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換
摘要:培智學校應從勞動目標確立、勞動教學內容設計、勞動教學活動實施等方面提升勞動教育的有效性。培養學生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素養,鍛煉意志品質,為他們將來的職校生活夯實基礎。本文立足于特殊教育教學角度,對特殊教育培智學生勞動教育策略進行研究,希望以下內容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特殊教育;培智學生;勞動教育
引言: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2016 年,教育部頒布的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勞動技能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智障學生通過勞動技能的訓練,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掌握生活必備的勞動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智學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所在,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施的有效路徑。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勞動教育越發重要,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特殊教育培智學生勞動教育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落實課程育人目標,設計適合的勞動教育教學內容
新課標的總目標是智障學生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生產勞動技能的學習,形成獨立或半獨立的生活能力,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和就業打基礎。培智學校在設計勞動技能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當前及未來的生活需求,考慮學生生活的必要性和學習的可能性,對勞動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繁就簡,采用降低坡度、延長學時的辦法進行針對性調整,以個人生活為基礎,向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區生活和社會生活不斷延伸。
同時,培智學校應按照課程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勞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激發勞動的興趣,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例如,在簡單生產勞動技能課程體系的建設實踐中,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成長規律,從簡單的手工勞動和整理勞動等方面對課程進行完善,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點對課程活動進行設計,有意識地創新教育內容,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個別化教育指導,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應依據智障學生的年齡特征,將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生產勞動技能涉及的十七個項目按不同學段進行劃分,教學側重點也需做相應調整。
二、滿足生活需求,進行生活化教育
(一)生活情境模擬
在勞動技能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學習勞動技能。例如,教師將課堂創設成廚房的操作臺,教學生塑料刀的使用方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塑料刀各部分的名稱,學習辨別塑料刀的刀背和刀刃;然后,讓學生通過切火腿腸、香蕉等進行練習,學會切菜這一勞動技能;最后,給學生準備豐富的食材,如草莓、胡蘿卜、梨、圣女果等,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食材切一切。學生在情境模擬中逐漸掌握塑料刀的使用方法,并養成勞動工具使用后歸位的好習慣。
(二)“小主人”服務崗
學校為學生設立多種“小主人”服務崗,培養其服務意識與勞動意識。例如,文明禮儀崗負責指導、監督、協助進入校園的學生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天氣預報崗負責及時根據天氣情況更換晴天、陰天、雨天、雪天的圖片;值日崗負責及時擦黑板,完成打掃班級衛生的工作;小小送報崗負責每天將新的報紙送到老師辦公室,并將舊報紙回收;紅領巾監督崗負責監督、協助學生做好午餐的光盤行動,以及餐具分類歸還、垃圾分類……學生在各個服務崗位中勞動,既鍛煉了勞動能力,又在服務中提高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了熱愛勞動的意識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注重應用拓展,實施應用型教育
(一)家務勞動
家庭是培智學校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學生應將所學勞動技能運用到家務勞動中,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學校將勞動技能教育資源包發給家長,通過家校合作,共同指導學生加強勞動知識與技能學習。例如,讓家長通過家庭技能卡督促學生在家中繼續學習和鞏固在校所學勞動技能,并參與學生勞動情感、知識技能、習慣的培養和評估;讓家長通過“云上展示館”在線平臺,展示學生在家開展的勞動活動,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此外,學校還組織了“星級家長評選活動”,利用星級家長評估表,根據學生在家中勞動教育開展情況、勞動習慣培養情況,評選出一星、二星、三星家長,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勞動教育,在家中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手拉手”勞動實踐活動
勞動技能教育要以社會生活為背景。學校通過開展“手拉手”勞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和社會志愿者、普通學校學生相互協作,在勞動實踐中學會溝通合作。如在“扮靚小紅車”活動中,學生與大學生志愿者共同擦洗小紅車;在“跳蚤市場”義賣活動中,學生和普通學校學生協作,共同把產品推銷出去;在“春游購物”活動中,學生在導購員的協助下,完成購買購物清單中物品的任務;在“清潔家園”活動中,學生在清潔工人的指揮和協助下,清掃樓道,擦洗扶手。“手拉手”勞動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
結論:培智學校勞動技能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獲得成長,培養良好勞動習慣,提高勞動素養。培智學校應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新課標指導下,在學校中把勞動技能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讓學生成為“自理小巧手”;在家庭中把勞動技能教育落實到學生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成為“自立小幫手”;在社會中把勞動技能教育落實到學生的勞動實踐中,讓學生成為“自強小能手”,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瓊.培智義務教育勞動技能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J].學園,2017(29):117-118.
[2]屈美麗. 特教學校培智類體育課堂基本動作技能學習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3]劉翠. 培智學校課堂教學圖像組織策略應用案例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4]史阿楠. 培智學校生活語文課程實施現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5]黃赫鑫. 培智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05A1C1FE-55B5-42A8-B5FC-9000158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