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燕
作文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頭戲,應該如何備考才能從容應對,寫就佳作?素材儲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事、物,都是寫作的直接材料,而閱讀的書籍、新聞,可以為我們提供間接材料。在復習時,我們可以建立起以下三類素材庫。
生活素材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里說:源頭很密邇,很廣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們充實的生活。
衣食住行等生活瑣碎,皆是生活的真實狀態。將自身生活體驗與個性化的動情點相勾連,才能拓深文字意境,豐厚習作內涵。比如“食物”素材,家鄉特色小吃、食物與鄉愁、美食與傳統文化、那些給予你溫暖的食物、人間有味是清歡、美食與人世百態、柴米油鹽間的拘囿與愛、冬奧美食展現文化自信……總有一個角度給予你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比如“建筑”素材的多角度呈現:
回不去的故鄉:老墻、老院、老巷……
文化傳承:博物館、故居、古橋……
行旅見聞:夢里水鄉、鼓浪嶼建筑群、塔、石窟……
棲息之所:陽臺、房間、窗前……
親族經歷、凡人小事,展示的是豐富的、各具特色的生命世界。敘寫“我與他們”的故事,傳遞對他人生命內涵的體悟與情意。這里以親族經歷為例,據美國教育學家杜克博士研究,“對于家族歷史知道得越多,孩子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識”。“為什么知道祖母去哪里上學,有助于孩子克服諸如小到膝蓋擦破大到恐怖襲擊的困難呢?”“答案在于孩子的家族歸屬感。”杜克博士說。
當然,家族故事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因為家族故事以其豐厚,往往能展示多方位的人生。有一個同學的阿太是當地的一位碶夫(古水閘的守護者),僅他挖掘的家族故事就涵蓋了方方面面。如:阿太在守護中表現出的責任感,尤其是在風雨中堅守的堅毅;祖父最終決定留在家鄉,繼續守護碶閘的人生選擇中所表現出的擔當、傳承;小作者自己在家族故事中感受到的鼓舞所表現的成長;古水閘本身呈現的家鄉風貌;日本學者贈送拍攝有阿太照片的水利研究書籍所表現的文化交流……
自然萬物,包含豐富的生命智慧,是思想、藝術的不竭源泉。與自然對話,諦聽自然的樂音,感悟生命的律動,追求自我與外物之平衡,提升寫作格調。如看花專題、河流專題、看云專題、月亮專題、樹木專題。你一定也有與自然的對話,臨考前,你需要做好整理歸類。
在復習階段,還有個重要的事項,那就是選擇自己可能還不夠完善,但是素材上具有代表性、有真情實感的習作,進行再加工,使之成為自己的代表作。什么是代表作?它應該是最能綜合體現你的思想、謀篇布局和語言組織能力的作品,或者作文所寫的素材,是你獨有的。修改加工自己的習作,其實是針對選材而言的,到了考場上,能夠利用的,還是代表作中的素材。畢竟在考場上,不像平時習作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構思立意、斟酌選材。素材雖可以預備,難的是貼近作文要求的二次加工,修改代表作的過程,也是對自己作文綜合能力的一次提升。
熱點素材
時事熱點素材,可以開闊視野,提升學生的學思辨能力,最終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一年來的時事熱點,我們可以稍做分類。
國士無雙類:袁隆平,改變世界的“禾下乘涼夢”;“大國工匠”劉永坦,沉潛耕耘、科技報國;百歲楊振寧,千里共同途,不改赤子心;李澤厚離世,而真理與美仍永恒……
平凡英雄類:考古書店經營者洪霞,在塵囂中堅守;清華保潔阿姨演奏《我的中國心》,心懷熱愛、逐夢前行;青年作家“畢業致謝”刷屏;勸生志愿者陳思,以仁心挽救生命……
榜樣勵志類:中國女足奪冠,鏗鏘玫瑰逆境綻放問鼎亞洲杯;冬奧運動員,雪道之上,自由飛翔;復旦首位盲人研究生,不懼黑暗、不畏艱難;蘇炳添全運奪冠,圓夢中秋夜……
家國情懷類:神舟出差,再探蒼穹,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孟晚舟順利歸國,信念的顏色是中國紅;電影《長津湖》再現抗美援朝那段血與火的歷史,讓人們銘記英雄、禮贊英雄……
文化傳承類: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成為受人追捧的頂流;三星堆考古新發現,千年風華驚艷歲月;短視頻科普熱,讓“高冷”科學變親民;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閉幕式上的中國元素;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刷屏……
社會現象類:浙江100份疫情流調曝光,說盡了成年人2021年的悲歡;“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廢話文學;博流量不能沒底線;“直播帶書”能夠掀起真正的讀書熱潮嗎?
對于熱點素材,我們要學會多角度分析,也要能夠架設起與語文學習和生活的橋梁,復習時,我們要重溫或充實這一層聯系。以《穿井得一人》為例,在這個網絡社會,古老的寓言依然給予我們啟示:對待傳聞應該采取審慎的態度,調查研究,去偽存真。
閱讀素材
張偉忠先生在《萬千集》中說:“所謂經典,應該是那些具有原創性、典范性和歷史穿透性的文本?!苯浀涫蔷竦姆N子,它具有生長性和超越性。部編教材的編寫基于“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強調突出了閱讀與寫作的關聯性、結合性。課內文本本身就很有寫作價值,我們可以復習作者用怎樣的文字表情達意,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也有些課文可作為論據。
而教材推薦名著和教師平時做的課內外名著聯讀,讓我們擁有了眾多閱讀素材。它們彌補生活閱歷的不足,引領思想的成長。同學們從課外閱讀中汲取營養,把獲得的經驗用到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時,就會擁有一個更大的表達思考和抒發情感的天地。復習時,大家可以做一些組合式的梳理,把同類型、同主題的素材整合起來。
以“不做看客”話題為例,我們可以整合課文《孔乙己》《變色龍》,而課本作家作品的拓展閱讀中,魯迅《示眾》、莫泊?!独K子的故事》、蕭紅《小團圓媳婦》,冷漠的看客是“惡”之幫兇,對看客的揭示和鞭撻,至今仍有重要意義?,F實社會中“吃瓜群眾”的圍觀、評論,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造謠者實施網絡暴力的“幫兇”,也需警惕。
如在做“進和退”辯論話題時,可以用閱讀素材做論據。退一步中的人生態度:張岱退守山野,獲得心的釋然;退不是逃避,是社會變幻時的不屈服,文天祥在昏暗的牢籠寫下最豪邁的詩篇;《儒林外史》中的沈瓊枝不甘做妾,只身離開宋家,在南京掛招牌賣詩文謀生;簡·愛在婚禮時的離別,恰恰是反抗。進一步的姿態:“我欲乘風歸去”的蘇軾,最終選擇回到現實,“何似在人間”;李清照在《漁家傲》踏出進取的跫音;“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韓愈豈是會后退的;《飛向太空港》讓我們循著航天人的腳印,開啟從陸地到太空的文學遠征。
又如閱讀體驗中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夢想”內涵。少年魯迅渴望不用背書也能暢快看五猖會的夢想,包含著對家庭教育的思考;顧拜旦的夢想成就人類奧運奇跡;鄧稼先實現了中國強大的夢想,他的夢后繼有人;《創業史》中梁生寶的夢想展現了一段歷史進程,也激勵著新一代的創業者;《寂靜的春天》中蕾切爾的夢想促使現代環保理念的生成,警示人們與自然和諧共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夢想,照出了他的炙熱心腸。9D542F70-8B72-43FA-AC1B-7361AE4AC8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