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產地中藥材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和存在的諸多問題,以互聯網為媒介,構建由供應商、采購商、物流商、金融機構參與的一體化供應鏈金融平臺,推動商流、物流、信息流在供應鏈上有序流轉。金融企業的加入有助于解決供應鏈上企業及個人的融資難問題,緩解產需雙方資金壓力,也有利于供應鏈上利益體專注于各自領域的具體業務,從而提升產地藥材的質量、縮短藥材供應線路,減少交易環節,疏通供需雙方信息,達到產需有效對接,降低種植企業和種植戶的盲目性生產,改變不按需生產出現的滯銷局面,提高產地中藥材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藥材;供應鏈;金融;種植基地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3-009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3.091
1 引言
近年來,中藥材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呈現規范、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局面,明顯的變化是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和品種不斷增多。全國適合種植中藥材的地域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西南、華東、華中、華南和華北產區,據《2020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狀況報告》藍皮書,到2020年年底,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為8939萬畝,現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1] 中藥材主要應用領域是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和中成藥三個市場,目前存在的劣勢是藥材質量良莠不齊,運營成本高,流通環節多、產地種植戶獲利薄。尤為明顯的是,作為主要產區的西北植物藥材有1270種,存在產量和收益不成正比,缺乏專業規范的集藥材收購、儲存、配送于一體的大型集約化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不同規格和不同形式的交易市場在藥材產地基本都有,但是藥材交易前后的儲存條件不符合要求,致使藥材的質量不達標,出現銷售難和低價處理藥材的現象;供需雙方也缺乏智能的決策機制,藥材的產地生態化達不到標準,藥材的種植、儲存、運輸、溯源等缺乏可視化。鑒于此,探索一種適合中藥材產業健康長遠發展的“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平臺發展模式,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通過設計中藥材產業鏈下游服務業務流程和上游服務業務流程,遴選合作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構建一個集供應商、物流商、分銷商和金融機構為一體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通過平臺的運作達到提高藥材的質量、減少中藥材交易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資的目的,助力中藥材產業朝集約化、質量化、效率化方向發展,并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和培育市場新動能,從而有力凸顯中醫藥藥材產業的地域優勢。
2 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趨勢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得到了迅猛發展。據國外研究機構Demica的統計顯示(2014),2011—2013年,國際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年增長率為30%~40%,在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非常迅速,根據易寶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整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達到22萬億元,供應鏈金融市場迎來快速發展。[2] 中醫藥藥材產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藥材產業,國外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比較多,但結合中草藥的涉及的比較少。國內相關研究,在中國知網通過主題詞“供應鏈、中藥材、金融”選取相關論文257篇,利用智分析SmartAnalyze平臺得到如圖1所示結果。
圖1表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藥材、供應鏈、產業鏈這幾個主題詞的不同組合研究,關于中藥材平臺化的供應鏈金融研究涉及的很少。以互聯網為媒介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中藥材產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3 建立供應鏈平臺的必要性
專業平臺推動的供應鏈金融更能體現公平性與公正性,中藥材產業的供應鏈的相關主體主要有農資、種子供應商、金融機構、中藥材種植企業、藥材基地、中成藥生產企業、醫藥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為了聚合更廣泛的供應鏈參與者和同行業的融合合作,也吸引缺乏資源和能力的中小型企業加入其中,一方面該平臺能使每一個供應鏈金融參與者更為平等地介入供應鏈服務平臺,了解和把握相關信息;相反,由核心企業控制和管理的平臺,容易導致核心企業壟斷藥材產業信息,產生另外一種形式的信息不對稱。
構建地區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將上下游企業有效“鏈接”在一起,借助于“互聯網+”,打造供應鏈一體化增值服務模式,彌補傳統金融在支持藥材產業發展中的不足。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能實現供應鏈所有權成本降低,還能幫助客戶降低各種機會成本。金融業務具有高度融合的特點,一方面,藥材產業活動與各種經營產品之間的高度結合;另一方面,不同金融產品形成組合體系,并服務于藥材產業供應鏈運營的需求。如融資借貸資產證券化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組織和產品高度結合,相互協同,以服務于中藥材產業場景。在中藥材流通過程中應用“互聯網+”思維,充分挖掘供應鏈金融在中藥材供應鏈管理中的驅動作用,強化信息機制、風險管控、利潤分享。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對接,將物流網、藥材種植、藥材供應、研發、金融產品和銷售線路組合起來,實現中藥材產業大規模柔性生產和全程數字化運營能力,實現整條供應鏈互聯互通和產融協同,也有助于金融機構投資轉入支撐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平臺與優質信貸群體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最終實現通過金融資源優化藥材產業供應鏈,同時又通過藥材產業供應鏈運營實現金融增值的過程。
4 構建業務流程
供應鏈上各業務主體通過合理的業務流程有序地運轉起來,供應鏈上各利益體基于互聯網的信息交互就會形成數據池,通過數據的篩選、整理、分析可以幫助供應鏈上企業提高決策經營水平,供應鏈活動逐漸成為綜合性的管理流程活動。供應鏈中物流與信息流的整合已被許多學者探討并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供應鏈中的資金要素長期被人們所忽視。所以逐漸考慮將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協同起來,優化供應鏈內部的資金配置,從而為供應鏈整體創造更大的價值。[3]通過信息平臺的信息共享實現中藥材產業鏈中所有參與者之間有效的協調與互動,同時可以引導供應鏈金融活動的產生。969059FC-4669-412F-A75E-32FDDE7C4FF0
4.1 構建下游服務業務流程和上游服務業務流程
地區物流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上下游企業代理采購、銷售和融資服務,在整個藥材產業鏈中居于核心地位,下游服務業務流程和上游服務業務流程見圖2和圖3。
4.2 遴選金融機構推出的金融產品
供應鏈金融既不同于傳統的銀行借貸,也有別于風險投資等其他形態的金融活動,是一種立足于藥材產業供應鏈,根據供應鏈運營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針對供應鏈參與者展開的綜合性金融活動。藥材產業和金融是供應鏈平臺的雙翼,各自成為相互依托的基礎,需要有序發展的藥材產業和良好的金融秩序做保障。為此需要仔細對比分析目前國內金融機構推出的金融產品,借鑒學習有代表性的京東和菜鳥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選擇符合地區中草藥物流平臺運作模式特點的金融企業產品,并與物流企業開展業務洽談和合作。目前四大國有銀行以及招商、交通、浦發等股份制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基于線上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力求拓寬業務渠道,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借此打造多家銀行加多家核心企業再加多家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產品的選擇不在于高大上,而在于能滿足物流企業、供應商、分銷商的實際需要,根據自身特點量身定做最適合的金融產品,能有效融入供應鏈并發揮易融資低成本的作用才是關鍵。
4.3 產地藥材物流供應鏈平臺運作流程圖
打造基于互聯網的服務于藥材產業的供應鏈金融共享平臺,統籌其上下游企業的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突破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行業障礙。從采購到倉儲,從委托監管到資金管理,從倉單抵押到信用擔保,完全實現線上線下全程化全時化服務。傳統的交易是一對一的交易,交易方式落后,服務功能不健全,交易效率低,也不具備信息化支持[4],這種模式不利于中藥材供應鏈的構建和運行;也無法組織分散的農戶進行規?;慕洜I,農戶的種植意愿和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獲得金融機構融資的難度非常大;購銷渠道不順暢,無法實現交易、庫存、配送、加工和資金管理一體化的整合。該平臺可實現中藥材生產基地和農戶通過交易平臺和專業物流配送體系直接連通采購者和消費者,消除多余的中間環節,真正實現產銷對接。供應鏈金融平臺見圖4。
4.4 融資業務模式
不同金融產品形成組合體系并服務于藥材產業供應鏈運營需求,如融資借貸資產證券化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組織和產品高度結合、相互協同,以服務于中藥材產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不僅能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還能通過金融行為為客戶提供充足的資金,滿足其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需求。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能實現供應鏈所有權成本降低。
4.4.1 存貨業務模式
簡單來說客戶將自有貨物存入地區物流供應鏈平臺的倉庫,倉庫管理系統對其貨物進行價值評估,根據評估價值反饋銀行平臺系統,給客戶一定比例的融資款,客戶根據自身資金狀況簽訂一次性還款或者分期還款協議,在約定時間內完成還款,利用信息系統對第三方物流和融資企業進行監控。即客戶將貨物存入指定倉庫,便可將庫存轉化為現金的金融產品。
4.4.2 代采購業務模式
客戶向供應鏈金融平臺支付40%(30%~50%)的采購保證金,收到保證金后向上游供應商支付100%采購款采購產品,下單后物流公司組織送貨到指定倉庫,客戶根據自身情況分批或一次性付款提貨。即客戶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供應鏈金融平臺依據其貿易能力幫助代采購,定金便可轉化為貨款的金融產品。
5 對地區中藥材產業鏈發展的促進作用
文章從產地中藥材發展的不足出發,以供應鏈平臺為媒介,促進金融企業、供應商、物流商和分銷商之間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有效流動,通過信息的聚集和管理,推動供應鏈平臺的有效管理和透明服務,并根據環境的變遷和供應鏈的動態演變,及時創新發展,實現良好的效益。
5.1 降低藥材產業鏈成本,促進地區經濟提質增效
傳統的做法是上游企業自行購買原材料和自行找尋消費市場,下游企業沒有長期合作的伙伴,為此消耗大量時間和資本。依靠專注于物流網絡的平臺服務,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通過大數據、智能技術和高效協同,搭建順暢的物流網絡,為地區中藥材產業鏈相關企業提高物流效率,加快庫存周轉,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本地區醫藥相關主體企業降本增效,實現中藥材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增加營收。
5.2 解決藥材產業鏈上相關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金融服務脫虛入實
在中藥生產地,企業主通常會抵押名下房屋等不動產去銀行尋求貸款,一系列流程走下來,時間花費長,貸款額度低,而沒有抵押物的企業主得不到資金支持,企業發展規模被抑制,產品技術沒有更新,發展幾年后便逐步被市場淘汰。著力破解特色農業藥材產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安全、有效和便捷地將資金引導到中藥材產業鏈上的廣大中小企業,通過精準融資,降低企業有息負債,降低整條供應鏈融資成本,最大化規避企業的融資風險,真正實現產融協同。
5.3 使中藥材產業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富民產業
充分挖掘中藥材資源優勢,加快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和現有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發展中藥材電子商務,促進中醫藥骨干企業快速成長,打造中藥材品牌;加快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中醫藥創新能力,發展“中醫藥+”藥材產業,真正將中醫藥藥材產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藥材產業和富民藥材產業。
6 結論
6.1 供應鏈金融平臺的應用價值
中藥材產業引入金融供應鏈,便于實現物流的高效化和集群效應,把大量傳統的、重復性的事務性工作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代替,有助于業務實體專注于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信息化、電子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有助于發展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綠色生態現代特色農業,有助于形成綠色環保的藥材產業生態圈。通過供應鏈金融產品積累海量用戶及場景化數據,可為通道經濟中的參與者提供物流藥材產業的客戶識別、分層分類、業務解析等,為客群合作提供多維度的決策參考。
6.2 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局限性與展望
該平臺的運作對促進當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和金融業務的渠道拓寬有積極作用。然而也存在其局限性,首先能否規避和有效控制風險、能否實現各利益主體有效配合以及信息渠道能否暢通需要進一步實踐檢驗;其次藥材屬于特殊農副產品,不同產地的藥材品質會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中藥材質量的控制與檢驗很難一刀切,需要依據相應的標準體系來評判。標準體系是否合理也需要在運作過程中去檢驗。后續的研究中,走進企業了解其實際需求和發展中的問題,不斷調適平臺的運作,增強其適應性。
參考文獻:
[1]艾媒報告中心.中藥產品市場需求巨大,倒逼中藥材產量將持續增長[EB/OL].(2020-06-01).http://www. chinaidr.com/tradenews/2021-05/176103.html.
[2]劉芬.2021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EB/OL].(2021-02-26).http://finance. eastmoney.com/a/202102261822786227.html.
[3]宋華.基于產業生態的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趨勢[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12):85-91.
[4]零壹財經.改變農業交易模式,增加農戶信貸供給:“電子商務+小微信貸”顯現溢出效應助力扶貧[EB/OL].(2017-12-28).http://www.01caijing.com/article/19551.htm.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廳創新項目“構建甘肅中藥產業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平臺運作模式”(項目編號:2010A-268)。
[作者簡介]田潤嫻(1975—),女,甘肅會寧人,副教授,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及物流企業管理。969059FC-4669-412F-A75E-32FDDE7C4F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