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曦
中圖分類號:G88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4-196-02
摘? 要? 心理訓練既是完成訓練和比賽任務的需要,又是以培養人為目標的長期塑造工程。心理訓練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融于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和身體訓練之中,長期堅持。對于射箭運動員來說,當掌握嫻熟的技戰術水平之后,如果還要提高訓練成績,可以通過心理訓練進行干預,心理訓練同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一起,構成現代運動訓練的完整體系。本文選取了射箭訓練視角,闡述了與射箭有關的技能學習問題,并結合自身多年訓練經驗,提出了利用心理學方法提高射箭訓練效果的方法,旨在充分發揮心理學干擾的功效,提高射箭運動員訓練機能水平。
關鍵詞? 射箭訓練? 技能學習? 心理
射箭運動員的心理能力是可以習得的,即心理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和提高的,但需要較長的時間過程。心理訓練可以融于其他活動之中,如專業技術訓練、身體訓練和日常生活。從心身統一的觀點看,心理能力和個性心理品質薄弱,會影響和制約射箭運動員運動技能學習、掌握和發揮,正像“水桶理論”所闡述的,一個木制水桶裝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一個木片的長度。
一、心理的概念釋義
人的心理,就其產生方式來說,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人的高級神經活動,是腦的反射活動[1]。這種活動,就其內容來說,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沒有客觀事物作用于人,心理活動是不可能產生的。沒有外界客觀事物的存在和出現,就不會有感知覺;沒有發生外界客觀事件的刺激、也不會有情緒反應。
二、與射箭有關的技能學習問題
(一)射箭項目的本質
對項目本質認識清楚了,才能科學地設計訓練結構、制定訓練計劃、選擇有效的訓練方法。射箭項目歸于技能類中的求準性項目,它是一種訓練學的分類,這并未涉及射箭項目對人所提出的素質要求。射箭技能掌握涉及的主要素質要求是神經支配及與其有關的身體協調性,神經系統敏感程度及與其有關的本體感覺和反應能力,神經能量及與其有關的注意的集中、分配和轉移能力及長時間耐久性,所有這些都是腦的機能。所以,可以認為射箭對腦機能的要求甚高,腦機能水平決定個體在射箭項目上的成就發展。
(二)興趣與樂趣
人的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在選材時考慮直接興趣因素,在訓練初期就注意培養青少年對射箭的直接興趣,對運動員最終發展到高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從心理學觀點說,不要將訓練作為懲罰手段施予運動員,如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未達到原定指標要求,或表現不好,就被罰射多少支箭或罰做多少個俯臥撐。這種做法會逐漸在運動員內心中將受罰與專項活動聯系在一起,失去了從專項活動獲得樂趣的感受,對專項的興趣也會隨之降低。由于射箭項目的特點是多次重復單一的活動,容易引起枯燥感和膩煩感。因此,在青少年訓練階段,設法保持運動員對射箭專項活動的直接興趣,是保持訓練積極性和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速度與準確性權衡
射箭的目標是命中靶心,即高準確性,提倡快射也是基于業已總結出的快射的準確性優于慢射。少數世界級運動員瞄準時間極短,多數箭支瞄準時間在1~1.5秒之間,有的人甚至在1秒之內。從理論上分析,這一時間尚處于“獲得穩定階段”,但他們的成績仍達到世界最高水平。對這種技術特征,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隨著技術動作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舉弓和開弓過程穩定性的加強,有時進入精瞄階段的時間出現前移的趨勢。也就是說,這些運動員“獲得穩定階段”不是始于弓弦到位之后,而是始于弓弦到位之前,并在弓弦到位之后的1秒鐘左右,迅速進入“相對穩定階段”而形成撒放時機,這是技術動作高自動化程度的集中體現。在射箭技能學習初期,由于技術動力定型尚未建立,是應該先求快速后求準確,還是先求準確后求快速呢?這是有關動作技能學習中速度-準確性權衡的問題。
一般來說,初學者“先準”較易做到,可以射到一定的環數水平,這使學習者的心情比較好,也就自然導致運動員進入“先準”的心理傾向。如果出于急功近利的指導思想,希望運動員盡快達到某一成績,會選擇“先準”,但以后能否再快起來則很難說。所以,射箭運動員先建立速度模式,再提高準確性,雖然可能暫時成績上升不快,但對于運動員最終達到高水平更有利。據國外資料介紹,韓國射箭的訓練模式是“先快后準”,他們從兒童少年開始的啟蒙訓練時就要求快射,然后逐步來提高準確性。
(四)練習曲線
動作技能學習進程一般可用練習曲線來表示。在練習曲線上我們可以看到動作技能形成中成績逐步提高過程的兩種常見表現形式:(1)練習的進步先快后慢(圖1),即學習初期成績迅速提高,表現為曲線上升斜度明顯,但隨著學習進程的發展,成績上升的趨勢逐漸減弱。(2)練習的進步先慢后快,即學習初期進步緩慢,較長時間后成績上升明顯(圖2)。
一些研究表明,不同項目遵循不同的發展模式,即有的項目先快后慢,有的項目先慢后快。可以設想,在射箭動作技能學習中,如果采用“先準后快”的訓練模式,練習曲線上的進步發展趨勢就可能表現為先快后慢。反之,與“先快后準”訓練模式相聯系的練習曲線變化趨勢則傾向于先慢后快。
(五)高原現象
當運動技能水平達到一定階段后,會出現運動成績停滯不前其至下降的現象,在體育科學上稱為高原期[2]。在這一階段,有的運動員會表現岀焦慮、煩躁和對訓練的熱情下降,主觀上自我否定,認為繼續訓練下去是無效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削弱。運動員從訓練中,特別是從比賽中,難以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如愉快、挑戰、技術水平提高的反饋、成功感和自我實現。高原現象最極端的悲劇結果是運動員就此結束射箭運動生涯。
高原現象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就射箭項目來說,包括以下幾個因素:心理障礙、綜合素質、技術不精、身體素質及其他因素等。
三、利用心理學方法提高射箭訓練的效果
(一)發展好的動作感受
發展最佳動作感受,即完美的、理想的、自己滿意的動作感覺,對于射箭技能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訓練開始前或比賽前,通過表象“再現最佳動作”的練習,有利于運動員建立好的動作感覺,并使其以良好的情緒和自信心進入實射。
當運動員在某一次訓練課中射得很好時,通常自我感覺用力流暢,動作概念清晰,射起來輕松舒服,感到訓練過程是一種享受。此時教練員可適當讓他多射,不要受原來訓練計劃的約束。訓練就是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的積累過程,這種好的技術動作感受,對正確的技術動作定型是一種正強化。
有的運動員在賽前準備期的訓練過程中出現動作感覺不好時有些著急,加班加點地增加訓練量,希望盡快扭轉這種狀況。此時的訓練,實際上是在進行負強化,破壞已有的技術動力定型或是建立錯誤的技術動力定型。這時運動員可能處于疲勞狀態,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度不夠,反應遲鈍,注意不夠集中,肌肉感覺模糊。此時采取調整訓練,停止實射,安排積極性休息;或者多做表象訓練,表象好的技術動作,建立好動作的感受,這樣是更可取的。
比賽前的訓練安排應以如何使運動員建立和保持好的技術動作感覺為目標,降低難度和增加體會練習有助于達到這一目標。
(二)堅持積極反饋
一位優秀教練員集其40年執教的經驗,深刻地提出:“訓練中不是強化一套正確的動作,就是在強化一套錯誤的動作,二者必居其一[3]。”
運動員射出一支遠箭,是技術動作在某一環節上出現失誤,很自然地在大腦中會產生這個不好技術動作的表象。如果這僅僅是一次偶然的失誤,表象瞬間就消失了;如果此時他人指岀這一箭的錯誤之處,就有可能加深運動員這個錯誤動作的表象。在意識的“屏幕”上每個瞬間只能顯示一個意象,運動員應該不去理會剛剛出現的遠箭的錯誤動作,而去努力表象和回憶10環的好的技術動作,讓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占據意識的屏幕,不讓錯誤的技術動作表象停留在潛意識中,也不讓它在意識的“屏幕”上有顯示的機會。如果以提醒運動員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代替指出其錯誤,則相當于進行了一次正強化。永遠堅持正確的技術概念,盡量加深運動員好的動作感受,不去理會錯誤的技術動作,把它看成僅僅是一次偶然的失誤,是射箭運動員和教練員應共同遵循的原則。
(三)建立起射程序
射箭項目的特點是多次重復性活動,程序化要求高,建立起射程序,有利于對過程的把握,也有利于動作的一致性。
技術程序是運動員在個體經驗積累基礎上,經過實踐嘗試逐步形成的,并將繼續完善,經過反復重復,成為定型和習慣。起射程序具有個性化,即帶有明顯的個人特點。
四、結語
以心理訓練為主的心理工作應從運動員一進隊就開始,并貫穿運動員的全部運動生涯。當然,心理訓練不能代替技術訓練和身體訓練,它也不是提高技術和保證比賽成功的“靈丹妙藥”。從某種意義上講,心理訓練比技術訓練和身體訓練更難,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更長的時間后才能顯示出其效果。而且這種效果也是以技術為本的,脫離技術的心理能力是無本之木。
參考文獻:
[1]李蓓.試析射箭運動員的緊張應激及其調控對策[J].體育風尚,2021(11):67-69.
[2]賴亞新.射箭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的情緒調控分析[J].農家參謀,2020(10):229.
[3]杜鋒,于芳,常亮,張曉柄.優秀射箭運動員的功能性動作篩查結果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20(03):2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