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腦卒中是心血管類疾病中相對常見的疾病,該種病癥致殘率、發病率較高,同時會致使家庭社會的負擔大幅度增加,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基于當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本文對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方法進行綜述。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患者;疾病護理
引言
腦卒中主要是指發病速度相對較快,并且會存在血管源性的腦功能局灶性的障礙,相關病情的持續時間,如若超出24小時,將會導致使患者死亡的相關臨床癥候群。其主要病癥包含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出血以及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諸多類型。腦部容易發病的患者,不僅會有中老年人群,目前青年人存在著腦卒中發病幾率不斷增加的情況。根據相應的統計,我國腦卒中發病機率中每10萬人便會擁有180人患有該疾病,而對該疾病的死亡率進行分析過程中,每10萬人便有100人由此而死亡,即便部分患者在治療后能夠存活,但患者殘障幾率高達75%。總體而言,腦卒中,會對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與全社會會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文章在基礎護理、肢體、語言、心理四個層面,對腦卒中臨床中的實際康復護理方式進行分析,形成以下綜述內容。
一、對基礎護理進行分析
1.1肢體擺放護理
腦卒中初期患者其諸多時間會在床上予以度過,如若患者擁有不良姿勢,會致使患者處于異常運動模式,并且會使其痙攣增加。康復體位擺放工作可將其稱之為良肢位,能夠有效抑制痙攣,防止患者出現肩關節半脫位問題。同時,能夠對早期誘發分離運動等問題起到更為優異的控制作用。第一,對仰臥位進行分析,頭部位置需要高于相應的枕頭,患者肩胛下方需要墊有枕頭,使其可以全身上肢肘關節需要保持伸直,使其置于枕頭之上,需要對腕關節進行背身。其掌心需要保持向上,五指需要稍微分開,伸展患者側臀部以及患者的大腿外側,需要墊有枕頭,防止患者存在著側骨盆后縮的問題。并且防止患者出現肩關節外旋、外展問題。第二,對患側臥位進行分析。此康復體位是極為重要的體位,能夠使患者的知覺刺激輸入得以增加,確保患者患側得到拉長,能夠有效的使患者上肢屈肌痙攣得到抑制,并且能夠緩解下肢伸肌痙攣問題,能夠使患者的患肢能夠恢復其感覺功能。在擺放過程中,需要保障患者的患側在下,其健側在上方,使患者上肢前身確保其肩部得以向前,保障肩胛骨其內緣能夠與胸腔平行,控制其肘關節,需要進行延伸,手指處于張開狀態,確保患者掌心向上,患者其健側上肢可以將其放置于軀干之上。第三,可以使患者監測在下患側在上此體位擺放中,頭枕需要保持適當高度不宜過高患者。其上肢下需要墊有枕頭,患者患側的肩部需要得到全身,使其肘關節得到有效伸展,確保患者腕關節得到伸展,患側髖關節需要呈現出自然半屈曲位,將其置于枕頭之上。患者的健測下肢需要將其平放于床上,需要輕度伸寬關節,稍微使患者屈膝。此體位能夠使患者上肢的屈肌痙攣以及下肢的升級痙攣問題得到有效的防治。第四,可以采取坐位,如果患者病情允許,需要鼓勵患者及早坐起,或者在患者進入輪椅之前,需要開展有效的抬高床頭的訓練,由此能夠防止出現并發癥。此方式對于低位性低血壓能夠起到各位優異的防治作用。在床上座位時,需要確保患者脊柱垂直于床面。其髖關節需盡可能接近直角,輪椅靠背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脊柱屈曲過度。此情況下,可在其后衛定制硬板,確保患者驅趕保持直立,使患者的髖關節屈曲。
1.2對生活護理進行分析
可以依照具體的情況,幫助患者進行靠背翻身,以及按摩骨隆突出位置,防止患者出現褥瘡以及肺部感染等諸多并發癥。在實際患者翻身過程中,需要對患者患肢進行有效保護,防止出現拉、拽、拖等諸多動作。如若患者意識較為清醒,可以指導患者自行翻身或者進行移動。
1.3對吞咽功能訓練進行有效開展
首先,需要以口腔功能為主的吞咽訓練進行有效的開展。其一,需要進行發音及吞吐反射功能的綜合訓練。其二,需要對患者開展咽部閉合狀態的實際訓練。另外,需要開展以眼部為主的吞咽功能訓練模式。具體而言,需要開展咽部冷刺激訓練,以及閉鎖聲門訓練進行吸吮。
1.4對感覺刺激進行分析
首先,需要基于患者嗅覺味覺的刺激,可以給予患者甜、苦、酸等諸多不同口味的刺激,促進患者早日正常進食。需要及早將胃管予以拔除,以流食對口腔以及相應的咽喉開展有效的刺激,并且對咽喉部分進行更為合適的按摩處理。其二,需要進行觸覺刺激,每天可用木質梳子對患者進行梳頭,其順序可由前之后的順序予以開展。由此,對大腦皮層開展有效的刺激,可對患者的患肢開展有效的按摩及拍打。每次按摩時間可持續10分鐘,每天可開展兩次按摩工作。第三,需要對神經肌肉進行有效的刺激,可以應用影響力量,由此對患者的實際患肢無力進行開展有效的電刺激。每次需要保證15分鐘左右的時間,每天可進行一次神經肌肉刺激工作。
二、對語言障礙護理工作進行分析
對于口腔、舌與其他相關肌肉協調的運動功能需要開展有效的訓練。需要對舌上下左右運動進行反復的練習。以小毛刷對患者的臉部進行刷動,以冰塊刺激患者的患側面部神經。同時,可以用理療針灸等諸多方式,對局部肌肉收縮予以刺激,使處于歪斜狀態的口角能夠獲得重新恢復的機會。對于發聲訓練而言,可從簡單的“呀”、“啊”等字開始練習,逐步的加大難度,直至患者能夠對短句予以復述為止。在實際練習中,需要使患者情緒更為穩定,保證患者能夠提升其注意。其節奏可適當的放慢,確保實際環境更為安靜,防止患者在練習過程中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可將各類生活日常用語進行錄音,使患者配樂跟讀。
結語
腦卒中在腦血管疾病內較為常見,在康復治療中,由于患者神經障礙存在時間較長,由此其康復護理工作具備的延伸性與長期性。康復護理在開展中,其主要的目標在于通過各類訓練與教育,確保患者能夠由被動的接受護理,逐步的轉變為主動的進行各類自我護理。通過實踐可以證明,在進行腦卒中,或者康復護理中,需要進行基礎護理、語言障礙護理、肢體功能護理以及心理干預護理,從多角度確保護理效果得以提升。除本文介紹的各類護理模式外,目前護理人員在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使腦卒中患者的護理方法得以創新,積極開發各類新的護理模式,確保腦卒中患者護理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保證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衛霞,邊紅艷. 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養生保健,2022,40(2):89-91.
[2] 孫燕. 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 養生大世界,2021(1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