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麗
一、改變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雙減背景下,我們的思想必須圍繞相關的精神進行相應的改變。不讓孩子輸給世界,這是我們的理想,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擔當與使命。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旗幟指引下,人才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如何引導,我們的思想必須與時俱進。作為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初中教師,面對青春期的叛逆期的孩子,我們不僅僅在教書,更在于育人。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不是應試競爭的“跑馬場”。要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凝聚共識,尊重孩子的休息權、健康權,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走出“短視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從根本上守住兒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線,讓每個孩子一起快樂的奔向未來,需要我們做很多實際的工作,但是要讓雙減工作落地生根,必須改變思想。要知道,我們從事的是神圣的教育事業,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基業。我們為別人,但更為自己。離開了這個陣地,還有很多優秀的老師隨時替補。但我們是否還能尋覓到更好的詩與遠方。因此,靜心用心工作,時刻珍惜擁有。
二、改變課堂
雙減背景下,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是深耕課堂,讓數據導航。減負,一定基于教師對作業的精心設計,對學生問題的準確把握,從“學科素養”的角度出發,在缺少了“課內不夠課外補”的前提下,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學習成績,就必須改變課堂。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都必須用心結合實際進行改變,在精、細、實上下功夫,確保課堂的高質量,高效化。唯有提高課堂質量,才會讓雙減落到實處。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設計能力。要以知識為線索創設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習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通過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并獲得知識,同時體驗、經歷獲得知識的學科思想及方法.要注意遷移應用,也就是教師要再創設一個新情境,讓學生調用已掌握的知識,利用學習過程中經歷體驗的思想與方法解決新問題或完成新任務,做到學以致用。經過這兩個環節,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能得到很好發展。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做好以下幾項基礎工作:一是充分研讀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核心知識、形成的學科能力以及具備的核心價值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梳理出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的必備知識和掌握的程度。二是分析教材,既要梳理出知識結構體系,又要挖掘出學生習得知識時需經歷的過程與方法。三是分析學情,對學生習得知識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務是否具有挑戰性有一個精準判斷,教師就可以制定素養導向教學目標了,然后依據教學目標再設計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
作為教師,課堂是我們的主陣地,更是贏得尊嚴的主戰場,時刻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每節課弄清楚這些問題,并一一落實,課堂自然會吸引孩子們的目光。雙減能“減”下去,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能“增”上來。我們也會始終挺起胸膛自豪地游走在教育教學的康莊大道上。
三、改變作業
優化作業設計是雙減中的重點。一切為了孩子,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讓孩子們一起奔向未來,是教育公平公正的體現。其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曾經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如果不留作業,總感覺那是大逆不道,留作業少了,總感覺到心里不踏實,不安全。學生所學的知識不能掌握。其實現實教學當中。如果哪一天我們來哪怕一科不留作業,學生的反應,那就是放飛自我,徹底歡呼,但是作業就不留了嗎?留多少怎么留?是我們必須嚴肅認真思考的問題。建構新的作業思想框架。作業不是越多越好,留作業我們不能隨意作業。我們在課堂上聲嘶力竭的呼喊之余我們真的忽略了我們讓孩子寫的作業成效到底有多少,形式可不可以該表變,能不能作業不一刀切,也不要分為幾層,三六九等,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孩子,尊重孩子自尊心,可不可以將三層作業分布叫做三類作業,可以設計為太陽、月亮、星星??纯凑l能今天摘到太陽,誰能夠到月亮,誰能看到星星。要讓作業活起來,有激勵性,不死板,不抗拒。要事先設計好,(一直以來,我的作業隨機性很強,總之必須得有)有針對性,科學性,趣味性,而不是打開書隨意點出今天我們所留的作業是什么?今天如果誰的聽寫沒好,你要抄寫多少遍什么什么,那么這種我覺得我總結我們過去,包括我的作業,那么就是較簡單作業,粗暴作業,隨意作業。心中有教育情懷,眼中有教育對象,這是優秀老師的模樣。改變作業,讓孩子們遠離機械呆板、枯燥無味的作業,讓作業真正成為助力他們綜合素養提升的助推劑,這是雙減背景下,我們需要思考的。做什么,為什么做,思考明白這個問題,作業設計自然優化。不做表面文章,既是對職業的敬畏,更是為人師表的良知。所謂言傳身教,我們的言行,影響的不僅僅是別人家的孩子,還有自己的孩子。
努力工作,積極改變,讓我們的每一段的教育教學生涯都成為最美的人生。