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容 陽利永 楊濤



摘要 為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基于貧困農戶入戶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英國國際發(fā)展署提出的可持續(xù)生計分析框架,從農戶的自然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人力資本5個方面,運用熵權法測度農戶生計可持續(xù)性指數(shù);通過對比新冠疫情前后貧困農戶可持續(xù)性指數(shù)的變化,探討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結果表明,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在自然資本、金融資本方面影響大,在社會資本、人力資本方面影響較大,而對物質資本影響較小。為降低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戶積極參與農業(yè)生產,提升當?shù)刎毨мr戶的生計可持續(xù)性。
關鍵詞 新冠肺炎疫情;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生計資本;影響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0-020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0.047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Poor Farmer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ypical Villages in Yunnan Province
ZHANG Ji-rong ,YANG Li-yong,YANG Tao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Land Engineering,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Abstract To further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poor farmers,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poor farmers, this study adopts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amework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rom five aspects: Farmers’ natural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finan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measuring farmers’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index by entropy weight method.By comparing the changes in the sustainability index of poor farmers before and after COVID-19,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poor farmers is discussed.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the poor farmers has a great impact on natural capit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and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but has little impact on physical capital.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poor farmer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nhance the livelihoods sustainability of local poor farmers.
Key words COVID-19;Poor farmers;Sustainable livelihoods;Livelihood capital;Influence
基金項目 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202011390024)。
作者簡介 張紀容(1998—),女,云南昆明人,從事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1-23;修回日期 2021-12-21
“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民,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提高農民收入是必然,其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農戶可持續(xù)生計問題。易地搬遷政策下的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發(fā)展[1-3],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對農戶生計的影響[4-5],生態(tài)補償對水源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能力的影響[6],基于自然資源利用的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研究[7],這些研究主要是以當時國家的相關政策作為切入點,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對各行各業(yè)的短期影響已得到充分暴露,對2020年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還有一個釋放的過程。目前針對疫情對農戶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角度對農戶收入的沖擊[8]、收入穩(wěn)定性[9]、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經營[10]、“三農”問題視角下的發(fā)展趨勢[11-12],以及對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整體影響[13]。關于疫情對貧困農戶的影響研究文獻較為鮮見,楊玉影等[14]對于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qū)農戶勞動力流動就業(yè)影響的調查分析,分地區(qū)、分農戶類型探討了疫情對貧困地區(qū)農戶就業(yè)的影響;從研究內容來看,對農戶的研究主要是單一方面的研究,不具有可持續(xù)性。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的影響具有廣泛性,衡量疫情對貧困農戶的影響因素、影響程度的方法較多,因此筆者以玉溪市周邊的貧困農戶為研究對象,以可持續(xù)生計作為一種應用范式,從農戶擁有的自然資本、金融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5方面[15],來描述農戶當前的謀生及長期的發(fā)展能力。在此框架下采用熵權法探討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對改善貧困農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
1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shù)據(jù)來源
為客觀反映農戶生計狀況,綜合考慮經濟水平狀況和地理環(huán)境,該研究選擇云南省紅塔區(qū)的靈秀村、小石橋、昔古牙3個行政村作為典型村,其中靈秀村處于半山區(qū),耕地條件差,小石橋大部分耕地石漠化、細碎化嚴重,缺乏農業(yè)灌溉用水,昔古牙地區(qū)土質疏松,屬于國家重點扶貧地區(qū)。這3個行政村中大部分農戶以農業(yè)生產維持生計,總體上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課題組在2021年6月到典型村調研,主要采用入戶問卷訪談的形式展開調查,與農戶進行面對面訪談。問卷主要包括貧困農戶的自然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人力資本5個方面內容,為分析新冠疫情對農戶的影響,調查問卷記錄農戶2019年的生計狀況以代表疫情前的生計狀況,2020年的生計情況以代表疫情后的生計狀況。每份問卷大約用時20 min,經過整理得到有效問卷130份,問卷有效率為93.1%。
1.2 模型與方法
1.2.1 模型選擇及指標選取。
該研究主要采用英國國際發(fā)展署提出的可持續(xù)生計框架[16],參照國內外學者對生計資本量化選用如下指標。
(1)自然資本。耕地資源對于農民來說,是最重要的生計保障。該研究采用耕地總面積、水田面積、旱地面積、拋荒耕地數(shù)量等指標來測量貧困農戶的自然資本。
(2)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決定著其他幾類資本的獲取與利用程度,該研究采用6項指標來測量農戶的人力資本:家庭人口數(shù)量、家庭勞動力數(shù)量、務農人口數(shù)、打工人口數(shù)、男性人口數(shù)、女性人口數(shù)。
(3)物質資本。該研究采用房屋結構、房產數(shù)量、房屋總面積、基本生活用品擁有數(shù)量、機械使用總次數(shù)多個指標來測量農戶的物質資本。
(4)金融資本。農戶的金融資本指的是農戶憑借自身能力,能夠籌措到資金,不只限于銀行借貸資本。該研究通過詢問農戶售賣農作物的收入、家庭年收入、年支出、家庭儲蓄、獲得貸款和補貼來測度貧困農戶的金融資本[17]。
(5)社會資本。選擇適合貧困農戶特點的測量指標對分析社會資本更有指向性,該研究采用參加社區(qū)活動的情況、與鄰居交流往來的情況、使用網(wǎng)絡的情況3項指標來測量農戶的社會資本。
1.2.2 研究方法。
為精確分析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采用熵權法對各項調查指標進行賦值。熵權法能夠充分反映樣本數(shù)據(jù)所包含信息熵的效用價值,與生計可持續(xù)性研究的內在機理高度相似,即影響生計可持續(xù)性的主要因素通常是其中變化程度較大的因素,因此在生計研究中常被用作綜合指標評價方法[18]。
首先,采用極差標準化法對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處理[19]。為防止對數(shù)計算出現(xiàn)0值時無法得出計算結果,對標準化數(shù)據(jù)進行加1處理。
Yij=Xij-min(Xi)max(Xi)-min(Xi)+1(1)
式中,Yij表示第i個樣本第j項指標標準化后的值;Xij表示第i個樣本第j項的變量值;min(Xi)表示第i個指標中的最小值;max(Xi)表示第i個指標中的最大值。其次,采用熵權法進行評價,據(jù)此公式得出的數(shù)據(jù)值范圍為0~1,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經熵權法計算可持續(xù)生計評價5項指標中,金融資本的權重最大,表示金融資本對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最大;社會資本的權重最小,表示社會資本對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的影響最小。
2 結果與分析
2.1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農戶生計資本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2.1.1 自然資本。
典型村貧困農戶自然資本水平低,耕地分為水田和旱地,旱地面積比重大,占耕地總面積的75.81%,水田面積比重小,占耕地總面積的24.19%;平均拋荒耕地數(shù)量為0.013 3 hm2。
2.1.2 物質資本。
典型村貧困農戶的住房水平均較高;3.3%的農戶擁有2套房產,各戶房屋總面積均較大。74.4%的貧困農戶房屋結構為磚混結構;25.6%的貧困農戶房屋結構為土木結構。擁有基本家庭生活用品的情況差異小,在調查樣本中電視、洗衣機、冰箱、熱水器擁有率在95%以上,擁有摩托車或電動車的家庭數(shù)占70%,擁有農用車的家庭數(shù)占63.3%,擁有小轎車的家庭數(shù)占28.3%,煤氣灶和個人計算機的擁有率在20%左右。
2.1.3 金融資本。
典型村貧困農戶金融資本水平低。收入來源大體分為售賣農作物和外出務工,其中售賣農作物平均收入為14 834.7元,疫情后家庭平均年收入31 686.0元;家庭平均年支出為28 074.4元;家庭平均儲蓄1 446.3元,平均獲得的貸款金額為19 776.9元;平均獲得補貼為182.6元。
2.1.4 社會資本。
通過調查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典型村農戶參與社會活動的情況、與鄰居交往的情況明顯減少,使用網(wǎng)絡的情況明顯增多,新冠疫情對農戶的社會資本影響大。
2.1.5 人力資本。
典型村貧困農戶家庭平均勞動力數(shù)量為3.5,勞動力數(shù)量相對充足。但總體文化程度較低,職業(yè)技能較弱,勞動力素質較低。
2.2 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
2.2.1 對自然資本的影響。
由圖1可知,典型村貧困農戶自然資本中,農作物收成2019年綜合水平為0.33,2020年綜合水平為0.27,下降18.2%,降幅較大。主要原因為耕地質量差,大部分為旱地,且分布在山區(qū)、半山區(qū);耕地破碎化嚴重,不利于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和機械化作業(yè),集約化利用程度低;陡坡耕種,存在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問題,使農作物產量降低;氣候干旱、缺乏天然灌溉水源,農業(yè)生產以人工異地取水灌溉為主,由于疫情期間對出入村子的道路進行管制,農戶運輸灌溉用水受阻,加之疫情管控農戶嚴禁外出,農作物生長期缺乏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拋荒耕地數(shù)量2019年綜合水平為0.25,2020年綜合水平為0.19,相比之下綜合水平值下降24.0%,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由于貧困農戶種植的蔬菜等農作物成熟后無法運到市場售賣,蔬菜屬于生鮮產品極易腐爛,嚴重影響農戶下一步的生產積極性;其次農戶收入減少,投入到下一輪農作物生產中的資金也相應減少。
2.2.2 對物質資本的影響。
物質資本是維持農戶正常生活的基本條件,農戶的基本生活用品擁有數(shù)量、房產數(shù)量和房屋面積數(shù)量與疫情并無直接關聯(lián),在年平均機械使用總次數(shù)上有細微差別,故新冠疫情對典型村物質資本基本上沒有影響。
2.2.3 對金融資本的影響。
由圖1和表3可知:
(1)售賣農作物收入2020年與2019年相比綜合水平值下降5.9%。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疫情防控工作對交通造成一定的阻礙,部分地區(qū)冷庫關閉或停業(yè),農產品難以冷藏保存,大量蔬菜無法對外銷售;二是農產品交易市場短期關閉,消費者居家隔離無法外出,對蔬菜的消費減少,農產品出現(xiàn)滯銷等原因使農戶售賣農作物的收入大幅度減少。
(2)家庭年收入2020年與2019年相比綜合水平值下降33.3%,表明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收入影響大。主要原因是貧困農戶的收入來源取決于售賣農作物的收入,同時也受到外出打工收入的影響。由于疫情期間售賣農作物的收入減少,致使農業(yè)經營性收入減少;大量工廠停產,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農戶外出打工受阻,其所在家庭工資性收入下降,非農業(yè)經營性收入減少。農業(yè)經營與非農業(yè)經營性收入同時減少,使家庭年收入大幅度下降。
(3)2020年樣本戶家庭年支出綜合水平值比2019年下降5.9%,由于家庭年收入減少,貧困農戶的可支配收入減少,故家庭年支出相應地減少。
(5)家庭儲蓄2020年與2019年相比綜合水平值下降17.1%。由于農戶家庭年收入下降幅度比家庭年支出下降幅度更大,使農戶剩余的收入減少進而導致家庭儲蓄減少。
(6)獲得貸款2020年與2019年相比綜合水平值下降18.9%。主要是受疫情影響農戶出現(xiàn)拋荒現(xiàn)象,耕種的土地數(shù)量相對減少,農業(yè)生產資料的投入減少,經濟壓力變小,貧困農戶對貸款金額需求減少,同時在疫情的沖擊之下,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收入狀況態(tài)度不樂觀,農戶擔心無法償還貸款,因此減少貸款金額。
(7)與2019年相比2020年樣本戶所獲補貼減少,綜合水平值下降8.3%。受疫情影響,部分耕地閑置,農作物種植方面的補貼與耕地面積和作物品種密切相關,由于種植面積減少,所獲補貼相應的下降。面對當前處境,農戶普遍認為就業(yè)形勢嚴峻。
2.2.4 對社會資本的影響。
通過“新冠疫情對社會資本的影響程度?”問題調查得知,82.64%的農戶認為疫情對社會資本的影響大,3.31%的農戶認為疫情對社會資本的影響小,14.05%的農戶認為疫情對社會資本沒有影響。典型村農村地域狹小,農戶人際交往范圍小,主要是在同村或鄰近村之間進行交流。但由于疫情期間的防控需要,農戶以居家隔離為主,參與社會活動的次數(shù)減少,與鄰居交往頻次減少,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和頻次增加,新冠疫情對農戶的社會資本影響大。
2.2.5 對人力資本的影響。
據(jù)調查,疫情發(fā)生前有42.15%的農戶在城市打工,52.07%的農戶在農村打工;疫情發(fā)生后有38.02%的農戶在城市打工,56.20%的農戶在農村打工,有4.13%的農戶打工地由城市遷往農村。由于疫情期間大部分企業(yè)和工地停工停產,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減少,而中小企業(yè)和附近工地恰恰是農民工主要就業(yè)地,為響應國家疫情防控政策居家隔離,外出打工的農戶減少,農村務農人口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影響農業(yè)技術和生計模式創(chuàng)新。
3 結論與建議
3.1 研究結論
該研究基于農戶實地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熵權法分析疫情影響之下的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狀況,結果表明:新冠疫情對貧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在自然資本、金融資本方面有顯著負向影響,其中對自然資本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農作物收成減少、拋荒耕地數(shù)量增加兩方面;對金融資本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農戶家庭年收入顯著減少、家庭儲蓄和獲得貸款相對減少。在社會資本、人力資本方面負向影響較大,農戶的社會關系密切程度被削弱,工作地短期內由城市轉向農村;對物質資本影響較小。
3.2 政策建議
為降低疫情對貧困農戶的影響,應采取以下措施:
(1)在自然資本方面,耕地拋荒嚴重,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提高農戶的生產積極性,鼓勵農戶積極參與農業(yè)生產,限制拋荒耕地數(shù)量,保障耕地安全。
(2)在金融資本方面,政府應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技術、現(xiàn)代物流體系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保障農業(yè)經營收入穩(wěn)定;拓寬農民收入渠道,延展非農產業(yè)鏈,鼓勵農戶創(chuàng)業(yè),增加非農業(yè)經營收入;精準實施補貼政策,根據(jù)農戶實際需要,擴大補貼范圍,加強補貼力度,保障農戶基本生產持續(xù)進行;對受挫較嚴重的農戶提供政策性貸款支持,幫助貧困農戶渡過難關,維持可持續(xù)生計。
(3)在社會資本方面,待疫情穩(wěn)定后,農戶要加強人際交往,在穩(wěn)定原有人際關系網(wǎng)絡的基礎上,擴大交往范圍,提高交流頻率。
(4)在人力資本方面,相關部門應提供多樣化、實用性的非農技能培訓,提高農戶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加大對農民再就業(yè)和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支持,拓展非農生計,提升當?shù)刎毨мr戶的生計穩(wěn)定性;有序推動農民工返城務工,做好相關的防疫工作。
參考文獻
[1] 郭勁光,于澤乾.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研究評價與“十四五”關注點研判[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21(5):17-27.
[2] 馬國璇,周忠發(fā),朱昌麗,等.改進可持續(xù)生計框架下易地扶貧搬遷前后農戶生計對比分析:以貴州省貞豐縣者相鎮(zhèn)安置點為例[J/OL].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21-07-13[2021-08-07].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10713.1128.010.html.
[3] 周麗,黎紅梅,李培.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生計資本對生計策略選擇的影響:基于湖南搬遷農戶的調查[J].經濟地理,2020,40(11):167-175.
[4] 潘婷婷,付光輝.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對農戶生計脆弱性影響評價[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8):25-27.
[5] 陳蝶,付光輝,張曉牧.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對農戶生計資本的影響評價[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7):30-32.
[6] 劉格格,葛顏祥,李穎,等.生態(tài)補償對水源地農戶可持續(xù)生計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改進的DFID生計分析框架[J/OL].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21-09-30[2021-09-3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10930.1418.002.html.
[7] 李爭,易潔,李萬鈺.基于自然資源利用的農戶可持續(xù)生計研究綜述[J].國土資源情報,2021(5):31-38.
[8] 周哲,周秋瑩,鄭若楠,等.新冠疫情對農民收入的沖擊及應對:基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視角[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9):12-15.
[9] 馬麗,王雨濃.突發(fā)疫情對貧困地區(qū)農民收入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20,48(21):234-237.
[10] 李偉偉.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經營的影響及啟示:以北京地區(qū)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21,49(8):219-223.
[11] 唐杰.新冠疫情后的“三農”經濟發(fā)展趨勢與政策建議[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21(3):29-30.
[12] 曹志杰,楊雪.新冠疫情影響下“三農”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湖北農業(yè)科學,2020,59(17):182-184,203.
[13] 葉興慶,程郁,周群力,等.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影響評估與應對建議[J].農業(yè)經濟問題,2020,41(3):4-10.
[14] 楊玉影,郝小瑤,聶鳳英.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qū)農戶勞動力流動就業(yè)影響的調查分析[J].農業(yè)展望,2021,17(2):19-27.
[15] 伍繼強,王秀蘭,熊根林.基于可持續(xù)生計框架的農地整治對農戶生計策略的影響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20,40(2):269-277,284.
[16] 郭華,楊玉香.可持續(xù)鄉(xiāng)村旅游生計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20,35(9):134-148.
[17] 孫晗霖,劉新智,張鵬瑤.貧困地區(qū)精準脫貧戶生計可持續(xù)及其動態(tài)風險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9,29(2):145-155.
[18] 楊琨,劉鵬飛.欠發(fā)達地區(qū)失地農民可持續(xù)生計影響因素分析:以蘭州安寧區(qū)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4):342-348.
[19] 謝楠,張磊,伏紹宏.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戶的可持續(xù)生計及風險分析:基于涼山彝區(qū)812戶貧困戶的調查[J].軟科學,2020,34(1):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