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是玉米種植大縣,玉米常年種植面積7萬~8萬hm2。玉米是鄆城縣第二大糧食作物,近年來玉米種植存在忽視病蟲害防治、施肥不合理等問題,這極大地增加了玉米病蟲害發病率,嚴重影響玉米產量及質量,因此,積極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玉米常見病害發生特點、原因及應對方法
1.1大斑病
1.1.1發病特點
大斑病是玉米常見病,會對玉米葉片、葉鞘和苞葉造成嚴重危害。發病初期,從玉米底部葉片發病,然后逐年往上蔓延,最終全株患病。患病的葉片病斑呈核狀,初期病斑顏色為青灰色,后期為暗褐色,潮濕環境下病斑上會出現一些黑褐色霉層,最終葉片枯死。
1.1.2發病規律及原因
玉米大斑病病原為大斑凸臍蠕孢真菌,病菌寄生在玉米殘體上,成年溫濕度達到20~25℃時,病菌被激活并產生孢子,隨雨水進入玉米葉片進而發病。玉米大斑病多發于春玉米區,尤其是在濕度大、降雨多的環境下,發病率明顯升高。
1.1.3應對方法
首先,優選高抗性玉米品種;提倡高溫堆肥,深翻冬灌;合理輪作,禁止重茬;實施早播,便于更好地培育壯苗;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時摘除患病的葉片,避免傳播。其次,優選低毒高效無殘留的藥劑,例如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每間隔1周噴藥1次,連續噴藥2~3次,防治效果顯著。
1.2小斑病
1.2.1發病特點
小斑病多發于玉米苗期至成熟期,會對玉米葉片、果穗苞葉等造成危害,發病初期病變為水漬狀,顏色呈褐色,并逐漸擴大到0.5 cm左右,呈橢圓形,邊緣呈紫色。若果穗苞葉患病,則大多出現黃褐色病斑,發病后期會導致果穗腐爛,玉米籽粒發黑。
1.2.2發病規律及原因
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為半知亞門真菌玉蜀黍平臍蠕孢,在玉米殘體上越冬,次年溫度適宜時借助風雨即可傳播感染發病。尤其是在高濕的區域,玉米小斑病發病率高,在玉米地處低洼地,種植密度大,常年連作,則會極大地增加玉米病蟲害發病率。
1.2.3應對方法
首先,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處理,防止種子帶菌和苗期病害,能夠有效降低玉米小斑病發病率。其次,深耕農田,清理干凈田間病株殘體;合理輪作,減少病原基數;合理控制播種時間,確保玉米抽穗時能夠避開多雨天氣;施加充足的底肥,并適時追肥,確保玉米植株健壯成長,降低發病率;及時清理病葉,避免病原菌傳播。最后,預防時使用80%速克凈可濕性粉劑60 g,噴藥3次;治療時優選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間隔1周用藥1次,連續噴藥2~3次即可。
1.3玉米銹病
1.3.1發病特點
玉米銹病要以危害葉片為主,發病初期可以發現葉片上存在小點,呈淡黃色,形狀為圓形,并逐漸散落出鐵銹色粉末,發病后期病斑上出現圓形黑色突起,潰破后散落黑褐色粉末。
1.3.2發病規律及原因
玉米銹病病原菌為擔子菌亞門真菌玉米柄銹菌,玉米葉片率先發病后,患處病原菌利用氣流快速傳播感染。在所有品種中,早熟品種發病率較高,若氮肥施加過量,高溫高濕,光照不足,則會極大地增加玉米銹病發病率。
1.3.3應對方法
首先,優選具備較強抗逆性、生育期長的品種;重視施肥工作,合理控制好氮磷鉀肥料比例,禁止過量施加氮肥;強化田間管理工作,及時清理雜草、病殘葉,避免病原菌傳播擴散。其次,使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 000倍液,應輪換使用上述藥劑,避免產生耐藥性,每間隔1周噴藥1次,連續噴藥2~3次即可。
1.4紋枯病
1.4.1發病特點
玉米紋枯病會對葉鞘、莖稈以及果穗等造成危害。發病初期,玉米基部1~2莖節葉鞘出現水漬狀病斑,顏色為暗綠色,并逐漸擴大為不規則狀病斑,病斑中間呈灰褐色,邊緣呈深褐色。果穗患病后,會出現禿頂現象。根莖部患病后,呈灰白色,次生根逐漸腐爛。
1.4.2發病規律及原因
玉米紋枯病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真菌立枯核菌,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及玉米殘體上越冬,次年春季溫度適宜時,病原菌大量繁殖傳播,若播種密度過大、施加過量氮肥、濕度過大,會顯著增加該病發病率。
1.4.3應對方法
首先,做好對病殘體的清除工作;若發現病葉,應及時摘除,并涂抹藥劑;優選雜交玉米品種及高抗性玉米品種;合理輪作,控制好種植密度;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除草,施肥。其次,優選1%井岡霉素0.5 kg兌水200 kg噴霧防治;亦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施玉米基部防治,效果顯著。
1.5玉米絲黑穗病
1.5.1發病特點
玉米絲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雄穗發病后破壞花序,顏色變黑,雌穗發病下部膨大頂部較尖,果穗成一團黑褐色粉末。同時,該病還可導致苞葉變狹小,簇生畸形。
1.5.2發病規律及原因
玉米絲黑穗病病原菌為擔子菌亞門真菌黍軸黑粉菌,主要寄生在土壤及糞肥上,玉米播種發芽后,病原菌開始入侵,進入花芽和穗部,導致出現玉米絲黑穗的現象。若連作玉米田、土壤墑情差的田地、高寒冷涼田地管理不到位,則發病率顯著升高。
1.5.3應對方法
首先,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優選含有戊唑醇的種衣劑。亦可使用三唑酮乳油、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烯唑醇可濕性粉劑等藥劑拌種,然后晾干播種即可。優選具備較強抗逆性、抗病蟲害的玉米品種;做好田間清潔工作,及時除草;農家肥應進行充分的腐熟發酵后再施加;合理輪作;及時拔除患病的植株,避免病原菌擴散。
2玉米蟲害發生特點、原因及應對方法
玉米常見蟲害主要包括玉米薊馬、玉米螟、黏蟲等。首先,玉米薊馬多發于玉米苗期,會吸收大量的玉米葉片汁液,并分泌毒素,進而對玉米生長造成極大影響;其次,玉米螟多發于心葉期,主要危害玉米心葉,導致心葉無法正常展開,影響抽雄,后期蛀食莖稈后會導致莖稈被折斷,對玉米產量造成極大的影響。
防治玉米蟲害時,可采用下述幾種方法。首先,防治玉米薊馬,每公頃土地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0.3 kg兌水450 kg噴霧防治,亦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兌水450 kg噴霧防治;防治玉米螟,每公頃土地使用3%辛硫磷顆粒劑15 kg撒施于玉米心葉內,效果顯著;防治玉米黏蟲,每公頃土地使用50%辛硫磷乳油3萬倍液噴霧防治即可。其次,利用害蟲趨光性特征,將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安裝在玉米田內,傍晚開燈,白天關燈,陰雨雷電天氣禁止開燈,能夠防治玉米螟蟲、黏蟲。利用害蟲天敵防治,例如蚜繭蜂能夠捕食玉米蚜蟲,草蛤、七星瓢蟲能夠捕食玉米紅蜘蛛。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農業農村局晁蘭玉)DB674A65-4608-4D8E-9387-D83C0847CF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