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有著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馬鈴薯產業在全縣農業生產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隴西縣馬鈴薯常年播種面積在750萬hm2以上,產量在80萬t以上。
1馬鈴薯脫毒苗培育技術要點
1.1選擇培養基
培育脫毒馬鈴薯種苗時,優選富含有機元素的液體培養基,禁止添加生長劑。
1.2組織快繁
培育脫毒苗時,要做好病毒檢測工作,確保所選用的培養苗無病毒。脫毒馬鈴薯幼苗長出8片葉時,在無菌環境下將其切成小段,確保每個小段上攜帶1個葉片,然后放置于培養瓶中,一般情況下,每個培養瓶放35個小段為宜,然后將培養瓶放置于25℃恒溫環境下,濕度以80%為宜,同時要確保有充足的光照。培養1~2個月后即可獲得新植株,然后再進行切斷擴繁,每次擴繁前必須要檢測是否攜帶病毒,若發現病株,應及時清理。
1.3微型薯生產
生產微型薯時,應選擇在溫室內無菌環境下進行,將擴繁生產出的脫毒馬鈴薯幼苗放置在25℃恒溫培養室內,濕度控制在80%,進行煉苗工作,完成煉苗后的幼苗采用無土栽培模式移栽到溫室內,培養基優選經過消毒的蛭石粉,定植時密度控制在450株/m2,苗床溫度以23℃為宜,濕度仍以80%為宜。培育2個月后,即可獲得微型薯,收獲微型薯后晾曬24 h,然后結合品種、規格等條件分級存放在清潔處備用。
2脫毒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選種
優選早熟脫毒馬鈴薯進行栽培,具體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氣候、溫濕度、土壤墑情、降雨量、市場需求等多項因素選種,確保其具備早熟、優質、高產的特性,同時要具備較強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性能。以隴西縣為例,應優先推廣應用隴薯10號、隴薯7號、冀張薯12號等品種,需要注意,低海拔河谷區應重點推廣應用隴薯9號、冀張薯12號等。
2.2選地、整地、輪作
選地時,優選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保證地質平坦、坡度小,優選壤土和沙壤土,土壤pH值在5.5~6.0為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馬鈴薯種植應采取輪作模式,以禾谷類、豆類茬口為宜,禁止和茄科作物輪作。科學選地后,應做好整地工作,在晴朗天氣翻地晾曬,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和蟲卵,減少后期病蟲害發病率,整地時,要配合施加充足的基肥,施肥以充分腐熟發酵的農家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情況下,每公頃地施加有機肥3萬kg+氮磷鉀復合肥600 kg+尿素150 kg,深翻土壤后開溝起壟,施入溝底作種肥,為馬鈴薯后期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2.3切塊催芽
除馬鈴薯原種外,需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切塊處理,打破休眠期,促進發芽和出苗。農戶在切塊時應做好對切刀的消毒工作,做到一刀一消毒,每個薯塊重量控制在30 g左右,同時要確保有1~2個芽眼,消毒時優選75%酒精,避免出現爛種等現象。切塊后,使用百菌清、多菌靈等藥劑對薯塊進行消毒處理,亦可使用草木灰拌種,避免病蟲害發生。此外,農戶應重視曬種催芽工作,及時清理爛薯和病薯,避免后期由于病蟲害出現缺苗現象,達到早熟豐產的目的。微型薯在播種前10 d,放置于16℃環境下進行催芽處理,芽眼變綠后即可播種。
2.4適時播種
農戶要科學合理地控制好馬鈴薯播種時間,當土壤溫度達到15℃時,為最佳的播種時間,能夠更好地保證成活率。具體播種時間,應結合品種特性、上市需求、溫濕度等環境因素而定。以隴西縣為例,在每年4月中下旬~5月中旬播種為宜,播種時每公頃地播種5萬~5.3萬株,采用大壟雙行種植,壟距控制在120 cm為宜,壟底寬度控制在70 cm為宜,壟高控制在15~20 cm為宜,壟溝距控制在45 cm為宜。馬鈴薯播種時深度控制在10 cm為宜,原種繁育株距控制在28 cm為宜,每公頃地播種6萬株,一級種、商品薯生產株距控制在30 cm為宜。
2.5黑膜覆蓋
覆膜時,優選黑色地膜,厚度以0.01 mm為宜,寬度以120 cm為宜,覆蓋黑膜能夠起到良好的保水、集雨、抑草等多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種時若土壤墑情較差,則應避免使用黑膜,避免覆膜后缺水對馬鈴薯生長造成影響。若條件允許使用黑膜,則要注意膜上微溝,并且在微溝打孔,便于雨水滲透,滿足馬鈴薯生長對于水分的需求。覆膜時,每公頃用膜150 kg即可。
2.6根外追肥
在脫毒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做好追肥工作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馬鈴薯快速生長期,應及時做好根外追肥工作,結合馬鈴薯長勢,施加適量的磷酸二氫鉀、土豆膨大素等肥料,滿足馬鈴薯生長對于多種肥料的需求。
2.7病蟲害防治
2.7.1農業防治技術
在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時,首先要做好農業防治工作。采用高壟栽培技術,減少田間積水,降低薯塊帶菌率。要構建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體系,科學選地、整地,深翻晾地,殺滅越冬害蟲和病原菌。施加充足的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采用輪作模式,優先與禾谷類、豆類輪作。控制好播種密度,保證田間光照通風良好。及時除草、追肥、灌水,滿足生長要求,降低馬鈴薯病蟲害發病率。
2.7.2理化誘控技術
首先,使用殺蟲燈誘殺害蟲,在害蟲成蟲期,將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太陽能殺蟲燈等設置在田間地頭,傍晚開燈,白天關燈,雷電天氣禁止開燈,能夠實現對地下害蟲成蟲、28星瓢蟲的有效誘殺。其次,使用黃板誘殺害蟲,利用害蟲的趨黃性特征,將黃板懸掛到田間,能夠誘殺蚜蟲。一般情況下,每公頃地設置225塊黃板為宜,要定期清理黃板上的害蟲尸體,并涂抹黃油,達到最佳的殺蟲效果。
2.7.3化學防治技術
馬鈴薯化學防治技術主要以化學藥劑為主,農戶應從正規途徑選擇低毒、高效、無殘留的化學藥劑,避免造成農藥污染及農藥殘留現象。首先,防治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每公頃地使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噴霧,治療時每公頃地使用68.75%氟菌·霜霉威懸浮劑1 050 mL兌水675 kg噴霧防治,效果顯著。其次,一旦發現馬鈴薯病毒病植株,應及時將其拔出并統一清理,然后噴施嗎啉胍·乙酮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嗎啉胍·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治療,每間隔1周用藥1次,連續用藥2次即可;再次,防治馬鈴薯軟腐病,可在全田噴施10%醚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防治,效果顯著;防治馬鈴薯地老虎、蠐螬、螻蛄,應做好整地、翻地、晾曬工作,有效殺滅蟲卵,減少害蟲基數,降低蟲害發病率。重視田間管理,若發現田間雜草,應及時清理干凈,避免害蟲繁殖。可使用40%辛硫磷乳液3萬倍液苗期灌根,亦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8適期收獲
馬鈴薯成熟后應及時收獲,收獲前1周集中殺秧,然后在晴朗天氣收獲,要盡可能地減少對馬鈴薯表皮的損傷。收獲后的馬鈴薯,應放置于通風陰涼的位置3 d,運輸時做好防護工作,若需放置于儲窖內,要做好蒸熏消毒工作,控制好窖內的溫濕度,保證通風良好,避免出現爛薯等現象。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種子站林燕)D896CA63-1B1D-4285-A1C3-E360ACDEA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