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緣
摘要:全民健身視域下,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有了自主鍛煉的意識,但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科學運動知識的科學普及在大學生中十分缺乏,對科學運動知識了解的不夠全面,學校科學運動知識科普的形式過于枯燥,大學生們科學運動知識與運動實踐不夠緊密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科學運動知識普及,給學校和大學生們提供一些科學運動知識科普的意見,為大學生們運動時提供提供科學的理論知識,讓大學生們學會運用正確的方式運動,從而提升運動效率,避免運動損傷。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科學運動;知識科普
1研究背景
1.1全民健身愈演愈烈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頒布和實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開始重視運動和健身。大學生群體中,男性健身目的一般為增肌、塑形,使自己的身材更加的強壯,肌肉更加有力量,而女性健身目的一般則為減肥、塑形、線條等以“瘦”為導向的健身需求。而在大學的校園里,大學生們一般的健身場地為校園健身房、體育場、體育館等。在全民健身思想的推廣與學校對運動活動的宣傳下,大學生們會常與自己的好友相約一起健身,參加學校舉辦的一些大型的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如:“校園田徑運動會”、“陽光體操節”等,這些人數較多的、參與性強的活動賽事非常受大學生們的青睞。
1.2科學運動知識科普需求越來越強
科學運動知識科普的概念是指,采用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體育科學知識、傳播體育科學思想、弘揚體育科學精神、倡導體育科學方法、推廣體育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1】而大學生們在運動時為了避免運動過程中當中或者運動活動當中出現的運動系統的損傷,往往很需要科學運動運動知識。很多大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也常常會有運動效率不高的問題,如:運動一段時間以后肌肉增肌幅度不明顯、減脂一段時間后身體進入平臺期等。這些問題一度讓大學生們很苦惱,同時也讓大學生們運動的積極性有所降低,從而說明科學運動知識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大學生們對科學運動的知識需求非常強烈。
2大學生科學運動知識科普現狀調查與分析
2.1大學生科學運動意識薄弱
隨著高中生活的結束,大學生活的開啟,大學生們的運動不再是靠著學校和老師的要求,而是靠自主的運動意識。而正是脫離的學校安排的運動規劃,大學生們往往缺乏科學的運動健身周期和長期的運動健身計劃,這就導致大學生們運動時間有較強的隨機性,持續性也不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經常出現。由于沒有科學的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的基礎,在大學生們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休息娛樂再開始選擇運動之后,他們的生理上會出現疼痛、酸脹、疲憊等現象,消極運動的心態也逐步增加,而這個階段也是大學生們最容易放棄運動的階段。一個科學的理論基礎可以讓大學生們從解剖學、生理學等更科學的角度認識自己、認識運動的過程,從而用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開啟運動生活。
2.2科學運動知識科普內容不夠全面
高校開展體育公共課往往是用傳統的體育教學大綱,以項目分門別類,大多數的大學生只有在進入大學的前四個學期需要研修公共體育課程,大學生們以興趣為導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方向學習,四個學期只能通過學校體育課學習四個項目的理論知識和方法要領。這就導致學習的科學運動的知識非常的單一化,學習的內容專項化嚴重,而生活中常用的科學運動知識是非常豐富的,運動科學知識的內容是多元化的,大學生在運動科學知識的了解非常缺乏,大學生在學校內所接受的運動知識科普內容不夠全面,需要有途徑擴展自己運動知識路徑。
2.3科學運動知識科普形式過于枯燥
大學生們科學運動知識大部分來源于學校體育課、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科普走廊或線上運動app、各種社交媒體平臺推送等。在大學生的固有印象中,體育課程應該是隨意的、自由的,戶外相對于室內來說,自由度高、舒適性強,運動也能讓大學生們分泌多巴胺、荷爾蒙,讓大學生們更快樂,更滿足。而學校在科學運動知識科普的形式往往大多來自講座、宣講等形式,會讓大學生們對科學運動知識失去興趣,對科普的益處較小。而互聯網+的運動知識對大學生們來說專業知識接受難度較大,線上知識來源有真有假,并不能真真做到科學普及,甚至盲目跟從不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會適得其反。
2.4科學運動知識科普與運動實踐不夠緊密
大學生們接受科學運動知識的路徑大多都是通過死板的理論知識,而體育運動是受時間、空間限制,往往大學生們學習完理論知識以后,很難短時間內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動到運動實踐中。比如,某大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看到了一篇自己很感興趣的球類運動的方法,但由于學校沒有該球類運動的場地,大學生只能找校外球場,但因為場地和時間等一系列原因,最終這個球類運動方法的練習被耽擱了,一直以來也沒有付諸實踐。這樣的例子在大學生群體中比比皆是。甚至很多科學運動的講座為大學生們提供了許多的科學運動理論知識,但真正愿意將講座、宣講的理論知識用于運動實踐的大學生們寥寥無幾。
3結論
綜上所述,全民健身視域下,大學生群體愿意自主科學健身運動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大學生們接受科學健身的理論知識之后,不僅可以自己在健身運動中運用科學知識,他們可以帶動身邊的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一起科學的健身運動。在大學時期樹立正確的運動健身習慣的人群,對終身運動理念的樹立也非常有益。大學生們自身要加強科學健身的意識,在運動健身時拒絕盲目、跟風式的運動,高校安排科學運動知識科普內容可以更加全面,進行科學運動知識科普的形式也可以更加生動,提高大學生們對科學運動知識的興趣。大學生們在互聯網、媒體等平臺了解到的科學運動知識也要及時用于實踐,養成科學的運動習慣,對運動時生理和心理都十分有益處。
參考文獻:
[1]孟欣欣. “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體育科普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C]// 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0.370FFBBD-CD04-4222-B3F6-B43CB45264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