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非常重要的農作物,玉米產量及質量提升不僅會對玉米種植農戶的經濟收入產生影響,還會對農業產業的發展及社會糧食供應產生影響。玉米病蟲害的是影響玉米種植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穗腐病是玉米病蟲害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病害,會對玉米產量產生極大影響,甚至導致玉米絕收。需提升對于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及緊急處理能力,強化田間管理。本文分析了玉米穗腐病的發病特點及防治措施,以期提升穗腐病防治質量,為玉米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
1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發生特點
玉米穗腐病是由于多種病原菌綜合感染所致,發病后的病癥表現并非完全相同的,但是卻有一定相似性,玉米果穗初生長后,若遇穗腐病會出現果粒腐爛情況,且發病部位會出現大量霉菌,導致整個穗部出現腐爛穗腐病,主要發病部位集中在玉米籽粒及穗部位置,且發病后病變部位會出現明顯的顏色變化,其中會積累大量霉層,主要是由于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絲分化所致,隨著玉米籽粒中穗腐病的發展,會導致玉米籽粒的顏色逐漸暗淡直至空癟[1]。玉米穗在穗腐病影響下,會積存大量病原菌菌絲,且菌絲之間緊密相連,緊貼在玉米植株上,若防治措施不當,會導致玉米減產。除此之外,玉米收獲后若儲存環境不佳、管理措施不當,同樣會導致玉米籽粒發生穗腐病,糧食堆積地區會產生大量菌絲,散發嚴重霉味,產量減少[2]。
2玉米穗腐病的發病規律
2.1生長期
穗腐病傳播能力較強,不同類型穗腐病傳播特點不同,主要受病菌類型差異所致,曲霉菌主要通過風、水等自然條件傳播,但是病原菌中的分生孢子則是通過玉米田間雜草、植物等作為媒介進行傳播,一旦玉米植株出現傷口,便很容易被病原菌入侵進而發病。15~25℃是玉米穗腐病的最佳傳播及發病環境,病原菌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且會出現大面積的傳播[3]。
2.2貯藏期
玉米生長至成熟期后,若采收不及時,會在氣候環境的影響下增加玉米穗腐病發生率,秋季降雨量增加,此時玉米田間濕度及溫度水平均會有明顯變化,有益于穗腐病的傳播,此時穗腐病發病率明顯升高[4]。
3玉米穗腐病發生原因
3.1品種
不同玉米品種的抗性能力水平不同,對于穗腐病的抵抗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若玉米種子賴氨酸水平較高,其苞葉生長厚度較大,對于穗腐病的抵抗能力則會下降,然而有部分玉米種子在生產后,果穗花絲較少,對于穗腐病的抵抗能力較強。
3.2氣候
玉米生長過程中氣溫濕度的變化對于穗腐病的傳播也會產生一定影響,若玉米生長期遇到高濕、高溫環境,會導致穗腐病發生率上升,傳播速度加快,溫度在15~25℃、濕度在75%以上的環境,穗腐病病菌對于玉米植株的侵害能力會明顯增強[5]。
3.3病蟲侵染
玉米田間管理不及時或田間管理措施不當,也會加重穗腐病的發病概率,會為穗腐病菌的傳播及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且各類害蟲田間活動也會加重玉米穗腐病病菌的攜帶、傳播效果,導致穗腐病發病概率上升,且由于害蟲啃食,會導致玉米植株出現大量傷口,更有利于穗腐病病菌的入侵。
3.4田間管理
在玉米田間管理過程中,需加強對于秸稈還田工作的重視,玉米穗腐病主要影響玉米根莖、秸稈及穗部,連作種植也會導致穗腐病發病程度逐年加重,最后需要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加強田間管理,根據品種特點及氣候特征和土壤狀況合理控制玉米種植密度,避免玉米種植密度過大,田間營養供應不足,導致玉米植株生長矮小、抵抗力低,加重玉米穗腐病發病率[6]。
4防治措施
4.1農業防治
玉米穗腐病農業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選擇、種子種前處理、強化田間管理及合理收獲等。
4.1.1選種
科學選種是提升玉米植株對于穗腐病抵抗能力的基礎因素,在玉米種植前需充分考慮種植地區的環境狀況,選擇品質優良、抵抗性能較高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確保玉米植株自身具有較強的抗病害能力,同時需要加強對于優良品種的培育,既要要求其抗性強,還要求其產量高。
4.1.2種子處理
玉米種植前對種子進行處理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需合理挑選玉米種子,剔除病種、殘種、帶病菌種子,加強田間管理,徹底處理玉米根部,并將發病根帶離田外,同時選擇飽和度高、籽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播種,且需通過陽光照射的方式,提升消毒效果,照射時需注意定期翻動種子,避免曬傷,一般以3h為最佳,同時可通過藥劑包衣的方式,提升玉米種子的抗性。
4.1.3田間管理
種植人員需加強對于玉米田間管理工作的重視,及時施肥、澆灌及除草,不同生長時期的玉米對于澆水施肥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需根據玉米生長狀況進行適當調整,確保玉米植株茁壯成長,同時提升玉米植株抗病害能力。加強除草工作管理,能夠有效降低病原菌在雜草中的堆積及傳播,同時避免雜草瘋長,影響玉米植株的營養供應,加強管理田間設施設備,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外在條件。
4.1.4收獲
在玉米成熟時期需及時進行采收,若遇陰雨天氣需要做好玉米保護工作,避免出現受潮情況,確保玉米在充分晾曬后再集中進行儲存,若發現玉米感染穗腐病,需將其進行隔離、暴曬、保存,避免與優良玉米果實混合存放,防止穗腐病的進一步傳播。
4.2藥劑防治
玉米穗腐病藥劑防治主要通過化學藥物進行防治處理。可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溶液進行噴灑處理,或選擇5%的井崗霉素水劑1 000倍溶液對穗部進行噴藥,需根據不同穗腐病的病原菌類型適當選擇藥劑類型,以確保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丁夢軍,楊揚,孫華,等.山東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優勢種的系統發育分析[J].華北農學報,2019,34(5):220-227.
[2]孫華,丁夢軍,張家齊,等.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鑒定及潛在產伏馬毒素鐮孢菌系統發育分析[J].植物病理學報,2019,49(2):151-159.
[3]姜妍,劉延興,李人杰,等.密度、施肥、種植方式及殺蟲劑處理對玉米穗腐病及伏馬毒素污染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2019,46(3):6.
[4]丁夢軍,楊揚,孫華,等.山東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優勢種的系統發育分析[J].華北農學報,2019,34(5):216-223.
[5]龐守華.北方春玉米穗腐病病原鑒定,發病因素及防治研究[J].農家科技,2019(12):52.
[6]王寶寶,郭成,孫素麗,等.玉米穗腐病致病禾谷鐮孢復合種的遺傳多樣性,致病力與毒素化學型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20,53(23):61-74.
(重慶市奉節縣種植業發展中心郭友海)37DAB6FE-B559-41FB-96A7-25F1D2F163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