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經濟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農林經濟建設和環境質量保護工作息息相關,在林業種植造林和養護管理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還能為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實行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在于保護中國林業資源并促進其得到長期發展。林業資源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為了促進中國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首先需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改善林業管理和造林工作效率和質量。相關部門需要制定管理措施,提高林業工作者對工作重要性的認知,穩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發揮帶頭作用,引導群眾參與到林業可持續發展工作中。林業可持續發展有助于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主要任務包括保護和恢復森林物種,特別是在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情況下,及時對林業進行修復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充分發揮森林的作用。
2營林造林作用
2.1生態保護
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大面積營林造林有利于延緩全球變暖,改變大氣環境。在營林工作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利用好樹木的光合作用,減少環境污染,為人類生存營造適宜的空間。
2.2經濟發展
營樹造林不但能增加綠化面積,還能促進經濟發展。只有具備科學的培育方法和管理手段,積極把控好營樹造林工作,才能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同繁榮。營林造林工作還可以為建筑行業和工業發展提供大量材料。
3林業技術存在問題
3.1幼苗難以供應市場需求
樹木生長周期緩慢,幼苗培育和采選數量不足的問題比較嚴重,隨著各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樹苗供應不足,一些地區只有提高幼苗價格來減少需求量,但不利于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幼苗質量達不到要求,種植成本十分巨大。
3.2資金短缺
林業種植規劃和預算工作十分繁瑣,需要消耗一定資金,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營林造林工作資金不足,無法滿足營林造林前期規劃及后期管護工作需求,出現種植困難的情況。
3.3專業人才短缺
目前,中國營林造林工作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影響了幼苗質量。另外,許多專業人才不愿到偏遠地區工作,嚴重影響了營林造林工作質量。
4優化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4.1優化林業經濟結構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可以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首先要了解市場需求,積極建立起與各行業間的聯系,拓展木材產出渠道。在收購和挑選優質幼苗時,要選擇生長周期短、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品種。還要加強對新品種的研發工作,促進低階段材料向高階段材料逐步過渡,加強林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充分發揮農林經濟的作用和效益。
4.2創新營林造林管理體系
相關管理部門要不斷創新營林管理方法,根據不同地區發展要求和種植條件差異,不斷優化和改造管理方式。農林工作人員要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嚴格要求自身工作,把控好每一個檢測環節,從而更好地維護農林經濟的發展。相關部門要引進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工作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可以采取基本理論技能和職業技能結合的形式,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管理水平,培養高素質專業團隊,推動農林事業高效發展。
4.3挑選高品質幼苗
在經濟全面發展的背景下,現有幼苗已經難以滿足全國各地林場的需求。只有落實好幼苗培育工作,才能保證幼苗質量。因此,有關部門要積極組織幼苗培育和生產,充分利用新型技術手段,加快建設科研平臺,全面推進營樹造林基礎工作,攻克優質幼苗高質量大規模生產的難題。
4.4重視種苗工作
營樹造林工作的基礎就是做好種苗工作,種苗優劣直接影響樹木后期的生長,決定了林場植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率。需做好種苗選育工作,重視對幼苗的栽種和監督管理等工作。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加強良種推廣和示范工作,積極鼓勵林場人員使用新的苗種,因地制宜選種,保證新苗存活。
(甘肅省蘭州市北山生態建設管護中心祖厲河林場王瑞萍)17758201-3D5E-4CE4-841B-79E69847C3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