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軒 許天澤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繞關走私違法犯罪活動出現了新規律、新特點,對緝私工作提出了新挑戰。為幫助一線實戰人員預測、打擊繞關走私活動,本論文以地域差異性為切入點,重點研究繞關走私犯罪發展態勢的特點。本文主要分析了繞關走私成因的地區性差異、走私物的地區性差異、走私活動的時間規律性、不同地域走私方式、路線差異;討論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繞關走私活動的影響;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治理繞關走私的建議。
關鍵詞: 非設關地;陸運繞關走私;水運繞關走私;走私分子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對于非設關地走私犯罪發展態勢的特點,很少有研究者給予足夠的關注,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成果也較為缺乏。實際上非設關地走私犯罪發展態勢的特點值得理論和實際工作者給予足夠的重視,主要有以下原因: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關境線較長,海關監管力量有限,走私分子會在沒有設立海關的地點實施走私,繞關走私是目前為止的主要走私方式之一[1]。掌握了非設關地走私犯罪發展態勢的特點可以幫助海關一線工作人員對繞關走私的相關行為進行預測,集中力量進行整治打擊等專項行動,減少走私的行為發生,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國家稅收,打擊腐敗現象以及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
二、研究程序
采取分層抽樣法對我國部分與鄰國有接壤的、海岸線較長以及部分繞關走私情況嚴重的內陸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繞關走私行為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10份,剔除無效問卷2份,獲得有效問卷為108份,其中海關緝私一線工作人員82人, 占總調查人數的75.93%。 所調查的問題是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的組合。
在分析調查之前,有三種情況需要事先說明: 第一,問卷中的繞關走私方式主要為指陸地繞關和海運繞關。但是,目前有觀點認為存在“空運繞關”這一行為,即行為人與航空公司內部人員形成共同故意,利用航空公司職務便利,將從境外免稅店等處購買產品以繞關方式帶出海關監管區,從而達到偷逃應繳稅款。所以在本調查中,采取了“空運繞關走私”這一概念。第二,在調查中涉案物品在進行分析前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將其 具體分類為:普通貨物、物品,珍貴、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淫穢物品,武器、彈藥,毒品及易制毒化學品、廢物等若干類。第三,在進行分析前將涉案所屬地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立的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為基礎分類為六大繞關走私案件發生區,其中各區內地理條件、民風民俗等因素相近,增加分析可靠性。
三、研究結果的統計和分析
(一)繞關走私成因地區性分析
因地理環境不同,繞關走私行為發生的原因存在差異性。
1.繞關走私利益巨大的原因普遍出現于華東地區和中南地區,原因如下:
(1)華東地區總體臨近韓國、日本;中南地區中的廣西、廣東臨近港澳特區,與越南、緬甸等國接壤,地理位置決定其運輸成本低。
(2)華東地區以及中南地區中的廣東相對其他地區經濟發達,人均購買力強。以走私的煙酒以及涉稅商品為例,其價格遠低于正常售價,導致其市場需求量大。
2.涉案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普遍出現在西北地區:
(1)西北地區由于歷史、地理等多要素原因導致經濟發展滯后,其他地區相對占據優勢的經濟吸收了西北地區的部分優質法治資源。在調研中,部分涉案人反映自己未接受過與反走私宣傳相關的教育。部分群眾只貪圖走私物的價格便宜,明知道是走私物,仍然踴躍購買。
(二)走私物特點地區性分析
由于地區不同,所涉及的走私貨物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1.華東地區、中南地區的走私物中普通貨物、物品所占比重比其他地區所占比重大。華東地區的涉案走私物主要為臺灣散裝雜貨,由臺中流向廈門、上海等地;中南地區中的廣西、廣東的涉案走私物主要為來自香港方向的涉稅商品以及來自越南、緬甸方向的水果、大米等。
2.東北地區的走私物中珍貴、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所占比重比其他地區所占比重大。熊掌、象牙、羚羊角等珍貴野生動物制品多從俄羅斯流向我國。其中部分走私團伙中的犯罪分子為俄羅斯籍,長期盤踞在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專門走私象牙等違禁品。
3.西北地區的走私物中武器、彈藥所占比重比其他地區所占比重大。在打擊走私工作中,部分一線實戰人員反映武器、彈藥多被用于犯罪分子獵殺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以及運輸毒品的過程中武裝護毒不被“黑吃黑”;除本土犯罪分子外還有一部分為來自于 “金新月”地區的境外敵對分子[2]。他們將武器、彈藥等違禁品通過繞關走私滲透進西北門戶,企圖進行暴力恐怖活動,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威脅。
4.西南地區的走私物中毒品及易制毒化學品比其他地區所占比重大。西南邊境臨近 “金三角”,地理位置偏僻,地區經濟水平相對滯后,部分當地村民面對巨額不法收入會選擇鋌而走險[3]。
(三)繞關走私活動的時間規律性分析
因節日、季節、政策不同,繞關走私行為的頻率會發生變化
1.節假日20日至30日前為走私行為高發期,通常情況下表現為“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前1個月,“元旦節”、“春節”前2個月;在走私物數量上,元旦節”、“春節”等大節日明顯比“勞動節”多。春節前夕為水果、凍品走私的高發時期。
2.每年休漁期,水運繞關走私行為減少;休漁期開禁,水運繞關走私行為增加。
3.中南地區繞關走私集中于冬季及來年春季。廣東省、廣西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10月至次年3月為旱季,4月至9月為雨季,降雨集中。對于陸運繞關走私而言,邊境沿線良好的道路條件有利于走私者走私入境;對于水運繞關走私而言,臺風集中于6月中上旬至10月中上旬,其中盛夏的7、8、9月是臺風活動的盛期,走私分子選擇旱季出海走私可以提高自身運輸安全性。
(四)繞關走私主要方向及方式、路線分析:
因地域、時間不同,繞關走私行為的方向、方式、路線會發生變化。
1.中南地區中華南部分貨物、物品主要來自香港及越南方向,運輸方式為水運繞關走私和陸運繞關走私。以廣東省和廣西省為例:
(1)廣東省走私物品主要來自越南方向和香港方向:a.走私物品從越南方向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入大陸:水運繞關走私,從越南海防港運至珠江口東莞方向水域進入廣東;陸運繞關走私,從中越邊境偷運至云南,后運至廣東;水運陸運結合繞關走私,從越南海防或芒街通過北部灣運至兩廣結合部后進入廣東。b.走私物品從香港方向進入大陸,主要從香港北上運至廣東沿海非設關地或從香港運至珠江口后通過東江到達東莞及惠州。
(2)廣西省走私物品主要來自越南方向。走私分子將貨物運到越南海防港后,用鐵殼船偷運至沿海灘頭,然后以越南海防為走私集散地,從中越邊境公路進入廣西境內,或者從北部灣海域等非設關地通過水運繞關走私入境。
2.西南地區以陸運繞關走私為主。云南省為例:走私物品主要來自越南、緬甸方向。
(1)從越南方向進入大陸,通常以河口附近的邊界為突破口,偷渡到廣西,進入云南。
(2)從緬甸方向進入大陸,因中緬邊境山水相連,存在多發運輸線路,同時中緬邊境沿線各類通道孔道四通八達,三防設施仍有欠缺,管控難度大。
3.華東地區以水運繞關走私為主,不同省份的運輸路線多不相同:
(1)福建省的走私物主要來自臺灣方向。走私物多為國內貨主訂購,從境外發貨到臺灣后通過水運繞關走私至福建沿海非設關地分散至國內。
(2)江蘇省外海母船接貨后至吳淞口、瀏陽河口換二程船到江陰碼頭卸貨。
(3)上海市水運繞關走私多為海上過駁。以走私成品油為例,從新加坡的煉油廠拉油利用母船停海峽中線一側,利用中巴泊到舟山群島長江口,利用小巴再運到內河。
(4)浙江省走私物主要來自韓國,菲律賓等方向。走私分子以這些國家為走私基地,在韓國釜山港裝船后,在寧波、紹興和舟山采用繞越設關地,沖灘上岸以及海上過駁的方式將物品運至關境內。
(5)山東省大部分走私貨物來自越南,由海防運往香港,又由香港轉運至大連、威海、日照等非關地碼頭,化整為零。
4.東北地區多為水運繞關走私和陸運繞關走私。其中遼寧省水運繞關走私為主,涉案物品以走私成品油居多,主要通過遼東灣海域到達興城徐大堡附近碼頭卸油。
(五)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對繞關走私行為的影響
1.從走私物品方面分析
(1)走私物品總量減少,大量涉稅貨物走私基本絕跡。云南邊境修建鐵絲網,抵御跨境非法走私,有效減少了繞關走私; 我國及鄰國各國普遍嚴抓進出口管控,非涉關地繞越走私總體減少,走私活動得到明顯遏制。
(2)香煙、凍品、醫療用品走私活動較以往更加猖獗,并有單次大規模到少量多次的運輸模式轉變,從大宗集運走私變為小宗水客走私。
(3)走私物品從大宗商品轉向小型、高價值商品,總體上以電子產品為主的小宗娛樂產品走私量變多。
(4)毒品和制毒貨物向港口漂移明顯;走私入境的精麻藥品增多。
2.從走私分子方面分析
(1)走私團伙分工更加精細。核心成員會臨時雇傭一些社會閑散人員協助運輸,負責一段路線的運輸。
(2)走私團伙手法更加專業,并具有一定的反偵察意識。在實施違法犯罪前,會對雇傭的人員傳授一些應對警方問話的技巧,告知適合運輸的路線。
(六)優化繞關走私治理的建議
1.根本措施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減少同類商品在不同國家、地區的價格差異。在繞關走私頻繁的區域拓展商品流通渠道,讓更多的商品“引進來”和“走出去”,將部分走私物轉化為商品,服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加強系統內部建設。第一,海關、公安等不同部門相互協作,聯合打擊繞關走私違法犯罪,加強互動,信息共享。第二,加強緝私隊伍與裝備建設。目前走私渠道更加隱蔽,走私行為更難發現。針對這一特點,引入科技手段,更新老舊的視頻監控設備,借助無人機等先進設備,拓展數據采集方式。在沿海、沿江區域,運用雷達遠程探測船只方位,提前對可疑的船只進行識別。目標進入預設方位后,緝私部門利用無人機、視頻監控等設備掌握動向,從而進行查緝攔截。[4]
3. 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專項普法宣傳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的宣講模式,通過發放傳單、懸掛宣傳條幅、開展專題宣講會等形式,開展法制宣傳。同時,與短視頻平臺合作,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反走私意識。
4.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第一,充分調動村居干部、綜合治理人員等力量,與當地公安機關相互配合,在繞關走私較頻繁的村鎮成立反走私巡查小隊。第二,調動邊民積極性。沿海、沿邊的村落是距離繞關走私行為最近的場所,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和保密制度,拓寬舉報繞關走私行為的渠道。
四、結論
本研究從實證調研的角度出發,統計和分析了繞關走私行為的成因、時間、地域等要素的影響因素。相關研究但是仍存在部分局限:第一,調查問卷的樣本數量不足[5],國內可供參考的資料較少,間接導致研究結論的顯著性下降; 第二,本文作者對走私物的分類概括不精確,可能造成分析結論的誤差。
參考文獻:
[1]曹云清.走私犯罪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4(06):30-37.
[2]張昆.“金新月”地區毒品向中國滲透的國際化趨勢與防范對策[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1(03):18-23.
[3]林澤華,梁春香.西南邊境地區跨境毒品犯罪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8,31(01):82-86.
[4]楊炯. 溫州市非設關地反走私綜合治理研究[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20.
[5]苗林林,陳一嘉.基于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法的電信詐騙研究[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20(01):42-50.
本文系2021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非設關地走私犯罪發展態勢特點的實證研究”(202112213055Y)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