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斌
故鄉韓村的老輩人,總愛說自己是福寧府韓村人。這福寧府,即今天的福建寧德,當時府治設在霞浦。而韓村偏于霞浦東南一隅,為海邊商貿小鎮。大凡到過韓村的,幾乎都被其地界內令人震撼和窒息的美景所折服。碧海、金沙、奇巖、古堡并不奇特,奇特的是,有三條河流從三個不同的方向在韓村小平原上匯聚一處,然后向西南潺潺流過,匯入東海。韓村融山、水、田、海于一體,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韓村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還是福寧文化在霞浦的發源之地。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出過一百零八位收錄于《福寧府志》的官吏,而且奇人異士也不勝枚舉,留下頗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醫者
韓村的同濟藥鋪傳到掌柜這輩已是第三代了。這家藥鋪雖然開在韓村,可人家有口碑,誠信厚道,周邊十里八村的人都是他家的顧客。一提起同濟藥鋪,鄉親都豎大拇指。
傍晚的韓村,濕冷潮寒。掌柜正要張口讓店小二提前收鋪時,突然打了一下冷戰,倒不是因為哈氣成冰的冷,而是此時的同濟藥鋪門口站著一個人。
來者眉毛、胡子掛滿了白霜,帽子上和衣服上結著冰晶。這是位年過花甲的老漢,他朝掌柜作了個揖后,放下背上的藥簍,操著外地的口音問,掌柜的,有需要藥材嗎?
三九嚴寒,采藥兌錢,肯定事出有因。掌柜下意識地往其藥簍一瞧,這一瞧讓他目瞪口呆。只見滿簍奇貨:有莖粗形長、葉厚色艷的鐵皮石斛,有顏色翠綠、葉多莖壯的卷柏,還有“鳥人參”金線蓮。掌柜用驚訝的目光把老者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心里暗嘆,這鬼天氣,若沒有兩下子,是上不了懸崖的呀。這可讓掌柜高看一等,吩咐店小二泡上一碗熱姜湯讓老漢溫胃散寒,還叫人端來一個大炭火盆。
靠著旺旺的炭火,老漢有了精氣神。說他姓王,叫安平,是福寧府福鼎縣人氏,地方連年干旱難以營生,聽說福寧府(霞浦縣)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所以就跑了過來。
天上掉下來個采藥高手,掌柜臉笑得像綻放的鮮花。便挽留老漢就在自家的西廂房住下。老漢見掌柜態度實誠,便決定客居韓村。
轉眼間,過大年了。村中過年,請戲班來唱戲三日,地點放在下宮。演趙云的是個大角色,武功高、功架好、表演細膩并有深厚的唱念功夫。其往臺上一站,就掌聲雷鳴。初一下午,《長坂坡》演至趙云單騎救主這一幕時,看戲人歡呼雀躍,忘乎所以,宮內西側的邊樓在狂歡中坍塌,有七七四十九人被壓傷,有的膀子、腿骨折斷,有的腰椎、頸椎受傷,有的癱瘓不能走動,現場慘不忍睹,猶如人間地獄。
一村有半百人受傷,這可是天大的事。村人首先想到的是同濟藥店,但掌柜卻在暗暗叫苦,平時的跌打扭傷和常見的脫臼,馬馬虎虎還可應付,但今天這大場面,自己是毫無辦法啊。可人命關天,萬萬不可耽擱。掌柜一咬牙,拼老命地朝家奔來。掌柜見西廂門關著,也顧不上了,就推門而入。有人闖進屋里,老漢一個激靈從床上躍身而起,反應之大,也將掌柜嚇個半死。
您救救我們韓村吧。掌柜結結巴巴地把事情說了一遍。沒等老漢說話,掌柜突然跪下。其實我早就知道了,您是馬良道長,馬師父。來韓村的頭天夜晚,我炒了幾道菜找您,發現屋里是空的,您出去燒紙祭奠亡師,而站在榕樹旁的人就是我。
你會懂溫州話?一瞬間,老漢驚訝不已地問。
我娘是溫州人,我只會聽,不懂說。掌柜告訴他。
馬良的故事,掌柜也是聽說的。據人講,馬良,浙江溫州府人氏,世代行醫。其懷有超人的采藥功夫,再懸的崖再峭的壁,也能行走自如。聽說雁蕩山盛產藥材,他就出家當道士,來到清風道觀。為采藥跑遍雁蕩山的邊邊角角,發現許許多多治療傷骨的良藥。治愈多種骨科疑難雜癥,在江浙一帶享有“骨神”之譽。但不知何故,三年前清風道觀竟被東廠踏為平地,道士慘遭殺害,更可怕的是仇家還一路追殺清風道觀的居士,江湖傳言眾說紛紜。有人說骨神馬良也被砍了頭,也有人傳殺手為報恩又偷偷地放了他。馬良是生是死,無人知曉。只有一點能確定,從此世上再也不見他的蹤跡。
老漢苦笑三聲,端起桌上的一壺酒一飲而光,膽量頓時就上來了。他打開紙筆開出三帖藥方,讓掌柜配出丹、膏、湯等三藥。自己前往下宮,收拾殘局。只見老漢不慌不忙,時而用指觸摸,時而用手拔抻,時而用掌按壓,時而又用力提托。說來也真是奇特,只要經他的手一護理,傷者就痛感驟減,不再鬼哭狼嚎。天黑時,掌柜也把配好的藥送來了,老漢就讓他打下手,一個一個地替傷者敷藥包扎,開方吃藥。
三日過后,還有一青年手臂呈微腫狀,并咧嘴喊痛。老漢驚訝不已,伸手一摸患者傷處,發覺接位不正。老漢瞬間懵了:難道自己醫技退了?頓時,感覺如鯁在喉,徹夜難眠,想不出問題出在哪兒。第二天清早,老漢又出現在那人面前,望著他還是微腫的手臂,嘴上不說,心里已經清楚,骨位又挪偏了,是青年故意而為。
掌柜大驚。自從馬道長出來收拾場面,掌柜就日夜操心他的安危。各種意外統統考慮過,唯獨內部出現臥底,算意料之外。但仔細一想,又感到同是鄉里鄉親,誰不知誰有幾斤幾兩呢。這事雖來得蹊蹺,也不至于涉嫌江湖恩仇。掌柜便找青年問個究竟,青年見事情暴露了,就如實道出原因。原來因家道貧窮,幾年下來已欠同濟藥鋪不少錢。現在舊債未還又添新債,不知如何是好。恰好有個伙伴以“誰傷先好誰代還債”為賭注,與他打賭。為贏得對方,青年就出此下策。掌柜啊的一聲,叫來伙計,讓他將賬房里超過兩年的欠條悉數找出,然后當場焚毀。又說,本次將為宗親義療,不收分文。一時,群情鼎沸,贊聲四起。
中草藥講究藥引子的作用,缺它,就無法讓諸藥抵達病所。眼看藥引子“骨靈芝”告罄,幾十號人上山尋藥,卻連影子也沒看到。老漢只好自己出馬,平時他上山很有規則,早出晚歸,只是這回一反常態,隔日傍晚才返回韓村。當從藥簍里取出采來的藥材時,店小二驚嘆道,老哥,你的手莫非有仙氣?如此名貴的藥材,你一采就是一簍,這等功夫可稱馬良再現,真讓兄弟我開了眼界。
老漢照舊沒回話。不料,掌柜卻是一聲冷哼,然后,又板起臉來訓斥道,閉嘴,就算是全福寧府最好的醫者也未必有資格與馬良師父相提并論,我等凡人不應該妄自尊大,讓人貽笑大方。見罕有發火的掌柜如此生氣,一時間,藥店的空氣仿佛瞬間被凝固一般,讓人有種呼吸困難的感覺。店小二更是臉色蒼白,額頭直冒冷汗。12E99E9D-F664-45B8-86EC-20F6340E6B0E
滿一個月,患者全部痊愈。
人怕傳,一傳便神了。說老漢那手就是神手,能再造骨頭,哪怕是粉碎成片的壞骨,被其一捏都瞬間歸位復原,說老漢那配的藥膏就更神了,一貼上傷處,立馬沁入骨髓,化藥為膠,融合裂紋。更有人直說,此老漢就是名聞天下的骨神馬良。
二月二是韓村最為鬧騰喜氣的時節。大戶人家的紙扎輪番亮相,“鐵枝臺閣”沿街游行,寓意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爆竹聲聲的夜幕中,掌柜肩搭褡褳,一步一步走上樓梯,隨著一聲“吱呀”,門開了。此時,老漢正靜靜地坐在床上,見掌柜來了,抬頭示意一下八仙桌上的海碗。掌柜一陣激動,伸出顫抖的手,趕緊給碗打滿酒,高高舉過頭頂,然后慢慢跪下。他飽滿著熱淚,叫聲師父。
男兒有淚不輕彈,老漢扶起掌柜輕聲細語地道。你不必自責,是我有意將醫術傳授于你,才決定暫居在韓村。如今心愿已達,為師也可安心了。
老漢沒有接過褡褳。掌柜一急,又跪下且泣曰,韓村不是久留之地,請師父您到外面躲避一下。老漢搖搖頭說,我若逃走,韓村必有血光之災,不能禍及無辜。掌柜見師父心意已決,反倒鎮靜,俯在他耳旁言語一番。
早晨,藥房里的老漢,一動不動地坐著。店小二心想,又是熬夜趕制補骨丹。便頓生敬意,脫下衣服替老漢披上,想讓他多睡片刻。可是,發覺老漢身體是僵硬的,一摸額頭是冰冷的,唯有握木杵的右手尚有余溫。這一驚,把他嚇得啞巴似的,說不出話來,差點把屎拉在褲襠里。
老漢是累死了的,韓村人這樣認為。大家感恩老漢,于是開了祠堂大門,破例為一個外鄉人設起靈堂。雖沒子孫披麻戴孝,卻每天有上百民眾輪流守夜,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這天是出殯的日子,丑時三刻,靈堂上的燈火,忽地瑟瑟發抖,有人裹著寒風闖門而入。來者一襲輕裝,也不說話,用右手按在棺首上,然后徐徐地移至棺尾。眾人大驚。數日來,村中陸續有陌生人出現,而當下,來人不知有何用意。只見他淡淡地說,我來給故人送行,與你們無關。語音剛落,他一個跳躍,消失在夜幕中。頓時,靈堂上的燈火一短一長地晃動起來,所有的暗影也一短一長地搖曳,平添了幾分詭異。
當晚,在掌柜大厝一間密不透風的暗室里,掌柜講出棺材里的二十多塊磚頭化為一堆灰土的經過。老漢“啊”的一聲,出了一身冷汗,慶幸當初聽了徒兒話,用磚頭替換下自己,否則,已成黃泉路上的孤魂野鬼。那日,他正是采納了徒兒的建議,服下一帖秘方,讓自己處于假死狀態,躲過又一場的江湖追殺。
釀 酒 弟
康熙二十年(1681),施瑯再任福建水師提督。復職以來,勤練水師,督造戰船,選拔將領,一心攻臺,完成大業。
釀酒弟站在彌漫著濃郁酒香的地窖中,他還沒掀開缸蓋,就曉得這輪又是出好酒了。他手腳輕快地掀開窯口旁的那大缸,見滿缸酒泡相涌,噼啪作響,讓人不飲自醉。釀酒弟片刻工夫,一罐二十斤裝的酒就打滿。明天幾個一起穿著開襠褲長大的伙伴,要去應聘施瑯水師。今晚他做東,請大家吃個飯。
釀酒弟是韓村有名的釀酒人,周邊的十里八村又數韓村人最會釀酒,所以一些大戶人家都會指定釀酒弟來給自家釀酒,釀酒弟就靠這門手藝為生。釀酒弟的手藝是祖傳的,是爺爺三年前手把手地傳授給他。釀酒弟也爭氣,把爺爺的手藝發揚光大,成了釀酒一哥。
釀酒弟把酒一擺上,伙伴們連夸好酒。阿良說,他喝過的酒比水還要多的,沒見有比這酒好的。酒喝著喝著,伙伴們的話題自然又往水師上轉。阿用吐著酒氣說,這輪施瑯提督為了招攬到英雄好漢,將一些武官的職位拿來現場比武定奪,哪怕是爭個未入流的武官當當,也是光宗耀祖之舉,更何況還可爭到從九品的官職啊。阿財憑著自己力氣大,挺豪氣地說,他若能發揮好,奪個武官當當也有可能。阿良不服氣,指著釀酒弟對阿財譏笑道,假如他肯同去,就沒在座我們的戲了。這話一出,滿桌沉默,阿財更是低下頭。三年前的那次海難,釀酒弟就如梁山好漢浪里白條張順,一手提一人,嘴里還叼著阿財,靠著一身好水性,硬是把三人拖上岸。遭遇海難后,爺爺死活不讓他出海。釀酒弟父親曾是個武官,平定“三藩之亂”時,戰死貴州。為了不讓老人擔心,他真的絕去行船討海的念頭,接過釀酒的活認認真真地干。
弟弟還未成年,釀酒弟自然是家里的頂梁柱。在場的人可以從軍,唯他去不得,家中需要他的照顧。孝順的釀酒弟,只能留在韓村,眼睜睜地看著翅膀硬了的伙伴,為實現夢想遠走高飛。
今天雖然寒風凜冽,卻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韓村碼頭熱鬧無比,大八仙桌上擺著二十個海碗。族長掀起缸蓋,頓時碼頭上空飄逸著香氣,逗得大伙忘了冬天的存在。在人們一陣好酒的贊美聲中,伙伴們卻找不到釀酒的人。
其實釀酒弟一直注視著碼頭上的伙伴,此時的他正站在后門山上的大巖石上目送大家,看著伙伴們接過族長遞來的酒一飲而光,看著伙伴們在大家的簇擁下登上船。船越看越小,直至消失在天邊,釀酒弟才把目光收回。上午死死地盯著碼頭那個場面的還有一人,但大家都不知道,因為爺爺是躲在大厝的二層窗口往外瞧的。
翌日,釀酒弟開始釀酒,一窖酒讓他整整忙了一天。別人干這活都要雇一個幫手,釀酒弟不需要。一個裝酒的大缸子有兩擔重,他能做到一挪就動,這等好功夫是爺爺傳授的。十八歲就從軍守疆的爺爺,練就一身好武功,尤其那“二指禪”,真令人叫絕。但前幾年大病一場后,爺爺就不再煉“二指禪”了。他不做,韓村就沒人做了。
這天,冷風習習,陰雨綿綿,釀酒弟踩進酒窖就感覺不對勁,心里“咯噔”一下,他揭開酒缸上的蓋子,每個酒缸正拼命吐著醋味。釀酒弟失手,這讓眾人驚訝不已。
晚上,爺爺告訴釀酒弟,當年,高祖父隨戚爺抗倭,英勇善戰,深受大家愛戴。那次福寧府城下決戰,高祖父為急先鋒,身負重傷,血染戰袍,以刀撐軀,屹立不倒,高聲吟唱古詩《石將軍戰場歌》,腔調高亢激昂,跌宕多變。有了這唱聲,將士勇氣倍增,倭寇一下子垮了。
釀酒弟看到爺爺眼睛里閃爍著光芒。12E99E9D-F664-45B8-86EC-20F6340E6B0E
爺爺言道,目前正是朝廷用人之際,希望孫子去投靠施瑯水師,建功立業,光前裕后。見釀酒弟一言不發,滿頭白發的爺爺又說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養兒緣屋棟。爺爺希望孫子是龍就上天,是鳳就涅槃,不圖安居當鼠輩啊。
釀酒弟說,我向往上天,也向往涅槃,但你倆萬一有病痛,誰來照顧?
爺爺聽了不高興,剜了他一下,說,這身子再干它八九年不愁。
釀酒弟又蒸了十擔的上等糯米,又釀了十大缸的米酒。但是不管釀酒弟如何小心,同樣的狀況又是出現。
晚上,爺爺眼里淚花閃閃,說,釀酒是有手運的,順勢時出好酒,逆勢時變酸醋,不能再糟蹋糧食了,爺爺心痛啊。爺孫倆約定,再試一回,成則留在韓村,敗則投靠施瑯。
一桌子的好菜擺在面前,一家人說著說著就啞口了。釀酒弟有話要說。但,爺爺又搶先說起高祖父隨戚爺抗倭的故事。講完,爺爺一邊舞動著那把祖傳的寶刀,一邊用激越、高亢、雄厚的聲腔,深情吟唱:
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
店北猶存古戰場,遺鏃尚帶勤王字。
……
吟唱完畢,爺爺一個翻跟頭,久違的“二指禪”再度現身。瞬間有一股超強的氣場,深深地震撼住每個人。第二天,釀酒弟與一批韓村子弟乘船前往廈門,投奔施瑯水師。釀酒弟破格被委以額外把總,官職正九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間,清軍向澎湖島臺軍發起攻擊。釀酒弟編入頭陣打先鋒。清軍戰鼓一擂,釀酒弟腦海里就浮現高祖父大刀斬倭的情景,耳旁回響爺爺激越、高亢、雄厚的吟唱聲,頓時血脈僨張,跺腳騰身,首躍臺船,如踏平地,一刀斬下臺軍首領。有了這不怕死的釀酒弟,清軍將士勇氣倍增,臺軍一下子垮了。見澎湖被輕易拿下,鄭氏王朝就無心抵抗,速速投降清軍。自此,臺灣回歸中華版圖。
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韓村祠堂彩燈高懸,鞭炮齊鳴,嗩吶聲聲。韓村眾青年在收臺時,沖鋒陷陣,英勇殺敵,提督論功行賞,多人提級,釀酒弟已是從七品的盛京游牧副尉。
此時,爺爺躺在床上,他已經氣若游絲了。傍晚時,老人回光返照,托付后事。
他奶奶,自古忠孝難兩全,你要把這家業理好,讓大孫子安心守臺,盡忠朝廷。
奶奶淚眼婆娑,哽咽地說,你當初為何要逞能?那次的“二指禪”透支了你的身體,才落下病根,不然再活他三五年不是更好?
爺爺嘆了一口氣說,你有所不知。
奶奶一驚問道,聽你這話,那日所為是事出有因?
因為我看見了大孫子的眼睛露出了不舍,只好出此下下策。爺爺又開始咳嗽。是的,奶奶不知道,那次晚餐時,釀酒弟突然想打退堂鼓,他要留在韓村替父母行孝。爺爺覺察出有變,就搏命一回,最終是贏了,卻傷了身子,從此就咳嗽不止。
此時,奶奶看著爺爺,一些云里霧里的事,瞬間變得特別清晰。那三窖的酸酒也是你所為?
爺爺想點點頭,但終究還是沒能,因為他已無力了。突然爺爺嘴中發出了斷斷續續的聲音:清風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間事……奶奶聽后就哭。隨著吟唱聲止,爺爺閉上眼睛,安詳地走了。
出師
韓村集市遠近聞名,商賈云集,生意興隆。環境真的可以影響人,繁榮的商貿催生一大群韓村人以“賬房”為業。這群人還走出村莊,在閩地上留下“韓村先生”的足跡,可謂為福寧府贏到榮光。韓村人在這行業里能站住腳,與其愛惜羽毛大有關聯。村規民約有定,只有領班的賬房先生,才能帶學徒,且入門者必須要年滿十八,學徒入門前有面試關,五年期滿后,需過場考試才算出師,否則,就不能以賬房營生。
韓信到新加坡已兩年有余,兩年來仿佛是棵浮萍,在異鄉漂泊著。其間,餐館里洗過碗,碼頭上扛過麻袋,甚至還一度找不到活干。來前,他跟韓村名氣很大的賬房先生韓壽其學藝。為人厚道且勤快好學的韓信在技藝上,自然又得到師父的額外點撥。韓信憑借扎實功底和靈動悟性,從一班師兄弟中脫穎而出。
韓信最令人佩服之處,是在黑夜中也能把算盤撥得準確無誤。五年前的那個初春,是韓師父收徒季節。雖只要一人,但前來拜師者踩爛門檻。那天,二十來人擠在一間黑屋里,用一場珠算定人選。韓信雖只讀三五年的私塾,但他天資聰穎,出類拔萃。果不其然,韓信是那天的王者,憑此才進了師父的門。韓信還有個絕活,就是聽音就能準確寫出人的名字,特別是有的姓名,三個字都是諧音,更有咬音不清者,他都能及時反應過來,這能力可算高超。
閩人把去新加坡一帶的地方謀生叫作走南洋。韓村人走南洋就像下菜園似的平常,一個人口才過千的村莊,有一二百號人在外討生活。韓村鄉親在南洋有很大部分從事“賬房”的職業,但韓師父最看好的徒弟韓信卻沒去做賬房先生,因為韓信還沒有過考試。
正是初夏時節,韓信卸完貨時已大汗淋漓,見穿堂風挺大,便坐下乘涼。隔墻賬庫里的掌柜和賬房先生在對一筆賬,但總是不平。韓信都聽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倆還是找不出原因。韓信一時興起,就隔著窗說道,這賬挺好算的呀。兩人就把頭伸出窗外,驚訝地發現是個搬運工。韓信說,你們算的賬繞住了,自然就無法平衡。掌柜看韓信不像狂妄之徒,想必不是說大話,就讓韓信進了賬房。韓信的手一觸及珠子,室內就響起爆竹般的噼啪噼啪聲,片刻那個數目就在算盤上現出來。就在掌柜和賬房先生目瞪口呆之時,只見韓信單手抓起算盤,輕輕一抖,珠子齊齊復位。噼啪噼啪聲再起,停手時,前后兩次賬目數一模一樣。露了這一手的韓信,更是讓掌柜刮目相看,要留他在賬房里當個伙計。韓信打了個激靈,頓時清醒過來,急忙婉言謝絕。
當看到碼頭上那則招聘廣告,韓信認定這份活就是為自己留的。就在昨日,師父在信中交代,特許他先去接賬房先生的活,并定首輪盤點即為考題,如能過則正式出師。
韓信提前半個時辰到了華興當鋪,那時后院里已聚有十來位應聘者。趁著閑,韓信觀察起地方。這院落挺大,大得足以擺下十張大八仙桌。西面的院角倒放著一個大掃帚,讓韓信感到特親切,這東西韓村也在用,是過年時屋檐掃塵的必備家什。韓信在多看一眼間,也順手把大掃帚扶正。待到約定時間,黃管家終于出來了,把三十號人引進一間大賬房。眾人各就各位后,下人在每位應聘者面前放一本賬簿,頓時滿屋里響起噼啪聲。韓信要了兩把算盤,雙手同時開打,賬本翻到底頁時,兩把算盤的數兒是一樣。韓信的噼啪聲戛然而止時,眾人還都一頭扎在賬簿里。黃管家又讓韓信打張收據呈上來,盯著宣紙上端莊靈動的小楷,就吩咐下人將韓信請到客廳喝茶。12E99E9D-F664-45B8-86EC-20F6340E6B0E
又過了一炷香的時間,韓信的旁邊已坐上五個應聘者,黃管家方才踱步進來,他邊作揖邊說道,讓諸位先生久等了,語氣已經沒有了初見時的囂張跋扈。隨后黃管家又說道,諸位忙了一上午,也很累了,現在吃些點心,然后安排諸位面見我家主人。
黃管家話音一落,就有人端來五碗飄散著濃濃香味的餛飩。上午一關又一關的面試,確實是透支了體力。大家紛紛端起大碗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餛飩給解決了。黃管家看著大家吃相,臉上透著一絲詭異的笑。
坐在韓信眼前的東家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東家用那雙仿佛可以洞穿一切的眼睛瞧著他片刻后,突然問:“會記得剛才你吃的那碗餛飩有幾粒嗎?”
韓信道:“二十七粒。”
東家又問:“薄皮的有幾粒?”
韓信又道:“十七粒。”
東家顯然對韓信的回答感到滿意,示意他可坐在旁邊的一只椅子上回話。東家若有所思地說,韓村屬福寧府轄地,福寧府名人輩出,人杰地靈。東家一時間把韓信祖宗三代都打聽了一遍,他邊撓著下巴邊頻頻點頭。
事后韓信得知,東家開心時,會自然而然地用手撓下巴,并點著頭。其實從韓信扶正掃帚的那刻起,東家就注意上他,在終試時,當得知是韓村來的人時,黃管家分明看到,東家的眼睛里飛快地閃過一絲亮光。
韓信成了華興的賬房先生。
華興賬目有個規則,每旬一攏,一月為大盤點。每到旬末,韓信都把賬目理得清清楚楚,從未出過差錯。一眨眼就是大盤點了,只要過了今天的季盤,韓信就可正式出師。他起個大早,沐浴更衣,焚香凈手,對著師父的來信深深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行三磕頭后,方才踩著時辰進入賬房。可今日韓信卻怎么也對不上賬,總是多出一分洋幣。
午后起,賬房內爆竹般的噼啪聲再次響起直至天亮;午后起,賬房外大雨如潑直至天亮。
大雨誤了黃管家的歸程,黃管家誤了韓先生的賬。昨早臨出門時,做事謹慎的黃管家手一抖蹦出一分洋幣,那分幣在柜面上打了段弧圈后,不偏不倚地入了錢柜口中。黃管家左等右等不見韓先生入房,想著這趟外出晌午時就能趕回,就決定先去收賬了。
待黃管家次日趕回時,賬房里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一紙歉書。華興當鋪把城市每個角落的賬房翻個底朝天,韓信如人間蒸發般不見蹤影。
半年來,只要有賬房招聘,黃管家都去看個究竟。然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日,東家若有所思地對黃管家說,不用找了,韓先生已退出這行業。
一個晚上,黃管家路過一個小吃店攤點,發現攤主正是韓先生,他三步并作兩步趕前去。韓信也瞧出了黃管家,怔了一下問,黃管家,您吃福寧魚丸嗎?
福寧魚丸!好,來一碗。本沒有食欲的黃管家,冒出這句話。
香味飄散的魚丸端到了黃管家眼前。黃管家喃喃地說,那天,我的一分洋幣落入錢柜……
原來是這樣!韓信的眼淚就忽然流了下來,怎么也止不住。
對東家有交代了,黃管家好開心。他說,請先生回去,主持華興賬房。
韓信卻告訴他,再也不能吃賬房的這口飯了。黃管家聞后大驚,就問個究竟。韓信也不隱瞞。他五年學徒,樣樣都熟練,按規則過完考試就算出師。誰料地方發生兵災,為逃兵役,連夜被父母推上走南洋的船。到貴地后一直干苦力,直至收到師父的來信,他才敢去接華興的活,但那日盤點失敗,即算未出師。
韓信實話實說,黃管家只好悵然而返。當晚,黃管家再次光顧。黃管家認真地說,華興正處發展之際,東家愛才惜才,這次給的位子是掌柜。
這個用人有點大,但東家顯然是極看好韓信。后來的事,驗證了東家的眼光。12E99E9D-F664-45B8-86EC-20F6340E6B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