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為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高校黨建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強化政治建設,保證黨建工作的高度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切實強化政治建設,保證黨建工作有高度。
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教育歷來具有鮮明政治功能和意識形態屬性。高校黨委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保證,高校必須毫不動搖、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在組織原則上,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必須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尤其是健全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提高謀事議事能力。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黨建工作必須時刻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從嚴教育管理黨員隊伍,把政治標準放在發展學生黨員首位,在教育培養過程中以提升政治素養作為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大學生黨員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刻認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辯證關系,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用理論指導實踐,用政治標準把準方向。大學生黨員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強化黨建引領,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兩促進、兩提高”。要清醒地認識到,不管高校職能如何拓展,人才培養始終是根本任務。因此,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是高校最大的政治。
二、抓實思想建設,淬煉黨建工作的純度
思想建設是連接各方面建設的一條紅線,是融入黨的建設各個環節的先導性要素。在高校黨建工作中,思想建設作為主線為其他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精神動力。
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高校是理論研究的前沿陣地,在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利用好高校人才、學科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面的學科優勢,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發揮人才隊伍在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優勢,深入宣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導學習風尚。同時,要改進傳統學習方式,融入新的時代元素,結合社會發展實際,組織黨員干部、師生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要教育師生理性看待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基本現實,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使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扎根高校。
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溫故知新強筋骨。吉林大學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著重立足東北熱土,大力弘揚以白求恩精神、黃大年精神為代表的吉大精神,在溫故校史中追尋先賢,在學習黨史中守正創新。學校各基層學院、單位組織師生黨員定期前往長春革命烈士陵園、四平戰役紀念館、吉林青年運動史館等實地開展“沉浸式”學習,組織學生黨員開展“祭奠英烈·致敬先賢”清明祭掃活動、“青春踐行·永跟黨走”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組建100支黨史紅色尋訪實踐團,并充分發揮新媒體效能,參與“網上重走長征路”黨史故事百所高校接力講述活動,發布接力視頻《黃大年的中國夢》講述“時代楷模”黃大年的故事,呈現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起到以紅色教育資源資政育人的作用。
三、夯實組織建設,提升黨建工作的力度
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構建貫穿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的高質量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打造高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三級聯動格局,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要把基層黨組織功能切實發揮出來,落實目標責任,使基層黨組織成為連接社會實踐活動的紐帶。吉林大學通過加強和改進機關職能部門、直(附)屬單位、異地辦學單位的黨建工作,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各級各類單位“零盲區”。要增強大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使黨組織始終富有新的生機和活力。
加強黨組織各項制度建設。要把制度建設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高度重視高校黨組織的政治地位,把握其原則性和規律性,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真正做到為民育才,把高校變成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在制度建設中,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是推動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有力舉措,也為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提供有力抓手。
抓牢黨支部書記這個關鍵。要結合高校黨建實際,以黨支部為單元,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政治優勢、思想優勢和組織優勢,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發揮黨建帶團建、黨建促班建的優勢和作用。注重從基層一線選拔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教師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著力培養教師黨支部書記成為“雙帶頭人”。吉林大學通過“支部輪訓班”等學習形式,以黨支部為單位,以“三會一課”為基本形式,以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為基本要求,將支部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并利用“新時代e支部”等平臺開展“紅色微課堂”,建設好網上理論學習及宣傳平臺,及時推送學習教育內容,讓黨員學習就地、就近、就便。
四、推進作風建設,涵養黨建工作的溫度
營造風清氣正的高校政治生態環境,必須堅持從大學生中來、到大學生中去,暢通學生訴求渠道、尊重師生意見建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贏得師生滿意和口碑。學校各級黨組織要不忘初心,服務師生辦實事,持續聚焦師生關心的熱點、發展建設的難點和國家戰略的重點,將“我為師生辦實事”作為長期任務,進一步落實既定目標,重點關愛和幫助特殊困難學生,把為群眾作貢獻作為終身課題,在發展中作貢獻,在貢獻中求發展。要立足時政熱點和輿論焦點,回應師生關切,運用靈活的互聯網思維和科學的新媒體傳播規律,推出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內容形式豐富的黨建文化作品,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黨建文化作品,以生動的形式吸引學生,用鮮活的故事溫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