頭質感,鳥的羽毛用的是雙勾法,用枯筆表現羽毛的質感,繼承了黃筌的風格,受黃筌影響較大。
明代中期,宮廷畫推動黃筌畫派的發展。到了清代,繪畫風格上更加重視寫意,形成了吸收寫意手法的工筆花鳥畫。清朝工筆花鳥畫一定程度上吸收西方繪畫的特色,繪畫帶有明顯的西方繪畫的透視結構與上色技法,在繪畫手法上注重個性抒發,花鳥畫朝著抒發個性的方向發展。
(三)對現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現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家仍然受到“黃家富貴”風格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畫家通過對古代經典畫作的學習與借鑒,再加上對不同時代風格的自我感受,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
參考文獻:
[1]葉海晨.黃筌與《寫生珍禽圖》[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6(1):60.
[2]王元元.感悟傳統精品寫生創作花鳥畫[J].新聞愛好者,2010(6):162-163.
[3]王帥.兩宋院體畫研究在當代工筆花鳥畫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民族博覽,2015(18):169-170.
[4]邵竹君.分析黃筌的《寫生珍禽圖》看其技法特點[J].青春歲月,2014(10):130.
[5]劍華.黃筌的繪畫藝術[J].書畫鑒賞,1986(4):18-22.
[6]馬其寬.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畫工作室[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4.
[7]馬其寬.中國歷代花鳥百家[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
[8]孔六慶.中國花鳥畫史[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
[9]孔六慶.中國畫藝術專史:花鳥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10]陳斌.中國歷代花鳥畫譜[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11]黃筌.寫生珍禽圖? 山鷓棘雀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12]唐曉紅.黃筌作品技法解讀[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13]袁牧.工筆花鳥畫的特技與肌理[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2.
[14]黃凱.從宮廷畫院飛出的珍禽瑞鳥:黃筌《寫生珍禽圖》賞析[J].初中生世界:九年級, 2020(7):封三.
[15]陳姣姣.黃筌畫派的富貴畫風探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16]孟涵.黃筌花鳥畫藝術風格在當代的重釋[D].吉林:吉林藝術學院,2011.
作者簡介:
張歡歡,長春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畫。
吳錫軍,長春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895088F8-FAFB-4D65-BDE3-86C2F4F3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