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炯
有關品牌的作用,通常我們會想到傳播知名度、形象和口碑管理、帶動銷售。品牌管理目的,有人把它歸納為對內保證品牌運營體系、管理的通暢及品牌資產的完整,對外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結合筆者理解及市面上相關的理論,本文總結了以下幾個概念要點。
品牌約等于產品質量及企業信譽
在消費者接觸產品之前,多數情況下是先對品牌的了解。因此,品牌的內在認知與外在形象,對消費者的選擇具有實質性的影響。無論是具象的產品,還是服務、企業產品的質量與口碑信譽,最終通過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品牌認知,從而為企業帶來強勢的市場號召力。
品牌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企業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說到底,其實是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認可度。這種競爭力的獲得,首先,企業的“硬件”(產品和服務或者文化認知等),需要足夠硬。其次,要有恰到好處的品牌管理、PR活動、市場營銷等行動,來推動企業“硬件”的市場品牌露出,和消費者認知引導。
當然,除了以上元素,企業的資本儲備、團隊的質量、經濟大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會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或大或小的作用。只是不同時間、場景下,各因素發揮的作用會有輕重緩急之分。這就從企業運營的另一個層面,考驗管理層的戰略眼光及決策執行能力。
明確了品牌之于企業的作用,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企業要做品牌,要重視品牌。同時,從中也可窺見,企業品牌之于消費者有著引導作用:便捷的產品識別和購買選擇、交易契約性與溯源功能、象征功能。
前文提到好的品牌往往是產品質量的保證。這當然是在市場消費端被認可的象征。所以,基于此,企業產品有了良好的品牌力和品牌口碑。那么對于消費者,就可以在眾多的產品中,進行快速的產品識別,這是基本的作用。再進一步,品牌往往作為消費者心智中質量的保證,可以快速轉變為消費者購買的首選。這是企業產品品牌力最終的導向——實現變現,也是企業品牌運營效果的市場驗證。
但是,管理者不可忽視品牌對于企業發展的長尾效應。也就是說,品牌的作用也許無法即刻產生可視的銷售變現。但良好的品牌運營,形成企業有競爭力的品牌力之后,就會緩慢且持續的作用于企業的市場、產品以及企業整體的發展。據炯炯智庫的市場調研和觀察,這是當下很容易被企業主(尤其是中小企業)忽視的品牌隱性作用,但也是品牌之于企業的核心所在。值得企業管理者從企業運營的宏觀戰略層面,去定位企業品牌的運營。否則,企業品牌運營的真正價值,很可能作為企業市場與商務的“助理”被忽視。
另外,企業主也應該看到品牌對于新時代消費者的象征引導作用。品牌對于消費者的象征功能,跟社會消費觀念,及用戶群體息息相關。有的人覺得手握蘋果手機,就很高大上,很有逼格,很潮。但也有人認為,我之所以選擇蘋果或華為手機,因為它為我提供了質量的保證。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樂于跟隨“潮流”,看到身邊很多人在用,所以也選擇了該產品,至少說明消費者“我即便盲選,也不至于落伍”的心理。
品牌的象征性對于消費者而言,主要體現在社會觀念方面,本質上是人性的行為體現。羊群效應在人類的選擇上,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另外,人性被認可的需求,也在左右著一部分消費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對他來說具有象征性功能的產品。
產品對于消費者的象征功能,并不難理解。需要補充的是,企業不能因此而一味的屈從于消費者的這種偽需求。很多企業在做產品前期設計決策時,往往從人性弱點造成的需求上,去挖掘產品潛力和市場需求。這既不利于產品價值的體現,也有違社會道德準則,是不符合企業之于社會的價值存在的。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也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則。
所以,企業品牌的打造,首先,一定是方向上的戰略決策。在任何企業品牌落地執行的時候,都要問一下自己,“我的品牌為什么這樣做?”然后,才適合去談論如何做的命題。而不是企業品牌策劃了一個接一個活動,聯合跨界了諸多IP,發了大量軟文,就有了引以為榮的品牌KPI。這是企業品牌運營中存在的一個巨大黑洞,是一個巨大的品牌認知錯誤。而值得警惕的是,這種黑洞的存在,往往不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