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容
摘要: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也是知識得到鞏固的過程,但是在傳統英語作業布置下,教師不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導致完成作業的質量參差不齊。隨著“雙減”政策的開展,教師們開始實行分層教學,讓學生得到真正減負。因此,初中英語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以創新設計來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化。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作業;課后作業設計
引言:有的學生對完成作業產生排斥心理,主要因為作業量大且枯燥,無法完成作業,而有的學生認為作業過于簡單而無法激發其學習興趣。這種一刀切的作業布置已經不再適用,現如今使用作業分層布置能夠有轉變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其愛上寫作業,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該方法促進各層次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分層作業的實施
1、確定分層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目標應要求全體學生都可以達到A層,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挑戰更高層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增強學習驅動力。比如:外研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1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教學時,應讓學生學習并熟練掌握“cinema, film,film star,stadium,football match,football team etc,Would you like to...?/ ?Let's....”等詞句,以便閱讀基礎課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到關鍵單詞和短語的使用技巧,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其挑戰更高難度的學習目標,再讓其復述文章內容,并查找相關主題并做好PPT提交作業,還可以讓其在開課前做3-5分鐘的演講,拓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設計分層作業內容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根據各單元的學習難度設計分層作業,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同時感受到作業內容的難度和量度適中,以提高學習成就感,符合“雙減”需求。比如:外研版初中英語“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Unit 1 Does it eat meat?”開展教學時,分層設計如下:
A層次摘錄相關詞匯,對黑體單詞做出標注,并使用其造句,提升詞匯量,在A、B層次上加深難度,背誦記憶課文內容,可達到復述的程度,課后練習要求學生總結全文知識點并提出個人見解與教師交流。口語練習應背誦并學會運用對話,閱讀部分可延伸到課外文章,寫作練習可突出個人觀點并要求語法能夠精準使用,篇幅達到80字[1]。
B層次反復跟讀課文,對關鍵詞句標注音標,課后練習找出詞組和語法并進行簡單應用,口語練習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扮演練習,閱讀部分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能夠對所學內容進行延伸閱讀,寫作練習要求表達出清晰明確的中心思想,篇幅達到60字。
C層次運用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Show some photos of animals and have a short dialogue的圖片引起學生注意并導入新課以獲取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傳遞的基本信息和深層含義。詞匯作業中要求對本單元的單詞進行默寫,在聽力練習時能夠掌握中文信息,口語練習讓學生模仿練習,寫作練習要求能完整表達文章內容,篇幅達到50字。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研究
1、分層設計課后作業
對于高層次學生可以設計拓展作業;中層次學生可設計理解性作業;低層次學生可設計基礎性作業。在每一次新課講授后,當天的作業層次布置為三層,A層次可寫出課文后續想法并通過查閱課外知識來豐富本節課程內容;教師為B層設計與本節課文相關的多個問題,同時進行閱讀理解;要求C層了解課文,并能以中文形式回答問題,設計簡答的單詞問答類題目,加強知識鞏固。
2、設計長期性或彈性作業
教師在設計長期性作業時,應要求學生對每日學習出現的問題、難點、重點進行收集歸納,同時還應督促學生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利用當日時間盡快解決當前學習問題。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將其理解為“進步的階梯”而不是“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才能有沖勁去解決學習問題,而不是產生排斥、畏懼的負面心理。比如:可以讓學生們建立屬于自己的“問題小冊子”每節課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并記在小冊子上,再與同學進行交流,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找到解決方法,得到正確答案后將其記下,日后多翻閱,加深記憶。
而彈性作業指的是該作業并不是必須完成的硬性要求,可是能夠提升自己學習能力的“小雞腿”為自己加餐,讓學生挑戰突破當前認知,發揮出自己更強的學習能力,以此培養自信心和學習成就感。比如:每天設計一片閱讀理解或是完形填空等作業,讓學生選擇性完成,次日公布答案,若出現問題,學生可以找老師解答。
上述兩種設計方式都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選擇,對于教師來說,可以更加自由地開展個性化教育,讓作業設計不再單調單板。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通過長期積累,疑難點解惑后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發揮出學習主觀能動性;而基礎扎實的學生通過挑戰作業難點,讓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加了學習成就感[2]。兩種作業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發揮自身學習驅動力來完成作業布置要求。此外,教師為了檢查有效性,可以定期或者隨機抽查學生作業,這樣能夠在長期性作業中找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還能判斷出當前彈性作業是否布置合理,以便合理增減難度,真正實現提升教育質量。
結束語:“雙減”政策下,打破傳統作業布置方式,因材施教并減負,滿足學生個體化差異,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使用A、B、C三個層次來布置作業,促進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莉華.“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分層布置實踐[J].學苑教育,2022(04):82-83+86.
[2]“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研究[C]//.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八).[出版者不詳],2020:244-247.DOI:10.26914/c.cnkihy.2020.06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