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黃杰 馬海汪 姜嬌
摘 要:近幾年,我國國內的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進步逐漸擴大,在增進了我國城市購買力度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鄉村農業經濟的進步,為我國農村的經濟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本文對我國的葡萄與葡萄酒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葡萄酒產業;行業現狀;產業問題;解決渠道
Analysis Report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Domestic Wine Industry
ZHU Tingting, HUANG Jie, MA Haiwang, JIANG Jiao*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Xianyang 7121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omestic grape and wine industry with the economic progress gradually expanded, in enhancing our country’s urban purchase strength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hina’s rural agricultural economy, for the economic progress of our countryside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grape and win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hina wine industry; industry status; industry problems; solve channels
近年來,中國葡萄酒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振興,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1]。但我國的葡萄與葡萄酒行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市場競爭優勢匱乏、項目投資嚴重不足、行業發展不全面及生產創新性缺乏等,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未來的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1 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和原因
1.1 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國內葡萄酒行業處在發展的瓶頸期,近年來葡萄酒的產量、企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呈現緩慢下滑的趨勢,形勢不容樂觀。我國的葡萄酒消費者本就小眾,對本土企業的葡萄酒品牌認知度更是不高,實際購買力嚴重不足,本土生產的葡萄酒大都沒有鮮明的特征和知名度,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強、產業增速逐年下滑、行業發展不平衡等是目前我國本土葡萄酒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未來品牌的宣傳推廣、銷售渠道的開拓、與旅游業的結合發展以及獲得更多的消費群體成了行業發展的關鍵。
1.2 中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的短板
1.2.1 市場競爭優勢匱乏
近幾年來,我國國內的葡萄酒企業的銷售額每年緩慢下降,銷售難度高、庫存數量多,宣傳和銷售渠道少,種種原因都讓行業進入了一個銷售困境。我國本土的葡萄酒既沒有羅曼尼和拉菲那樣的知名度,也沒有博若萊新酒那樣的宣傳手段。與國外的葡萄酒相比,我國葡萄酒市場競爭優勢匱乏,在銷售的渠道、銷售的市場策略、產品價格定位、產品的促銷手段、產品包裝質量與門店的服務以及促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我國本土生產的葡萄酒在市場中長期優勢匱乏[1]。
從2015—2017年,在大量進口葡萄酒的強烈沖擊下,我國本土葡萄酒的銷售情況不佳,喪失了絕大部分的市場。國外五花八門的葡萄酒品牌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市場逐漸擴大,優勢明顯。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葡萄酒沒有自主的定價權、更無自己可以控制的銷售渠道,話語權缺失,使得我國出口的葡萄酒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始終處于被動
狀態。
1.2.2 項目投資嚴重不足,引資困難
我國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工廠利潤度不高,甚至處于連年虧損的狀態,這使得國內大多數投資商對于本土葡萄酒這一產業的投資意愿很低。我國白酒消費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全國各地的葡萄酒產業項目在不斷減少,新疆、寧夏、陜西等優質產區的葡萄酒生產廠家想要獲得資金投資十分困難,投資者對葡萄酒產業的投資意愿太低。特別是葡萄種植基地前期生長需數年,回報周期長,而白酒企業相對利潤高,周期短,這使得葡萄酒企業和工廠想要獲得投資更是難上加難,各地的項目數量銳減。項目投資嚴重不足,引資困難,直接導致葡萄酒產業發展趨勢逐年下滑。
1.2.3 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均勻
我國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局限性太強,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東部地區葡萄酒的產量達到西部地區3倍以上[2]。在我國東部地區可用于葡萄種植的土地面積匱乏,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釀酒葡萄的種植產區土地面積少。土地的匱乏成為東部抑制葡萄酒增長的最大阻礙。而我國西部地區如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的土地資源雖然多,但因氣候原因種植出的葡萄普遍存在糖高酸低的情況,而且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遲緩,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受資金、市場、技術等多方面的制約。東部地區知名企業、規模大的企業較多,一體化生產程度高,品牌效應較好,經營狀況良好。西部地區知名企業極少,企業規模普便較小,經濟實力不高,營銷促銷均不到位,業績較差。任何行業的發展不均衡都會嚴重制約該行業的長遠發展,所以促進本土葡萄酒企業的均衡發展至關重要。
2 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出現問題的原因
2.1 市場需求量低,葡萄酒生產供大于求
近年來,我國國內葡萄酒企業的生產效率越來越高,但消費者購買力停滯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市場供遠大于求,市場上的商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認同度低,使得產業的供求關系出現不平衡,這給我國葡萄酒發展帶來巨大隱患。國內葡萄酒生產能力強,相應的生產設施和發酵灌裝設備閑置,高質量可陳釀的酒種少,陳釀設備不足。每年設備使用率極低,大部分時間閑置,資源浪費嚴重。
2.2 產業創新能力不夠,產品同質化嚴重
我國葡萄酒產業同質產品居多,創新力和個性化不強。企業按部就班地種植相同的葡萄品種,控制相同的成熟采收時期,使用同樣的釀造工藝和設備,進行同樣的管理,應用同樣的商業菌株,這使得我國本土生產的葡萄酒特色不鮮明。各大企業始終沒有自己的創新團隊,技術得不到更新,創新研究和技術難題依靠高校的科研,創新速度慢,時效性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這都使得國內企業生產的葡萄酒沒有個性而難以建立品牌影響力。
2.3 企業資金不到位,設備落后
葡萄酒生產的相關設備價格昂貴,中小型企業顯然不具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配置全套的新型設備,這也是國內大部分葡萄酒企業發展不景氣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葡萄酒過剩,這種過剩在生產上表現為產能過剩,大量設備生產線的閑置帶來的是生產資源浪費;在市場上表現為結構性過剩,一般資源過剩,而一些高端、優質的葡萄酒仍然稀缺。當前國內葡萄酒產業優勢資源不足,資源配置的能力不足是突出問題,我國葡萄酒產業如何合理配置資源、化解問題顯得至關重要。
2.4 市場營銷水平不足,營銷缺乏專業性
據調查,近年來我國西部葡萄酒產區約八成以上葡萄酒企業存在著重生產、輕營銷的情況,營銷方式老套,營銷水平有待提高。雖然行業內的一些知名大品牌企業營銷體制已經建立,但營銷推廣未能形成長期穩定的科學戰略,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這種老式營銷手段逐漸與市場匹配度不高。營銷手段陳舊,營銷渠道缺乏創新,客戶消費體驗差,導致葡萄酒營銷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2.5 質量管理水平不高
長期以來,我國葡萄酒產業質量認證管理體系滯后,導致葡萄酒質量參差不齊。企業自訂的葡萄酒分級體系帶來了混亂的葡萄酒質量和價格,疏于對葡萄酒質量監管導致假酒滋生,目前執行的質量等級標準有很多不足,缺乏明確的質量指標,沒有感官品嘗特征,重結果,輕過程,約束力不強,導致我國質量等級制度形同虛設,消費者無法得到準確的等級信息,購買的產品往往不合心意,便容易轉向國外市場。
3 解決中國葡萄酒產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3.1 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為了改變我國東西部葡萄酒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必須提高政府的資源配置能力。發揮政府在政策制定、產業規劃、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以便捷、高效的政府清單管理促進東西部資源合理流動,推進我國葡萄酒產業的協調發展[1]。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東西部產區企業要緊密協作,發揮各自優勢,投資開發利用沿線國家資源,建設優質原料和生產基地,進行國際性的收購、兼并和合作,邁向國際化經營。針對東西產區企業反映的葡萄酒稅負高這一共性問題,10%的消費稅等要下調或取消。國家有關部門要嚴格監管進口酒傾銷,調整關稅,提高進口葡萄酒門檻等,來改善我國東西部葡萄酒的發展環境,促進葡萄酒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3.2 開拓渠道,打開線上市場
近年來,隨著各大電商的迅猛發展,各種銷售促銷方式此消彼長,我國葡萄酒的銷售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網購機制的完善,線上購物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無論百貨食品還是衣食住行,網購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這兩年來電商直播帶貨開始火熱,線上銷售、直播帶貨火爆。因此,可以進行大膽的營銷創新,在營銷手段、策略、渠道及隊伍建設等方面要系統創新,積極開展網上互動體驗和文化營銷等模式,利用電子商務等新興渠道或平臺,抓住在線業務這一板塊,跟進互聯網,發展新的經營策略??稍诰W上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持續強化與購買者線上互動體驗,通過網紅推廣、直播帶貨等促進葡萄酒銷售[3]。
3.3 旅游業與葡萄酒產業融合發展
酒莊設計風格各異,風景優美,大部分酒莊是同時具備旅游和葡萄酒釀造兩個功用的。無論是風格鮮明的建筑,還是酒莊的歷史博物館,或者規劃整齊的葡萄園,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4]。葡萄酒和旅游文化產業的融合可以促進消費者與鄉村、農戶、葡萄酒生產商的互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帶動交通、旅游、餐飲、住宿、通信及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依據產區資源和條件,建設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公園、葡萄酒文化展示中心,并精心打造葡萄酒小鎮,使之成為當地旅游業新的目的地,吸引更多的觀光旅游者,推動葡萄酒旅游業的發展。農旅結合,大力發展酒莊旅游、葡萄酒文化游,構建鄉村田園綜合體,精心策劃悠閑游、田園景觀游、農事活動體驗及葡萄采摘與手工釀制葡萄酒等互動項目,提高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的綜合效益[5]。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葡萄酒產業存在市場競爭優勢匱乏、項目投資嚴重不足、行業發展不全面及生產創新性缺乏等問題,嚴重制約行業的長久穩定發展,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從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精準定位,拓寬宣傳渠道;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開拓銷售渠道,線上線下同時進行,以開拓更多的消費群體;旅游業結合發展,創造副經濟,同步發展,從而促使我國本土的葡萄與葡萄酒行業實現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永奇.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20(11):70-77.
[2]沈玉芳,羅余紅.長江經濟帶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0(2):23-30.
[3]韓永奇.突發疫情對染料行業影響及對策[J].上海染料,2020,48(2):8-13.
[4]孫君宏,劉晨.鄉村振興視角下中國葡萄酒產業融合發展探析[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21(4):
100-104.
[5]徐先航.中國葡萄酒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研究:基于貿易績效評價視角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1):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