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樹金

摘要:目的:聯合監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的變化水平應用于SVT患兒心肌損傷嚴重程度及預后進行有效的評估。方法:通過監測本院2020年4月至 2021 年9月間收治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SVT) 68例患兒的NT—proBNP和CK-MB變化水平,并根據異常指標進行復查。結果:研究聯合CK-MB和NT-pro BNP的變化水平將有助于及時對SVT患兒心肌損傷嚴重程度及預后進行有效的評估,為評估臨床治療效果或及時調整用藥提供更為簡便、快捷的方法,能及時發現重癥患兒并及早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
關鍵詞:N基末端腦鈉肽前體;肌酸激酶同工酶;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小兒
臨床上對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兒的診治存在一定的困難,可以根據患兒心臟血流動力學的指標或者心臟結構的變化情況對遠期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但其靈敏度并不高,特別是對于早期心力衰竭患兒的血流動力學的變化難以有效監測。N基末端腦鈉肽前體主要是心室肌細胞釋放的,監測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兒的生化指標可能會對其是否需應用藥物提前干預提一些論據。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對象:經心電圖確診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兒,并患兒監護人簽署參與研究同意書。其中排除標準如下:①結締組織病所致的心肌損害② 經超聲檢查確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③心肌炎患兒。患兒年齡1~14歲,平均為(4.5±1.6)歲,其中男35例,女33例。
1.2方法
采用以下方法分組:將SVT按照①按照出現的次數分1次及大于1次組,②按照發病心率180、200、220、240、260bpm分大于組及小于組:③按發作時心率增加變化值(△HR) 分40、70、90、110bpm分為大于組及小于組。 ④按照發作持續時間按照3、6、12、24、48小時分為大于組及小于組。采集患兒室上速發病停止后1.5小時內血清指標(cK、 cK-MB、NT-pro BNP),并根據異常指標進行復查。
1.3指標判定
①患兒室上速發作時臨床資料,包括發作頻次、發作時心率快慢、發作持續時間。②患兒室上速發作時發作終止后1.5小時內血清指標,第3天、7天時根據異常指標進行復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軟件對研究所取得的患兒臨床數據進行分析,應用c2檢驗或t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 )對所得數據進行表示,以P<0.05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2 SVT發病時不同持續時長與血清指標的變化情況:見表1。
分析這些數據可發現 SVT發病時持續時長越長,NT-pro BNP增加的越明顯,CK-MB在發病時持續小于48小時時,數值都是遞增,大于48小時后有所下降。
3討論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心率失常中的常見類型之一,其中在小兒心律失常中占比可達90%; SVT發作時患兒可表現為心率突然增快、呼吸增快,心前區不適、頭暈等,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時部分患兒癥狀明顯并容易反復發作,若發作時間持續超過24小時的患兒,更容易并發心力衰竭。SVT發作時患兒血清指標可能存在改變,其中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在SVT發作時的改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患兒心肌受損或心力衰竭中的應用較為廣泛。而N端腦鈉肽前體是心室及側腦室分泌的多肽,但有不少研究顯示,NT-proBNP水平能夠更早且迅速地反映患者心力衰竭病情的真實情況,有助于中重度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高效的治療和診斷。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外漿層,在骨骼肌和其他多種組織中的含量很低。當心肌受損后,CK-MB釋放入血,血液中存在CK-MB可能提示心肌損傷,且CK-MB血液中的濃度變化提示心肌損傷的時間,對后續的治療提供評估。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研究人員在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研究,韓曉華[1]等人通過研究小兒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在心動過速得到控制時,心肌功能有可能得到恢復,心動過速性心肌病的早發現與及對癥效治療對于小兒的早日恢復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張維貞[2]等人通過研究NT—proBNP和cTnI的變化規律對心律失常診斷效果,和心律失常在小兒中不同類型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意義,發現其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周雅娟等人通過研究腦鈉肽及 N 端腦鈉肽前體為心臟病病人診治及預后判斷的首選標志物之一。NT-proBNP及CK-MB可以為心力衰竭提供了相對客觀的監測指標,兩者的水平可能作為臨床評估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早期心功能受損快捷而有效的監測指標,但對于小兒的診斷界值仍需要繼續探索。本研究的初步結論揭示了研究聯合CK-MB和NT-pro BNP的變化水平將有助于及時對SVT患兒心肌損傷嚴重程度及預后進行有效的評估,為評估臨床治療效果或及時調整用藥提供更為簡便、快捷的方法,能及時發現重癥患兒并及早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韓曉華,王鳳,吳琳, 等.兒童心動過速性心肌病臨床特征和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6,11(2):126-130.
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6.02.009.
[2]張維貞,向麗,黃山, 等.NT-ProBNP和cTnⅠ聯合檢測對心律失常不同類型的鑒別診斷價值探討[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8,33(1):102-105.DOI:10.3969/j.issn.1671-7414.2018.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